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辉.日落所在 妈呀,我的邻居都说普通话!

时间:2022-08-07 05:59:47

马家辉.日落所在 妈呀,我的邻居都说普通话!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最近出招压制楼市炒风,主导精神皆在于增加买卖成本和提高入市门坎,务令炒家不敢过于放肆猖獗。辣虽辣矣,但市民仍然普遍怀疑此等招式会否有效。

这当然视乎大家把心中的“有效指标”设定于哪个水平。在短期内,对少数炒家而言,于某范围之中,或会产生震慑效果,令他们暂时观望停步,看看形势变化方向再找对应策略;但就中长期而言,对核心炒家来说,于宏观层面之上,此等力度和招式恐怕难令投机热火降温。理由很简单,目前的楼房炒作主力来自四组人马:一是跨国基金,二是大陆热钱,三是内地散客,四是本地散户,其投机能量一组比一组强。曾俊华的招数或对本地散户较具威慑力(尤其要对贷款者进行针对利率调整的“压力测试”!),但对压制前三组英雄枭雄与狗熊是否奏效,实属可疑。别忘了回归前后楼市发烧,利率比现在高出许多,可是“赔本生意没人做,杀头生意有人抢”,只要赚取暴利的机会仍在,买卖成本略高又如何?照炒可也,不炒就太对不起自己了。

对于曾俊华的“压价神功”的可能成效,社会舆论似乎普遍不予看好。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另一位政府高层张炳良在电台节目里提出的建议,他说,长期而言,特区政府不妨考虑禁止境外人来港购买平价楼。亦即对本地居民在“非高价”的买卖上拥有优先权甚至独享权,以保民生,以保福祉。

这点建议其实不算新鲜,有专栏作家写过,报纸社评谈过,也曾在研讨会上被辩论过,然而张教授以行政会议成员和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主席的身份公开提出,终究别有重量,值得相关单位认真聆听和研究利弊。过程当然困难重重,例如什么叫“平价楼”便足令人头痛,是1000万以下,抑或1200万以下?还是2000万以下?又如给原先可在市场自由流转的楼房商品设定了购买,会否直接违逆自由贸易精神?稍为处理不慎即易触碰地雷,引爆不可收拾的连锁反应。

对于楼房市场的高低起跌,我尚未研读太多的数据,但根据近一年的亲身体验却亦颇有感触。我住在港岛某所谓中产小区,区内楼价最贵的不超过1000万,平均五六百万,近来不知道是因为巧合或是心理作用抑或确有其事,我发现小区内的“普通话人口”增长速度极快,说不定已达到了“关键少数”,怪不得楼价的增长速度同样极快。某月某日,我出外离家,电梯停在某个楼层时,进来一家三口,说的是略带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到了另一个楼层,进来夫妻俩口,说的是略带山西口音的普通话。而走在小区的游乐场,陪伴孩子的母亲们十之六七说的亦是普通话;走在小区商场,普通话音亦此起彼落……这一切皆告诉我,内地人来港看中的已经不只贵价楼了,他们早已透过不同身份“入侵”香港的中产小区。他们不一定是投机炒卖而是买楼自住,但因人多而且带来的人民币够多,已足令楼价步步飞升,香港楼价欲跌亦难。香港毕竟只是一个城市,可是内地有这么多人口,又有某群已经拥有丰厚财力的人极有意欲“远离中国”,我不知道曾俊华的招数能够或应该阻止他们的“入侵”吗?

但我知道,在想出有效的具体政策之前,特区政府仍应加大力度为香港市民做些功德,譬如说,不要只是用嘴巴说说向地产商“要求”这个或“建议”那个,而应直接立法禁止他们对香港市民的误导欺诈和巧取豪夺;不要只是今天嘴巴上对地产商说得硬到了后天便暗中放软迁就,而应严格监督他们有否依从政府的要求和建议行事,说得出做得到,别表面放火而暗中放水。地产商其实不仅把香港市民吃定了,更把特区政府吃定了,用广东话就是,“食硬你”;香港市民其实不仅在捱贵楼,更是在捱笨楼,从示范单位到发水窗台到公共用地皆被地产商笨欺凌,特区政府再不积极地、企硬地立法禁止楼房欺诈,便实在对不起香港人了。

与其死后捐身家,不如生前做功德,香港的地产商啊,可会想一想?

上一篇:小事记 第16期 下一篇:分手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