万事俱备送东风

时间:2022-08-07 07:50:30

摘要:现阶段教育模式下,检验学生数学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应试.而考生能否将自己的实际水平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来,除了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应试技能.本文主要从数学学科特点及应试现状出发,探讨初中数学应试能力的提高,权作抛砖之论。

关键词:中考数学;应试能力;方法;策略

一、应试能力的理解及应试现状分析

许多人认为“应试能力”不过是除了应付考试外就百无一用的雕虫小技。但是到底什么是“应试能力”呢?这个概念可以说在他们的大脑中并不是很清晰的。所谓“应试能力”按字面理解就是应付考试的能力。但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应付考试呢?如果仅仅靠一些笨办法搜罗来一些死知识就能应付,那么“应试能力”确实没什么价值。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无数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很难产生持续高效的“应试能力”的。“应试能力”是刃,“学习能力”是刀,没有“学习能力”作基础,“应试能力”就无从谈起。王极盛教授所指出的:“应试能力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应试能力,没有竞争的能力,没有参与竞赛的能力算什么素质好呢?一个运动员参与能力不强,竞赛能力不强,怎么能获得冠军呢?因此,培养应试能力与素质教育并不是绝对矛盾的。”所以“应试能力”的提高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的提高。

目前我国初中“新理念,老应试”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多改革新理念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口头说辞,根本无法系统地实施在具体教学安排中,直接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单一枯燥的学习理念。初中生在接受知识上缺乏选择性和自主性的现状间接影响了面临考试时的盲目慌乱,不但应有的水平未能正常体现,临时创造性思维更无法得以实现。因此,现阶段初中生的应试能力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学生的应试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种外界环境,归根结底是由于自身应试素质未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提高应试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应试技能训练

1.认真审题,注重方法。把好审题关是关键,审题时,要抓题眼、题干、题魂;要结合文字背景,对本题的图表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加工,挖出隐含条件;要利用相关的知识储备,检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对于题目中的关键句、难理解语句多读几遍,必须弄清题意。选择题的解决方法有:直接法、间接法、筛选法、数形结合法、排除法、特殊值(图形)法、代入法、图像法、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解答题,审题时,还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注意轻重缓急。

2.知此知彼,百战百胜。考试时,要充满自信,保持高昂的斗志。遇见容易题,不沾沾自喜;要深知,我易人也易,怎可大意?遇见似曾相识的题,不慌乱,不要老想在哪见过,煞费苦心,,犹豫不决;要静下来,寻求方法;遇到难题,不要惊慌,要冷静、沉着应战,相信我难人更难,从而调释自己的畏难情绪。

3.先易后难,稳步答题。考题的设计一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设计的,难易分配为7:2:1。为此要求从前往后依次做,个别卡壳的,不要太纠缠,可跳行,如有时间,再回头攻破。先做简单的、易做的,这样有助于缓解应试的紧张情绪。

4.仔细答题,稳中求快。由于数学试题总题量较多,在时间分配上要注意调控。多数学生感到时间紧,这是正常现象。答题效果在于简单的会做;会做的不失分;难题努力做,争取得点分;难题(大题)不求得满分,唯求能得点分。平时训练表明:“要想得高分,基础题争取不失分”基础题做得好,就为中档和高档题赢得时间保证。其他涉及几何图形转化,统计和概率,解直角三角形,方程、函数的应用,图表题,阅读题,合情推理题,操作探究题等,要抓住主干知识,做到分析对口,理解到位,解题得法。不盲目解答,先找入口,理清思路,才有出路。

5.注重方法,讲究策略。考生答题,对于涉及几何图形转化,统计和概率,解直角三角形,方程、函数的应用,图表题,阅读题,合情推理题,操作探究题等,要抓住已知,剖析未知,要抓住主干知识,做到分析对口,理解到位,解题得法。不盲目解答,先找入口,理清思路,才有出路。要特别注意隐含条件;要关注要点,易错易混点;要关注主要的数学方法:换元、配方、待定系数、消元等。

(二)抓重点考查内容、整合主干知识体系、强化答题意识

抓住2014年中考数学试题的基本特点。

(1)注重 “四基”、“四能”,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以致用,考查用基础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如运用不等式(组),解决方案设计问题;运用方程解决工程、行程、经济利润,节能减排问题;运用函数解决图标信息问题;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推理、论证解决图形的设计问题;运用统计和概率解决数理问题;运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基础知识解决实验操作、开放探究、阅读理解、方案设计与决策、观察与归纳等问题。(3)突出学科特点,加大探究力度,要继续关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发现能力、合情推理能力、抽象归纳能力的考查。在数学试题中,或设计阅读材料,让考生通过阅读材料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设计问题情景,让考生分析、说理,从而考查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或设计了一些新颖的动态场景,让考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发现规律,等等。从而达到考查考生基本数学素质和一般能力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注重知识整合,加强知识的迁移、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启示,从记忆系统里检索出有关信息进行组合,选取出与题目的信息构成最佳组合的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5)解题时还要注意防止出现知识的“五区”,即知识的盲区;知识的;思维的误区;方法的弱区;思想的软区。(6)强化解题的“六种意识”,即①答题的精度意识;②答题的速度意识;③答题思想意识;④答题的规范意识;⑤答题的检验意识;⑥答题的反馈意识。

可以说初中阶段求值的解题手段不外乎以下:构建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运用三角函数;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合理运用以上知识,构造方程,就可以解答出结果。当然如何构建,需要平时的基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三)掌握中考特征,研习以往试题

中考也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一般每年的试卷在命题思路、考查内容、题型结构等方面,与往年试卷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突出时代特色,力求创新。所以,研习前几年中考题,并掌握各种解题策略和技巧,有利于考出理想的成绩。

总之,中考数学的应试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考生将自己的实际水平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来,教师应该像复习数学知识一样在一模前进行系统辅导,以便学生在模拟考时加以应用,在中考中超长发挥。

上一篇: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下一篇:开放性数学作业批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