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时间:2022-08-07 10:27:36

安定区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安定区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安定区辖12个镇、7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8万,其中农业人口38万。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4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0元。

安定区文化出版广电局现有干部12人,内设文化市场管理、广电影视、群众文化、办公室等股室。下属广播电视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公司等5个事业单位。全系统共有事业干部职工112人,其中管理人员23人,专业技术人员52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34人),工人37人。

全区现有文化经营单位325家,其中网吧24家,歌舞娱乐场所21家,印刷厂11家,印刷品经营单位58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05家,出版物经营单位58家,书画品经营单位48家,古玩经营户45家,专业剪纸人员28名。

20__年以来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先后在内官镇、团结镇、李家堡镇、凤翔镇、巉口镇、鲁家沟镇、葛家岔镇、青岚乡、杏园乡、宁远镇、香泉镇、西巩镇、符川镇、石峡湾乡、新集乡等乡镇建立了17个“农家书屋”。共配送各类图书17981册,VCD光盘631张,价值达236824元。共配套图书架57个、阅览桌37张、阅览椅115把、电脑、电视机和VCD机,总价值达30多万元。

二、主要工作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文化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我们在完成每年春节的社火调演等群众性大型文艺活动的同时,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节会活动组织文艺演出,20__年共演出《和谐安定》、《颂歌献给党,廉政为人民》、《共建和谐》等专题文艺晚会和广场文艺演出14场;组织文化三下乡活动队伍深入香泉、鲁家沟、李家堡、谗口、石峡湾等乡镇开展文艺演出6场,赠送书画作品和春联800多幅。

为庆祝建党86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等节日纪念日,共举办书画展览4次,参展作者300多人次,共展出书画、剪纸作品450多幅。同时还参加了定西市首届民间民俗艺术展,征集展品160多件,展出12天。凤翔镇农民付忠民的剪纸作品在此次展览期间被外地客商全部收购,成交额达2.8万元。

民营演出单位安定秦腔艺术团自20__年成立以来共演出本戏、折子戏共计392场次,其中免费送戏15场次,全年收入21.95万元,他们的足迹已遍及定西市的各县(区)和天水、陇南的部分乡镇。

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围绕“整顿规范、优化创新、引导培育、协调服务”的工作思路,把治标与治本、防范与引导,打击与扶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整顿规范为突破口,以日常监管为保障,突出热点、难点问题治理,严厉打击文化市场各类非法经营行为,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全年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245家,查收非法光盘376张,非法书籍250册,取缔非法经营网点8家。

20__年,省文化厅安排我区新建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每站国家资助20万元过程中要求地方每站配套4万元,并解决建设用地,目前正在筹建准备之中。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镇文化站建设投入不足,活动经费短缺。由于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困难,区、乡(镇)用于文化站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国家专项投入又少,导致全区19个农村乡镇只有巉口、内官、鲁家沟等少数乡镇有文化站站址外,其余文化站都是有站无址,有名无实,所谓的文化站只不过是乡镇院内(楼内)的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块牌子。文化站平时的工作主要是配合乡镇中心工作刷写宣传标语,最大的活动就是春节组织社火调演,活动经费只能是花多少在乡镇报销多少,根本没有预算内的活动经费,更没有财力添置文化活动器材。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职能没有得到发挥。

二是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不畅。区委办(20__)10号文件《关于乡镇重新分类定编的通知》核定19个乡镇的文化广播站编制48人,乡镇文化站专干以块管理(乡镇管)为主,人员大多被乡镇抽调从事中心工作,专干没有专用。区文化主管部门无法对他们进行管理考核,导致文化站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农村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

三是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滞后。由于部分乡镇领导对文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在各项中心工作的压力下,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见效慢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既不愿花钱投入,又不愿花精力组织开展活动。按文化站编制分配的专业人员缺乏文化工作的积极性,没有时间和精力此事 文化工作.四是村文化室依托基层组织建设,全区各村都有兼容党员教育、科技培训、广播宣传等文化功能的场所,但设立专门文化室的村仅有30多个,仅占全区总村数的十分之一。文化室的配备,除“农家书屋”工程配发的图书外,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器材,管理人员大都由村干部兼任,农民农闲时间的文化活动以各家各户的看电视为主,文化室的作用发挥不大。

五、已建成的书屋,图书的借阅流转和效益的发挥很不平衡,其中13个书屋设在村部,有的锁门保管,不得与读者见面,有的怕丢失束之高阁;有的借给乡镇干部长期不还;有的只装潢门面,借阅工作没有开展。管理服务的滞后,影响了图书作用的发挥。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需要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口味的文化生活。发展农村文化,不仅能使群众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时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农村文化建设,阵地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活动是载体。各乡镇要在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结合乡镇建设规划,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等途径,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步伐。

二是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要通过择优选聘,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乡镇文化站长实行乡镇推荐、文化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共同考察任命制度,将乡镇文化专干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的管理和考核。配齐配好乡镇专职文化站长和村文化室管理员,同时村级文化室管理员的配备,要由乡镇审批,文化部门备案。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

三是创新体制,整合农村文化资源。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整合各种文化资源,要将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成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文艺活动、宣传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室),按覆盖、服务人口数量确定编制、配备专干。

四是创新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传统节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深深根植于民间大众,其文化底蕴对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各乡镇都要积极挖掘、扶持,认真组织引导,以春节秧歌社火为代表的我区民间节俗文化活动应成为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载体。其次,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是促进农村文化活动的新鲜血液和催化剂,应做到进一步深入发展,应实行文化单位对口支援活动,重点培养培训农村文艺骨干,变送文化下乡为留文化在乡,以促进农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要积极扶持农民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室,鼓励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己组织,举办农民书社、个体放映队和业余剧团,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五是各乡镇要把“农家书屋”工程列入新农村建设的的总体规划。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等8部委印发的《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和省委宣传部等5厅局印发的《甘肃省“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甘新出联[20__]4号)精神,今后我区“农家书屋”的建设由区财政负责书架、桌椅设施的配套,乡镇负责管理人员的报酬,由村社解决书屋的场地房屋。

六是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组建各类民间组织团体,如书协、美协、摄协、剪纸协会、秦腔协会等。把松散的各类民间活动通过协会组织起来,真正成为文化工作的有力抓手,为繁荣文化事业提供组织保证。

二0__年三月二十四日

上一篇: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谈对译者翻译风格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