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高职学生学好高等数学的几点举措

时间:2022-08-07 02:02:33

关于促进高职学生学好高等数学的几点举措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近几年来,数学知识迅速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渗透,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及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高等数学的教学,一方面能满足学生学习专业课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培育和形成。因此,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关系着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学好高等数学,下面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 兴趣 信心 主导地位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170-01

一、准确地把握住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学习状况

由于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进入高职的学生知识基础普遍薄弱。尤其数学,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慢,学习方法单一。这些学生由于高中阶段学习的反复失败,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消极负面的情感体验,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针对学生的现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常言说得好,“需要产生兴趣”。进入高职初期,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高等数学这门学科在高职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到它与各专业学科的联系和起到的作用,以及在市场经济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感受到学好专业课掌握过硬本领的前提基础是学好数学这门基础课,由此产生对数学的需要。知道了“为什么学”,从而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才可能学好数学。

(二)要树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

信心的形成往往需要有成功的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创设学生学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细致了解每个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因人设疑,因人施教。教学时,深入浅出,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尊重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有机会敢展现自己的能力,善于捕捉到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和成功,适时地去激励,适当地去加以放大,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又能提高自信心。自信能激发出潜能,有利于学生学好高数。

二、正确地处理好教师这一主导地位

教师是教学的主宰,教师“教什么”“怎样教”直接影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因此要想发挥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就要解决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的问题。

(一)结合培养目标重新构建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由于高职的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教什么”决定于专业教学的必需,决定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因此,数学教师要对所教专业的专业课程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所教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可把数学课程分为基础模块、应用模块和提高模块三部分。把握每个模块教学的侧重,基础模块淡化理论推导,注重实效;应用模块不同专业要不同;提高模块要注重创新。

(二)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但教一定要得法。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近些年由于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已创建出一些比较适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高职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学会吸收、改进成功的教学经验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还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创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要提高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突出“启发”教学,加强“直观”教学,强化“应用”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更新教学手段,实现数学教学过程的演示、验证实验等,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以学生为中心改革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既是一种保障机制,也是一种导向机制,评价的过程是一个搜索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我们还要解决好“考什么”“如何考”的问题。

考核的基本原则是不仅要体现现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而且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针对数学课程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的方式要多元化。比如,基础知识模块可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形式,也可以是开卷笔试形式,应用模块和提高模块突出专业应用和创新能力,可以采用开放式考核方式,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兼顾过程和结果去评价,综合评定。这样做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作用发挥。

高职数学教学的研究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促进高职学生学好高数,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需要。

上一篇:巧用教学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 下一篇:刍议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