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莺歌燕舞、桃红柳绿”

时间:2022-08-07 05:35:49

《教学月刊》着力于解决中小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笔者每年必订,每期必读。最近拜读贵刊小学版语文2013年第5期,其中有一篇是余冠瑾老师的《用足用活教材资源》,读后受益匪浅,低段的老师能这样用心研究文本教学的确难能可贵,但对文中两个短语的解释及相关说明有几点看法,下面提出来浅析,与余老师商榷。有不对的地方,敬请一线教师、专家指正。

余老师说:“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都是并列式短语,而莺歌、燕舞是属于偏正式。”笔者认为,前一句是对的,后一句尚待商榷。“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都是固定短语,结构都是并列式。教师知其结构方式,就可以用语素相加法教学生理解其义。莺歌,是黄莺唱歌;燕舞,是燕子飞舞。黄莺唱歌+燕子飞舞,就是“莺歌燕舞”的意思,形容春光美好。(不宜讲比喻义)桃红,是桃花红;柳绿,是柳叶绿。桃花红+柳叶绿,就是“桃红柳绿”的意思,形容春色美丽多彩。

没想到余老师又把固定短语“莺歌燕舞”拆开,再分析结构方式。“莺歌、燕舞”都是偏正式吗?我们来分析一下。何谓偏正式,一般说来,是两个语素一个为中心,另一个对它进行修饰限制。分述如下:(1)短语中的偏正式:词和词(语素)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叫偏正短语。如:野生药材、灿烂的阳光、非常出色、仔细检查等。前一个语素为修饰语,后一个语素为中心语。(2)合成词中的偏正式,词素与词素之间也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如:红茶、皮包 、金黄、仙境、先进、霞光等。前一个词素修饰后一个词素,“仙境”,“仙”修饰“境”。接下来分析“莺歌”,离开短语没有新的意义。前一个词素“莺”,是名词,后一个词素“歌”,是唱,唱歌,是动词,构不成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不能等同于红歌、民歌,“歌”,是歌曲,是名词。可见不是偏正式。“燕舞”的“舞”,在短语中作动词,义“飞舞”。离开了短语,时代赋予新的意义。如今人们宴会上助兴,就跳燕舞;广场上中老年妇女健身也跳燕舞。但作为舞蹈的一种,权威词典已收入交际舞(交谊舞)、芭蕾舞、狮子舞,而“燕舞”尚未被词典收入,还没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燕舞”若被收入,是合成词,名词,“燕”修饰“舞”,“舞”作名词,这样余老师的偏正式之说就成立了。

“莺歌、燕舞”分开单用,可否视为主谓式?短语中的主谓式,词与词(语素)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叫主谓短语。被陈述的部分叫主语,陈述的部分叫谓语。举个例子来说,《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有一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其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都是主谓短语,也称之句。陈述的对象分别为“风景”“物产”。“优美”对“风景”进行陈述;“丰富”对“物产”进行陈述。两个主谓短语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被包括在这个句子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离开了句子,就是两个句子了。同样,我们可以尝试把“莺歌、燕舞”放到一个句子中(语言环境)来研究。如:小河边莺歌、燕舞、青蛙跳、蚂蚱飞,是孩子们着迷的地方。“莺歌、燕舞、青蛙跳、蚂蚱飞”被包括在句子中,就可视为主谓短语。

“桃红柳绿”,余老师没有拆开解析结构方式。这里从简说明:“桃红”,是语素,意思是桃花红。它离开了短语,是形容词。《现代汉语词典》注释:“桃红:像桃花的颜色;粉红。”意思与前不同,教学时可另作处理。“柳绿”,也是语素,意思是柳叶绿。多种词典都没有将其单独收入,似是不宜独立存在。笔者认为,教师熟悉各类短语的结构方式,无疑有助于引导学生了解短语的意思、丰富词语积累。但没有必要再拆开分析桃红、柳绿的结构,因为对教学没有实用意义,只能多耗时添麻烦,有时间可花在单纯词、合成词的研究上。

余老师还说:“低段学生无须明白这些词语的构成,但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将类似的词语放在一起,让学生反复研读,体会词语的节奏美。”“将类似的词语放在一起”简言之即“词语归类”,归类的一些词语“让学生反复研读,体会词语的节奏美”之说,也欠妥当。《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关“节奏”的注释有这样的义项: 音乐或诗歌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对小学生来说,讲究“节奏”,主要是诗歌、部分散文的教学。而“放在一起”的一些词语,无“节奏”可言,让低段学生“反复研读”不适合。(成人语)学生宜多读、多背,在记忆的黄金期背记优美的词语、句子等,将终身受益。

余老师在“词语构成”一段的开头,用了一个中心句:“词语虽短,构成却妙。”人们常说短语、短句、短文(短篇),却没有对“词语”说“短”的。这样说不严谨,比短句长的词语不乏其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专用名称,比短句“我笑”多5个字。

教师教学忙,打完稿无时间修改,小小疏漏在所难免,挤时间多读几遍,也许才会少出失误。

上一篇:走出“粗犷式”教学目标制订的误区 下一篇:《狮子和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