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新人养成记

时间:2022-08-07 02:03:05

人物: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专业学生 张孟宁 采写: 特约记者 潘晗艳

前一阵子,电视剧 《何以笙箫默》在荧屏热播。剧中的男主角是个律师,哪怕是和女主角说情话,都会夹杂不少法律术语,精英的形象让粉丝们着迷不已。然而不少法律工作者却对此嗤之以鼻,主要原因是这些法律术语错漏百出。

律师应该与法官、检察官等法律工作者共同努力,捍卫法律的尊严,维护人们的权益。然而,从怀抱这一理想踏入法学专业那一天开始,到顺利成为法律工作者,这一路并不轻松好走。N多部法学专业教材的编写者、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明楷曾说过:“法学是典型的先苦后甜、胜者通吃的长线专业。你们必须经受各种痛苦的经历,无法承受的人趁早退出。入学第一天你们就应该知道,这个专业要背最厚的书,参加最难的考试,忍受最低的一次就业率……”

背最厚的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4章13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共15章452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共9章156条。

……

要知法懂法,就必须掌握各个法律名词,熟记各项法律条文。宪法、刑法、民法、商法、国际法、行政法、诉讼法……乍看之下,每一部法律条文就是百来条,多的也不过是几百条,背一背似乎并不难。而实际上,每一条法律条文都有相关的司法解释,你必须明白它的构成要件、立法主旨、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特别例外情况等。

比如,刑法对“犯罪未遂”的定义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记住这个定义之后,还必须掌握:犯罪未遂的特征是什么?它究竟是犯罪完成还是未完成状态?它和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的区别在哪里……

这么一来,看似简单的法律条文就衍生出了大量概念、知识,要记住它们,必然要下一番苦功。

参加最难的考试

10个人考,大概1个人能过,国家司法考试堪称“最难的考试”。

法学生对它都是又爱又恨的。爱的是通过这项考试,拿到合格证书,就拥有了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等法律相关职业的“敲门砖”。当然,有些法律相关职业对此不作要求,但是别人有而你没有,瞬间就被“秒”掉了不是?

而考试之难又不免让人一提起就牙痒痒。除了一条条法律条文,与之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运用都会考查。在这片法律条文的茫茫大海中,老师能不能帮着画一下复习重点?可以!拿出一本书,他会告诉你:“全部都是重点!”(晕倒……)

忍受最低的一次就业率

不得不承认,近年来,法学专业的就业形势确实比较严峻。2013年,法学专业还被专业调查机构出具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亮过“就业率低”的红牌。

这是为什么?因为人多啊!目前我国本科院校有800多所,基本上都开设了法学专业,法学生真的是多如牛毛!加上司法考试是不限制专业的,只要有本科学历就能报考,无形中又为法学生增加了不少竞争对手。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口的就业岗位选择面较窄。政府机构、党政机关是法学生就业时的首选,其次是律师事务所,最后才是企业。不幸的是,这几年,公务员制度在改革,政府机构、党政机关的用人需求降低了不少。考公务员本就是一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路,这样一来,更是雪上加霜了。

享受法律素养带来的成就感

既然法学这么难学,为什么还要苦苦攻读呢?我自己的一大感受是,学法学可以提高法律素养。

具备法律素养有多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都有可能遇到法律问题,有时候不经意间,自身权利就被侵犯了。这时候,知法懂法,你就会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比如在超市买到过期食品,过去我可能会嫌麻烦自认倒霉;而现在,我会找超市的管理人员讨个说法,因为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销售过期食品,无论卖家是否知情,都要加倍赔偿。

国内的普法教育自改革开放始,几十年来成效显著,但还是有很多人对各项法律法规不甚了了、一知半解,有的甚至是相当陌生,不少人连最简单的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都分不清楚。

有一次,电视节目中播放了这样一场纠纷:A借给朋友B一笔钱,还款期过了B却赖账不还了。为此,两人闹掰了,A放出狠话:“我去法院告你,告得你坐牢!”

家中长辈看到这节目时,关注的是A到底能不能拿到钱,而我却在一旁指出A说的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借机给大家普及了一下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区别。

A和B之间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是“民不举官不究”的,A不去法院告B,法院就不会主动介入。A告了B之后,B可以主动找A协商,两人“私了”并撤诉。如果A不撤诉,他能拿回自己的钱――法院会判B还钱,但他想告得B坐牢的愿望是实现不了的。因为只有刑事犯罪,比如盗窃、凶杀等违反了刑法的犯罪行为,才会被判承担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刑罚。

这一番说理,让长辈们对我刮目相看,令我瞬间觉得自己形象高大起来了!这一刻,多少也体会到了我们的普法工作依旧任重道远,每一个法学生都应该主动担起这份责任来。

体会法学的乐趣

如果你做好了经受磨炼的心理准备,愿意为维护法纪、维护他人的权利而努力,欢迎报考法学专业。法学虽然难学、压力大,但只要坚信心中的理想,调适好自己的心情,苦中也能作乐。

法学专业有很多有意思的课。比如刑法课上,老师总会介绍一些令人咋舌的离奇案件,惊讶惊叹之余,仔细剖析案情、分析庭审案卷,能对法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刑事侦查课上,可以学习怎么勘察案件现场、如何提取指纹等等。

更有意思的是,刑法、民法等法理课上会分组进行cosplay,老师会提供一个案例,给出许多案卷,让大家模拟庭审现场。你可以当原告,提出请求,传唤自己的证人;也可以当被告,为自己辩解;还可以当法官,按照审判的具体情况决定最后的判决。只有临场应变能力强、熟悉法律知识,才能从容发挥。

至于“最难的司法考试”,10%的通过率是全国的平均数据。很多已经工作了的人会参加司法考试,他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复习,考不过势必会拉低通过率。而在校生参加司法考试的通过率比这高多了。就拿我就读的浙江工业大学来说,参加2013年司法考试的同学中,大约有一半人通过了。而且要不是考研的时间和司法考试的时间冲突,通过率可能会更高些,毕竟很多同学是两项考试同时复习的,一心二用,成绩难免会受影响。

憧憬美好的未来

尽管法学生的就业在当前处于“寒冰期”,但种种信息表明,中国巨大的法律市场需求尚待进一步开发。

根据全国律师协会2013年8月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律师数量为232384名,每1万人口平均拥有1.6名律师。这个数字不但远低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是30人,英国是15人,还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巴西和阿根廷就分别达到了20人和12人。

所以,目前面临的种种困难只是暂时的,法学生不应该守株待兔,而应该主动出击,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相信终会冰破泉涌,每个法学生都将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Q&A

Q: 法学专业开设哪些课程?

A:有些院校的法学专业会有一个明确的培养方向,比如民商法方向、经济法方向、刑法方向等,课程开设也会有相应的倾向。不过,以下这些主干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阶段都要学的:民法、刑法、行政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商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法、宪法、法制史、法理学等。

Q: 国内哪些院校的法学专业比较出色?

A: 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是法学专业的传统“豪强”,在法学教育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外,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的法学专业,凭借名校效应、深厚的学术底蕴、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及一流的科研条件,也很受追捧。

Q: 读法学,要不要考研?

A: 有教授说了,“法学是先苦后甜、胜者通吃的长线专业”,要想长线发展,多学习、深入研究总是没错的。本科阶段蜻蜓点水般的学习,在实际应用中是远远不够的。想当一名出色的律师,法律知识要专要精;而法院、检察院等党政机关相关岗位,在招考时,往往直接写明要求研究生学历,有的甚至要求博士学历。

上一篇:Ada阿呆:与人交流时,眼神该往哪里放? 下一篇:樱花漫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