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今天写得比昨天好

时间:2022-08-07 07:36:09

儿子在5岁之前,吃睡之余全是玩,真正的玩,不学英语不背唐诗不写字。我觉得玩也是人生一大要务,因为到了40岁,玩仍然是我快乐的源泉。

儿子升到幼儿园大班,老师说可以教他们写一写数字了,为上小学做准备。5岁半开始写数字,6岁开始写汉字,是很久以前就跟他说好了的,他的心里早已经接受。

开写那天,我不想营造读书写字大过天,一切都要围着他转的氛围。我想让他从这一刻开始知道,学习是件重要的事,但也是他自己的事,爸爸妈妈是不需要为此改变生活的。没有刻意让屋子安静,他爸爸照旧在客厅看电视,我照旧听着音乐码字,只不过悄悄把常听的摇滚风换成了舒缓的《平湖秋月》。

我在田字格里写下从1到10十个数字,告诉他要领,要求他注意大小均等,不能写到格子外面,然后开始做自己的事。

第一次写字,他觉得很新鲜,当然也会有些小动作,玩玩笔,扔扔橡皮,我回头看的时候他会马上认真,这说明他知道写字时玩耍是不对的。既然他知道,我也不再重复。10分钟之后,他写完了十个数字给我看。

清晰记得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惊喜,非常的惊喜。之前我没有料到他能完全写下来并且模拟得这么像。儿子的笔锋相当凌厉,一笔一划充满力量,每个数字都将田字格顶得满满的。过度的扩张感说实话不太美观,但我觉得这是男孩天性的一种表现,不应该第一时间提出批评。有点歪扭,尤其是写8的时候他掌握不到要领,写的8明显是两个圈圈叠起来的,写的时候好像还念叨来着:“8像葫芦娃……”我给了他三颗星星,表示很棒,明天肯定可以更加棒。

但我的喜悦只维持了一天。第二天到幼儿园接他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们班其他小朋友写的数字,大多数比儿子写得齐整,其中几个女孩子写得尤其整洁娟秀,简直比我写得还要好。要知道班上的孩子普遍比儿子小了将近1岁,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训练出来的。好几分钟,我的心都是瓦凉瓦凉的。那一刻我心里掠过一丝担忧:没有及早地训练他,我错了吗?

我想,这样的体验肯定不止我一个人经历。单独面对自己的宝贝,他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亮色都会被我们收入眼底真心赞叹。当他们被扔进集体的海洋,他们不再独一无二,他们的缺点暴露无遗。这种落差所产生的焦虑,就是现在家长们普遍罹患的教育焦虑症了:担心他跟不上趟,担心他将来缺乏竞争力,担心他失去光明的前途……这还只是幼儿园,可以预见,真要进了唯分数论的学校,如果孩子面对老师频频的单独“关照”,家长的这种焦虑将会更加深刻和普遍。

儿子什么也不知道,晚上再次面对田字格的时候,他的表情充满骄傲,问我今天可不可以加一颗星星。昨晚获得的肯定还愉悦着小小心灵。其实他已经有了一个快乐的开始,我要在这个时候强调他不如人吗?打击孩子的自信,是焦虑症父母最易犯的错。

家长之所以焦急忧虑,拼了老命也想孩子拔到头筹,源于单薄的个体在集体标尺前的无奈。高考这根指挥棒不改,唯分数论的畸形教育模式就不会消失,真正的因材施教不过是镜花水月。天性各异的孩子们进了学校,就如同进入了产品流水线,被事先设定的标尺打磨到合格为止。不能适应,就被认为是失败,于是各种填鸭特训蜂拥。不少孩子的学习生涯,自幼儿园起,便被蒙上了“不成功勿宁死”的悲壮色彩。

优秀的人是有共性的,但更是有特性的。现行的学校教育也许会偏重于打造这种集体的共性,而家庭教育则应该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特性。焦虑的时候,我们可能过于看重前者而忘却了后者,在大尺子前手足无措,忙乱跟随。想想,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的天赋与特点,但没有一种教育模式可以公平地顾及所有人。与其苦恼,不如调整心态,别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信心与思维。很多时候,孩子在集体中的某种落后不可怕,被家长的情绪阴影裹挟才是最糟的。

我给自己加了加油,决定不着急。纵向比较,儿子今天比昨天写得好,还不够吗?是花都会开放,区别只在形态与色彩。三分培育,七分等待,慢慢的浸润胜过激进的拔苗,水滴石必穿。这于孩子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于家长,是内心不断完善不断坚持的过程,何尝不也是一种成长?今晚,我想给儿子加一颗星星。

在集体的标尺前找到自己,不仅仅是孩子们面对的课题。

上一篇:这一天,被幸福感染 下一篇:放手,让破坏者成为“破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