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时间:2022-08-07 02:52:50

探析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主要课程,而词语教学在语文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词语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而学生对于词语的认知程度和掌握量则决定着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刚刚开始处于对语言等知识的积累和学习阶段,实施词语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其词汇量,而且对其理解课文的表达含义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词语教学很有必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词语教学 问题 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随之不断改革发展。语文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学习成绩,所以教师应对其加以重视。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词语熟悉掌握,能够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它教学内容更加顺利进行。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小学语文实施词语教学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并且能够加强小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对句子、课文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提高其词汇量。而在实际语文词语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词语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对词语教学的目的和作用认识不足,教学观念存在误区

当前我国相关教学法律法规只是提出了开展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要求,但是并没有明确小学阶段学生需通过词语教学掌握的词语数量等其他要求。另外,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中对词语重视程度也不够,所涉及的词语缺乏时代性、文学性。受到上述两方面影响,教师往往认为语文教学就是分析、讲解课文,词语教学只是为课文教学做铺垫,甚至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词语教学当作障碍,认为词语教学就是单纯的找出生字词并进行解释。

(二)欠缺良好的词语教学环境

在语文词语教学中,应该把某一词语教学放置于特定的、合适的语境中,而不是单独将词汇拎出来,在实际教学中,错误的方法是教师将词语拎出来放在课文教学之前讲解,课文讲解过程中就不再进行上下文的联系性解读。这种呆板的课前词语讲解,如果学生理解能力不到位,很难将其在文中的含义自行进行融合与理解。另外,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久,对抽象性知识理解有难度,因此,在词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一些别样的方法,很必要。然而实际教学时,许多教师对词语的解释采用直接释义法,还有让学生自行查字典,使学生陷入枯燥被动的状况,失去了对词语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在词语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其性格比较活泼好动,专注于一件事情上的精力有限,其保持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不长,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也较弱。因此,在词语教学中运用一些恰当、科学的方法,提升其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许多教师在词语教学时,主要教学方法为直接释义、查字典、将词语的解释反复抄记等。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枯燥的学习氛中,使其丧失对词语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针对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方法

(一)教师要善于提升词语的教学理念

想要提升词语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先转变观念,理解词语教学的意义。课文与词汇教学应结合起来,一边进行词语教学一边进行词语分析。例如在课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其中一句“他用同情的目光看着前面白哲的少年。”如果用正常的思维,白哲一词指的是干净、肤白,但在文中这个词语其实是指这个少年饮养不良,生活贫困,所以皮肤呈现出苍白的病态。在字典里这个词的含义与在文中,完全是相反的,如果按照前文所述,教师只在讲解课文之前对词语解释一番,那么在课文学习进程中,学生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就会出现困惑。所以,首先要从上下文入手理解词语,对陌生的词汇也要先在上下文中尝试理解它的含义,然后再用翻查字典等方式对词语进行单个琢磨。

(二)深入到词语的语境中,以加强对语意的理解

小学语文课文都是经过挑选的经典,每一篇文章都蕴含者作者的深切情感,有一些表达思想较为成熟的文章或诗句,小学生很难直接体会,必须由教师先讲述其文章产生的背景与历史环境,学生在阅读前,通过对背景的理解产生一些主观的心理活动,使其心中情感更加活跃,易于理解作者的用意。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若学生事先不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世态炎凉,不理解其被流放的孤独,是很难理解文中“相看两不厌怕勺心理状态的,尤其“厌”这个字的含义。所以教师在讲授这一篇古诗时,一定要先讲述其历史背景,使用引导式体验法,让学生先在情感上理解作者的情绪,然后再对应理解文中的各个词汇。

要想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词语意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结合词语的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并且引导学生进入进来;不能单纯的对词语进行讲解,需要学生对上下文进行联系,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对词语意思进行品味和把握,对其更好的理解。另外,采用这种方式,还可以将学生的想象力给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学生对词语更好的运用。比如,学习词汇“勇往直前旧寸,教师可以给出一个情境“红军在走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没有食物医乏,风餐露宿,但红军没有退缩,依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这个大家都熟知的长征示例一经列举,就让学生很快在语境中理解了“勇往直前”一词的含义。然后,教师再让这个词语脱离出语境,专门讲解它的完整含义及用法。又如,在学习“勇往直前”这一词语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红军曾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同学们:“知道。”教师:“很好,红军当年曾翻越雪山、穿越草地,在饥饿难忍之际吃树皮、咀嚼皮带用来充饥,但是他们仍然坚持,不畏艰险,可以说是勇往直前。”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就会对“勇往直前”这个成语产生一种概念,大致领悟其含义。教师可以借此,对勇往直前这个成语做进一步释义。

教师要想借助情境进行词语教学,就需要深入的研究语文知识,对词语的本质含义进行理解和把握,在讲解的时候,才能够更高的创设环境。学生通过思考词语,还可以获得情感上的升华,将语文学习的兴趣给充分激发了出来,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教师要善于采用丰富的教学策略提高学习兴趣

首先是引导体验法,这种方法指的是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作者的情感给充分融入进来,那么学生通过阅读,就可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并且调动起来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词语意思。比如,在对李白的诗歌《独坐敬亭山》进行讲解时,其中有句诗是相看两不厌,如果单纯的让学生来理解厌的意思,就存在着较大的难度,理解出来的意思也不是其真正的含义;那么在词语教学之前,就需要首先向学生讲解本首诗的故事背景,当初李白被流放,深刻的体会了世态炎凉,将自身的孤独寂寞之情给融入到了本首诗歌之中;通过这样的讲述,学生就可以对词语更好的理解。

其次是多媒体技术演示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已经开始将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到小学教学中,那么也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充分调动起来,通过直观形象的影像,也可以降低学生理解起来的难度。

还有就是互换教学法,这种方法指的是互换词语的词义和理解,通过互换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往学习到的旧知识进行重温,对新知识进行更好的学习,并且还可以对词语应用的方法进行掌握和了解。比如在对《美丽的大兴安岭》进行学习时,有一个飞舞的词语需要解释,那么就可以将互换教学法应用进来,让学生对比飞舞和以前掌握到的飘落;通过对比,学生们就可以了解到,飞舞包括了飘落的意思,但是又有着其他的含义,代表着在落下的过程中,非常的优美,好像跳舞一样,这样就可以促使更好的掌握这个词语。另外,通过本词语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对文章的美感和生动进行感受,提高了词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由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词语含义丰富,小学语文教师要引领小学生们进入词汇的丰富世界,实际上可以用各种方法,由于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图画、声音、表演、故事等方法均可用来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其准确理解汉语词汇的含义。而传统教育中教师单靠语言讲解,对小学教育不太适合。

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得知,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在实际语文词语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顺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把词语的运用和特定的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金云.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科普童话,2015,09:36.

2.叶姗.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导刊,2013,(09):88-89.

3.冯亚娜.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02:147.

4.赵彩云.浅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5,01:21.

上一篇:用真诚温暖每一颗求知的心灵 下一篇:艺术类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人性化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