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分析与探索

时间:2022-08-07 07:08:32

教学管理分析与探索

一、现今大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矛盾

当前,我国高校在教学管理中存在教学、科研、学术自由与规范教学等多方面的矛盾,深刻理解这些矛盾有助于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分清主次,解决矛盾,达到协调统一发展的目的。

1.学术自由与教学规范

学术自由是指自由地进行学术活动的自由。对于大学来说,学术自由是大学的核心理念,是一所大学赖以立足的宝贵根基和孜孜以求的目标。达尔曼说过:“对教师,意味着在其职业范围内有权讲授他所认为正确和好的内容,因为科学的真理非法律所裁决的对象;对大学生,意味着根据自己或得自他人的观点选择课程和教师的权利。”大学教学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教师在教授课程和进行研究中也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较少的受到来自外部的管理和约束。在大学日益制度化、大众化、标准化的发展中,学术规范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有些人认为这与学术自由有些矛盾,而实际上,只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可以将教师的活动划入统一管理中,这样既能规范教学、按时按量完成教学计划,又能给教师较大的自由空间。目前,我国大学中在处理这个矛盾方面还显得有些不足,主要是教师的风气自由散漫,对于已有的教师行为规范制度执行不严格,助长了偷懒之风。同时,对于教师的激励制度也不完善,执行不够彻底,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学院与学院、教师与教师间缺少竞争意识,不仅不利于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跨学科的发展。

2.教学与科研

大学是传播高深知识和产生知识的场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肩负双重使命:一是教给学生知识,即传播知识,也就是所谓的教学。二是发现新知识,即产生知识,也就是科研。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都设有研究生院,许多教授在带领研究生同学搞科研的同时,也在本科年级任教。教师的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冲突,因为对基础知识的教授更有利于对深层次知识的探索,我们在支持鼓励教授任教本科年级时,也应支持其进行科学研究。而实际情况却相差甚远。教学和科研并非天然和谐,当教师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之中,那么相应的,在教学活动中就会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在现今高校中还存在一种情况,当教师能够申请到更多资金的科研项目时,他们宁愿将大量时间花在科研方面,而在教学上敷衍了事。因为科研不仅可以获得个人名誉和学术声望,还可以获得研究成果和个人晋升的机会。这种功利性的心理促使许多教师把科研作为工作的动力,而在教学方面却不思进取,造成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3.集权与分权

高度集权的政体下运行,相对应的是下级服从上级的命令式的管理模式。高等教育具有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目的。主要体现在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这种统一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规定了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基本途径,是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的要求和约束。我国大学的组织特点是:职权集中在高层管理者的手里,基层人员的参与程度很低,而思想最活跃的人才也存在于基层。如果高层管理者手中的权力无法下放到基层管理者的手里,那么,这样的权力配置只会使大学逐渐丧失自由性。从大学的权力分配和组织结构来看,大学的管理又有其特殊性,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于一体。因此,大学中的分权就比其他组织中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分权管理才能达到这两者的统一。而在现实情况中,大学的高等管理者一般都掌握着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强调自上而下的集权式管理,二级学院的权利很小,一般只是执行机构。这种集权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学术的自由发展,削弱了学院一级的积极性,不利于学校整体活力的提升。

二、大学教学管理的新探索

1.观念和思想的改革——尊重学术自由

现今的学科不再是单一独立的个体,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学科的综合化,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趋势日益明显。知识的传播、产生和发展只有在竞争中才能不断前进,在合作中才能不断融合。在教学管理中,也应该充分促进不同学科、不同系统间的学科竞争和合作。在竞争和合作中相互激励,从而提高竞争力。在教学中,一方面强化教师的竞争意识,促使从提高自身做起,加强教师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管理者的合作意识,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只有在合作的基础上加强理解沟通,才能形成竞争意识,从而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规范的核心,在于确立创新本位的价值,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促使教师学术自由。自德国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开始,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就是其办学思想。现如今,我们更应该把这种学术自由的思想植根于大学的办学理念中。在新的时期,在教学管理方面,应该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勇于创新,通过多样化的管理模式适应时代的要求,对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和创造才能。

2.价值取向的转变——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参与者,用民主的思想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教学管理中的许多计划的制定是由教育管理部门制订的,他们是以统一的教育目标来制定的。积极听取教师和学生的建议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才是民主思想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在这里是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自我潜能发挥出来,体现自我的价值。尊重学生的自我价值,重视其独立性,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生在学校的自由气氛中,通过个人的自我教育可以获得内在的自由,这是大学教育的优越之处。假如实行的是一种像军校或某些修道院式的教育以极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学生,那么这点优越之处就荡然无存了。”营造这种自由的学习氛围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个体。在教学中,要赋予教师相应的自由权利,让老师可以有选择性的教学。现今高校的教学管理中人员管理过于机械化,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逐渐“工具化”,这种既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程度不利于教师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降低了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效率,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安排中,教师应该充分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充分采纳和尊重教师的意见,安排弹性的授课计划和弹性管理,给教师充分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安排教学和科研的时间,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教学质量,还能按时完成科研计划。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在协调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关系中,双方应该换位思考,教师才能最大化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术探讨,营造学术氛围,实现教师的学生的充分互动。

3.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现今大学教学与科研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机构设置造成的。教务部门和科研部门分开设立,且互不干涉。要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就要建立完善的教学与科研评价激励机制,将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在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及科研方面予以同样的态度加以重视,并对有突出成果的教师进行奖励,保持教师的积极性。在各专业学科、各层次保证平衡的利益分配,无论是以创新科技成果为目的,还是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都应予以奖励,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才能使教学与科研达到平衡状态,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使命,还肩负着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使命。所以,高校教师就必须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只有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正确的道德规范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中的利益关系,才能平衡教学与科研的比重。科研虽然可以带来教师自身的优越感和自我认同感,但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传授知识改变了学生,这或许更能让教师体会到内心的认同和成就感。

4.发挥院系的积极作用

院系相对于大学来说,既属于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相对的独立性。在底层和上层结构间起调节作用。既反映了系统上层的性质,又反映了系统下层的性质,是促使上下层次整合的工具。而如今,高度集权下对于院系的管理,使得院系的自相对减少,大多处于学校大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发挥院系的作用,实际上是从集权向分权转换。英国著名教育家阿什比曾有过精辟论述:“在有关科学和学术的组织中,决策权普遍分散在整个组织里,而且如果要保持组织的统一,必须使这些决策相互协调,使每个成员只感受到最小的限制或压抑。”正因为如此,才要赋予基层人员以权力,让其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支配与使用中拥有更多的参与权和发言权,听取基层人员的建议,因为他们处于工作的第一线,更能比上级管理人员发现更加实际的问题,此类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基础教学和研究的发展。同时,在参与决策、监督时,要平衡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关系问题,有效发挥其参与决策权。在院系的发展中,要充分发挥院系管理的积极性,激励院系自主发展,形成其自己的办学特色。

作者:王昕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上一篇:教学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小学本色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