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本凡尘物

时间:2022-08-07 02:41:32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寥寥七个字,老祖宗就把我们维持日常生存最基本的要素说得一清二楚。细品这七件事,大概惟有“茶”不完全属于抗饥耐寒的范畴,透着些消遣、娱乐的意味。既然老祖宗早已把“茶”归拢在生活必需品之列,那就一定有这颠扑不破的理。

茶,是平凡的,虽然有数万元一斤的贵重品种,但也有三五元一大包的茶叶碎末儿,戏称“高末儿”“随壶净”,一壶茶下肚,壶中茶叶便踪影全无――全随茶汁下肚了。如今,人们吃饱穿暖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闲情逸致饮茶了,满大街的茶艺馆便是最好的例证。这样的茶艺馆,我与朋友去过几次,感受过那里所谓的“茶艺”之后,便无再次光临的兴致了。且不说那里的茶叶经过一番包装价格变得奇贵,单是那茶艺师临时抱佛脚照搬来的生硬茶艺表演,就足以让你没了喝茶的兴致。其实品茶何必一定要到茶艺馆?就像美食,未必全在饭馆里,农家铁锅炖出的浓汁酽味的鸡鸭足以让你回味三天。

喝茶,可以闲暇时闷上一壶酽酽的小叶茉莉花茶,捧一本闲书,胡乱翻上一通,想喝便喝,想读便读,困了,倒头便睡,偷得浮生半日闲,一人儿独自享。想减肥的人士,每日一壶普洱茶或乌龙茶,清心火减肥,眼瞅着镜子中的肚腹渐渐消退,绝对有成就感。春季里,选透明茶具,投一撮新采绿茶,80度温水冲下,碧绿鲜嫩的绿茶在水中翻舞,满室全是淡淡的茶香,那分明是春天的味道啊,品一口,冬天的尘埃渐渐散了,筋骨也活跃了,盎然的生命感也开始在体内悄悄苏醒了。没什么假模假式的茶艺表演,只有一壶用心冲泡的绿茶,茶鲜,水净,心清,足矣。

小时候,我不止一次看过乡下说书先生的表演。在一间充满劣质“大烟炮”呛人气味的农家堂屋里,说书先生或盘腿坐在滚热的大炕上,或立在歪歪扭扭的条桌旁滔滔不绝。而无论哪位说书先生,都离不了一块惊堂木和一个小茶壶――哪怕那壶里盛装的只是从村上供销社买来的三毛钱一两的劣质碎茶,似乎只有这样才符合说书先生的文化人身份。挤在屋子里的老乡们被说书先生的一招一式吸引着,这可是劳累一年的乡亲们“猫冬”时难得的文化大餐。或大清演义或三国鏖战或西厢悲欢,说到激烈关键处,说书先生陡然一拍惊堂木,全场悚然一震。说书先生却不慌不忙,兰花指轻捏壶把,慢条斯理长吸一口茶水,绝对洒脱。乡亲们的眼神紧盯着说书先生一鼓一瘪的腮帮,一上一下的喉结,等着他张口说出下文,悬念气氛被烘托到极致。老祖宗发明的茶,此时此刻成了一种文化符号,难分俗与雅,或许是至俗中之大雅。

茶原本就不曾生长在书本中,更不单纯是文人雅士贵族富豪的消遣之物,早已滋润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盛夏酷暑难耐,农夫田头树阴下歇息,捧一碗浓酽的茶水一饮而尽――爽!躺在树阴下,满眼是即将成熟的翻滚麦浪――美!那江南街边小茶馆,桌椅是破旧的,茶客是老迈的,风也刮雨也落,却不曾差过一次钟点,固定的座位,读报吃早点唠家常,生活中俗与雅的必修课全在这解决了,茶的魔力已经渗入老茶客的肌肤筋骨,一日离不得了。

茶本凡尘物,生在山丘土壤,泡在泥土烧制的容器里,落入肚腹中,解口渴,驱寒暑,除厚腻,提精神。品饮时,可坐,可卧,可朋友喧闹寒暄,可一人独坐发呆。有人说,茶是最贴近大自然的饮料,最具人间草木气息,饮茶,就像在与大自然亲近。一杯新茶在握,淡淡的苦,远远的香。

上一篇:傣乡吃蚂蚁 下一篇:性致勃勃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