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营性资产监管的缺失及对策

时间:2022-08-07 10:03:58

高校经营性资产监管的缺失及对策

【摘要】高校经营性资产是学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经营收益上交学校,对学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高校存在经营性资产管理的缺失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建立和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加强对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监管,对于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 经营性资产 监管对策

高校的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拨给学校事业单位的资产,学校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学校所有的资产,是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高校的国有资产主要是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是学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教育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高校将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的一部分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优化配置,将学校具有投资功能、增值能力的资产剥离出来进行经营,这部分资产构成了经营性资产。高校在多年的资产经营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收益和赢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教学、科研经费的短缺,有利于盘活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目前高校经营性资产增长较快,但其监管还存在缺失,加强经营性资产的监管,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经营性资产的主要表现形式

目前高校经营性资产有多种运营方式,主要表现为:第一,学校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包括全资企业、控股和参股企业;第二,未向企业投资,但实际用于经营的资产,主要指学校周边出租的房产和土地;第三,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对外开展经营所形成的收入。其中校办产业是经营性资产运营的主要方式,在实践中还有一部分经营性资产由后勤部门管理。

二、高校经营性资产监管缺失的表现

1、对校办产业缺乏有效监管

从全国高校经营性资产的使用状况来看,大多数高校是用于兴办校办产业。高校校办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迅速发展壮大,其发展时间短,管理和运行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以至于产生了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

(1)注册资金不实。在公司法实施以前,企业登记注册的审批体系不健全。高校在发展校办产业过程中,一些校办企业存在虚假出资和注册资本不实、或以非经营性的房屋、土地、设备等资产作价出资的现象。企业实际上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实收资本,或者注册资金到位后又被学校抽回,或以无形资产及技术入股但一直未办理资产转移。校办企业出资不实是引起产权纷争的主要隐患,一旦校办企业涉及到经济纠纷或民事诉讼,虚假出资、资金不实将会导致高校负担连带责任。

(2)分头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近年来教育部多次下文规范和改革校办产业的管理体制,现在投资主体多头的现象基本得到解决,但在管理主体上,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实践中既有校办产业管理部门、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管理的公司,也有各系部、学院管理的公司,尤其是一些依托系部专业技术优势所办的校办企业。分头管理缺乏对公司发展的长期规划和扶植,只追求眼前短期利益,出现问题时还会导致其管理层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发生。

(3)校企产权不清。在高校以非经营性资产投资公司初期,基本未对投入经营的资产进行资产评估,没有核准投入经营使用的价值量,也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非转经的手续,导致产权关系不明晰。校办产业的收入全部上缴学校,根据生产需要,学校又对企业增加投入,而一些企业实际是利用学校设备资源为社会服务,取得经营性收入,导致企业资产和学校资产没有清晰的界限。

(4)资产真实状况不清。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缺乏支持力度和监督机制,随着时间推移,相当数量的校办企业剩余的多为不良资产。同时校办企业对报废资产的处置一般是按照学校事业单位的规定进行的,企业许多过期资产很难真正按照规定报废,该处置的资产得不到处置,导致账面上资产很多,实际资产的数量与账面相差很大。

2、资产管理效能不高

为满足教学科研要求,高校的资产往往是高配的。近年来高校受扩招扩建的影响,大力投资兴建或购置资产,其中一部分转入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的范围、数量、种类增长较快,但资产的使用效益低,资产管理的效能及运转效率不高。

3、资产经营利用不规范

学校的房产、土地出租,有的由校办产业管理部门或资产经营公司代管,有的由后勤部门管理。而实验室和设备的出租、出借,体育场馆、游泳池的对外经营,多由各系部自行管理,收入有的上交学校,有的直接用于弥补经费开支的不足。资产利用不规范,容易形成“小金库”,侵害学校利益。

三、经营性资产监管缺失的原因分析

1、校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尽管高校已经建立了资产经营公司,或对原校办企业进行了改制,但高校的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法人独资,形成学校由单一股东出资的一元化产权。企业法人和学校法人容易发生混同。资产经营公司或校办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多由学校产业、国资、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人员兼任,在经营决策方案的形成方面难以统一,导致监管出现缺位现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挥不了权利制衡的作用,从而阻碍了企业经营。

2、缺乏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经验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经营性资产管理还缺乏经验,监管的基础制度不健全。高校对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与市场调节机制尚未有机结合,缺乏经营性资产使用的职责机制、监督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管理方法落后,管理手段单一。同时校办企业虽然是独立法人企业身份,但从兴办初期就有其自身的特点:既是社会企业,又受学校母体规章制度的约束,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人事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都有着浓郁的行政色彩。

3、管理的责任制度不健全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各高校也纷纷成立了相应的资产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着重于教学、科研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对经营性资产只负责数据的统计,具体运营多少由校办产业管理部门、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或后勤部门管理,实际的管理部门分散,管理的责任制度不健全。

四、高校经营性资产监管缺失的对策

1、完善资产经营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

教育部经过多年规范校办产业体制改革,针对学校校办企业经营性资产规模,各高校成立了独立法人的资产经营公司,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了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合理,法人治理机制是否完善,将是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要完善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为代表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科学运行机制为保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学校教学、科研的事业管理职能与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运营职能相分离,使董事会、监事会各负其责,对完善企业决策和执行监督体系真正发挥作用。

2、合理划分经营性资产的范围

高校的经营性资产大部分在校办产业。高校的资产主要服务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其配置和利用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并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另一方面研究开发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科技成果。高校兴办校办企业,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或经营应当是有区别的。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指出:高校发展科技产业,要以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并实现产业化为目的,重点孵化具有本校学科特色和优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企业,也可以创办具有文化教育特色和智力资源优势的企业。高校进行投资的主要目的除了通过资产的有效利用取得合理收益、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和改善办学条件外,更为重要的是发挥本校的科研特长或办学特色。在划分经营性资产过程中,高校投资需要科学论证,不能任意扩大经营性资产的范围、种类和数量,以免影响正常教学,分散资源,造成浪费。

3、建立经营性资产投入、撤出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高校积极利用本校学科优势,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及产业化的新路子,不仅实现了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对提升学校创新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由于高校承担着社会职能的特殊性,不适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兴办校办产业不是学校的主业,因此,高校对孵化成功的科技企业要建立国有资产投入、增值后退出的机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售部分或全部股权,收回的资金主要用于转化科技成果和孵化科技企业。

4、建立经营性资产基础管理制度

(1)清产核资,建立经营性资产的数据库。清产核资为科学评价和规范考核企业经营绩效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依据,是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有效监管的前提和关键。这项工作应由学校的审计、国资、财务、产业管理部门共同负责,在对校办企业资产全面清查的基础上,选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完成清产核资审计,分清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清产核资结果报教育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审核,建立本校经营性资产的数据库。

(2)建立经营性资产动态监测制度。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发挥对经营性资产的监管职能,负责经营性资产的动态监测,应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第一,建立健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登记、产权转让、资产报告和监督考核的规章制度;第二,建立对资产质量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的台账和报表制度,对资产的负债率、风险程度、不良资产、获利能力等质量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第三,建立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审批、有偿使用以及收益分配制度,按规定收取占用费、提取折旧,以对资产进行补偿。经营性资产的收入应纳入学校综合预算、统一管理中。

5、建立闲置资产的调配中心

高校通过建立内部闲置国有资产的调配中心,充分发挥管理国有资产的调配职能,为各系部提供信息和服务,调剂余缺、盘活存量,结合资产动态监测,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使存量发挥最大效率。

6、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监督检查力度

经营性资产的良性运营,对促进高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的资产经营公司负责经营性资产的具体管理和运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经营性资产的动态进行监管。审计部门应该发挥日常审计监督的作用,定期对经营性资产的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审查其投入与收入是否匹配、经营性资产收入是否及时入账、开支用途是否合理合法,从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对固定资产要定期进行实地抽查,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对发现的各种违法违纪,损害学校权益的行为,应及时纠正。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应不断完善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制度,探索和改进监管办法,使高校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从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 荣泳霖:高校资产公司建立的作用与意义――清华科技产业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3).

[2] 张志刚:高校经营性资产整合管理的现实意义[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5).

[3] 马盛兰:贯彻执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探析[J].海河水利,2009(12).

上一篇:矿业权交易及其市场体系研究 下一篇:服务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在中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