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之后,中国本土手机品牌的出路

时间:2022-08-07 10:27:44

打压之后,中国本土手机品牌的出路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国外手机品牌对本土手机品牌进行打压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它可以促使本土手机品牌找到双方的差距与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一些中国本土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出色表现让国人信心十足,但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国际强势品牌的“过分关注”,它们开始有意识地对中国本土品牌实施打压。

这其中,使用“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外品牌阻击中国本土品牌发展的利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指出: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成为悬挂在发展中国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目前中国已经进入知识产权摩擦高峰期。为了强化垄断优势,持续获取垄断利润,欧美强势品牌越来越关注知识产权,甚至视知识产权为“生命线”,在全球范围内大肆进行知识产权“圈地运动”,积极拓展专利的内涵与外延,凡是能纳入专利的都被毫无遗漏地纳入,甚至将诸多依照传统理念根本不可能被授予专利的商务模式、技术方法、服务方式等纳入专利保护范畴,全力构建维护先行者利益的保护屏障。

日前,诺基亚以“设计专利侵权”为由状告天时达,恰恰证明了以中国本土手机为代表的本土品牌正在受到国外手机品牌的“过分关注”,更表明国外手机品牌对本土手机品牌的阻击已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中国本土手机品牌与国外手机品牌的“红海竞争史”

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5月,中国手机用户为4.2亿。但相比中国的13亿人口而言,市场仍然有着很大的需求缺口,预计手机用户在近几年内将达到7亿,中国手机市场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然而,看似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部“红海竞争史”,本土手机品牌与国外手机品牌之间的市场地位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1999年之前,中国手机市场是国外手机的天下,本土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仅为3%。所谓的市场竞争,不过是国外手机品牌之间的事,它们对本土手机品牌不屑一顾。

当国外手机品牌为争夺市场第一而大打出手之时,本土手机品牌却凭借着渠道优势、价格优势、机型创新获利了快速发展,在2003年一举拿下了国内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原本属于高收入人士的炫耀品一下子成了每个人的普通生活用品。

在本土手机品牌的强大攻势下,国外手机品牌开始调整市场策略,对本土手机品牌发起反击,拼命挤压本土手机品牌的生存空间。

针对本土手机品牌的渠道优势,国外手机品牌开始向低端市场延伸触角,对中低端手机产品发起了价格大战,同时注重向本土手机品牌学习渠道经验,进行渠道改制。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等纷纷构建分销平台,加强对中低端市场的覆盖。特别是诺基亚,借鉴了本土手机品牌渠道建设的经验,于2004年对渠道进行彻底变革,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物流分销平台,将手机直接运送给地市级分销商和一些区域的大中型零售商,实现了渠道下移与低端市场的覆盖。摩托罗拉也对三线城市“关怀有加”:增加市场人员,频繁举办促销活动,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发展摩托罗拉授权形象店。

除低价竞争和渠道建设以外,产品更新也是国外手机品牌打压本土手机品牌的重要手段。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中,摄像头和高彩屏都掌握在位于上游的国外供应商手中,由于货源紧张,上游供应商把紧缺的资源优先供应给国外手机品牌,使得本土手机品牌因缺乏零部件而无法对产品及时更新。

同时,国外手机品牌积极适应中国用户的审美习惯,在手机外形的设计上投入了更大的精力。诺基亚曾经表示永不做翻盖手机,但在借鉴了其他品牌的外形设计以后,推出了翻盖手机,丰富了产品线,从而提高了销量。飞利浦、西门子等也都推出了各自的翻盖手机,并且推出新机型的速度越来越快。本土手机品牌在外形设计上的优势也被打破了,国外手机品牌又进一步吞噬了本土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

国外手机品牌加大了对本土手机品牌的狙击力度

如果说2004年是拍照手机年,2005年是MP3手机年,那么从今年开始,就将步入集摄录、百万像素拍照和MP3音乐播放功能于一体的MP4多媒体手机时代。特别是3G牌照的即将发放,将给中国手机市场带来新的竞争亮点和市场空间,所以说2006年对中国本土手机品牌来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今年第一季度已有7家本土品牌手机盈利。TCL手机在亏损两年之后,通过对公司体制、产品定位和市场价格等方面的调整,从2005年年底到2006年上半年,在海外市场小有盈利,而在国内市场基本做到了收支平衡。夏新手机经过一系列的企业机制和市场策略的调整,进入2006年第一季度后已经扭亏为盈。联想在国产手机阵营中一直表现不错,2006年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2006年前几个月,天时达的销量就高达200万部。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对于本土手机品牌来说,如今已经没有什么技术壁垒。技术壁垒的突破,使得本土手机品牌摆脱了束缚,同样的功能,同样的款式,却有着更便宜的价格,而且国产手机品牌已经有了多年的市场经验,在管理和市场策略等方面与国外手机品牌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具备了与国外手机品牌竞争的实力。

在技术、市场和产品都无法对本土手机品牌进行打压的情况下,一些国外品牌开始借助于“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尚不完善,特别是对于刚刚崛起的本土手机品牌而言,借鉴与学习又是必不可少。国外手机品牌正是看到了本土手机品牌的这一薄弱环节,便以此为突破口,对本土手机品牌进行打压。

今年年初,三星在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对与三星D508、E708、E720设计相似的手机展开大规模调查,凡是与这些手机构造设计专利相似的本土手机品牌,三星都将向法院提讼,要求赔偿其经济损失。

今年6月12日,诺基亚也在北京对本土手机品牌天时达提出诉讼,声称天时达制造和销售的手机涉嫌抄袭诺基亚7260型手机获得的专利与法律保护的工业设计,要求法院判令天时达停止制造和销售侵犯其设计专利权的手机并支付赔偿金50万元人民币。有关人士分析,诺基亚绝对不是为了钱而天时达的。首先,诺基亚要求赔偿的金额是50万元,这笔钱对于全球手机老大诺基亚来说实在是“九牛之一毛”。其次,从诺基亚方面来看,它并不是一定要赢得这场官司,因为有关知识产权的官司向来“难缠”,有时三五年法院也未必能做出判决,诺基亚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

那么诺基亚为什么要天时达?

天时达是国内最早的专业通讯产品制造商之一,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手机企业,其自主开发的产品可与国际手机品牌相媲美。天时达的手机销量2003年为150万部,2004年为350万部,2005年则高达500万部,成为国产手机行业的一个亮点。天时达手机在二、三级市场取得成功后,于2005年开始着手进入一级市场。统计数据表明,天时达在上海等一级市场已经开始侵蚀国外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

对于诺基亚来说,天时达手机的销量比较大,而且具有价格优势,是一个潜在的有力竞争者。于是诺基亚祭起了“专利”大旗,天时达“侵权”,借“侵权”事件对天时达进行舆论打压,同时对其他本土手机品牌施加压力。

此外,2005年年底诺基亚推出“XpressMusic标准”后不久,索尼爱立信也公布了自己的“Walkman音乐手机标准”,虽然它们声称制定标准的目的是帮助消费者区分带有MP3铃声功能的手机,实际上是对本土手机品牌构筑技术壁垒。

本土手机品牌的崛起之路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国外手机品牌对本土手机品牌进行打压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它可以促使本土手机品牌找到差距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那么本土手机品牌如何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认为,首先,要下大力气提高国产手机的质量,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技术含量,从而提升本土手机的专业水平。

其次,创新是国产手机发展的动力。国产手机起步比较晚,学习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综观世界各国,一个新产业的兴起都是从模仿和学习开始的,当初的韩国汽车就是从学习日本开始的,而日本又是从学习美国开始的。但在21世纪,希望这个学习阶段尽量缩短。随着自主品牌的成长和壮大,与国际品牌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奇瑞之于通用,吉利之于丰田,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再次,建立国产手机的强势品牌。品牌是21世纪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必不可少的利器。建立品牌知名度、忠诚度和美誉度,是国产手机走出国外手机品牌阴影最可靠、最有效的途径。

最后,建设自己的销售网络,开拓国际市场,成为当务之急。国产手机要进一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巩固现有的市场优势和规模优势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自主知识产权,逐步扩展销售渠道的深度和广度。

上一篇:徐东升:直面产品虚拟价值的挑战 下一篇:江和平:央视“后世界杯时代”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