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驻外使领馆工作记

时间:2022-08-07 07:25:59

赴驻外使领馆工作记

2003年8月4日至9月25日,我们外交部档案馆档案业务指导小组一行三人,前往我驻加拿大、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使馆和驻温哥华、多伦多总领事馆,帮助以上各馆建立规范的档案工作。驻外机构人员流动大,且来自不同单位,再加上所处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诸多因素妨碍着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外交工作的迅速发展,形势所迫必须建立规范的档案工作以适应对外交流、交涉的需要。

“黑白不分”地工作

在档案工作日显其重要性的今天,深受档案工作不健全之苦的使领馆,对小组的到来抱着足以让人感动的热切期望。我们深知肩上的重任,无奈在各馆停留时间只有六七个工作日,时间太短。好在使领馆均有良好的工作传统:一旦有任务,工作不分白天黑夜。

对驻外使领馆的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和在国内的工作套路一样:首先是与馆、处?穴室?雪负责人勾通情况,交换意见,到各部门具体了解有关工作和档案材料情况,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后达致建立起规范档案工作的目的。唯一不同的是晚上工作就如同白天一样平常,似乎一天三班是理所当然的。

此行的第一站是驻温哥华总领馆。当地实行夏时制,与国内时差15个小时,基本上是黑白颠倒。到馆第二天开始工作,该馆档案工作的现状便着实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文件材料分散在各部门按堆存放,没有目录,大家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无人主管该项业务。面对如此状况,我们只得摇摇因时差而发晕的脑袋,抖擞精神:第一步帮助领馆制定《领馆档案工作细则》,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其次举办档案业务培训,让大家了解归档范围,怎样划分保管期限,怎样组卷等等。接着我们分别到侨务、签证、基建等部门,安装计算机归档程序,具体指导组卷,协助清理积存文件。为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最好的工作成效,有些情况和问题需与主管领导及时勾通、协调,为此,我们好几次不得不到办公室去堵经常忙得不见人影的主管负责人。期间有几个晚上因为拟制工作细则、准备总结报告等等,直忙到深夜,大脑处于麻木状态,对“脑子不转弯”有了新的体验。

经过7个工作日的运作,领馆初步建立了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基础。看着整齐的案卷,大家都说特有成就感。在领馆饯行宴上,我半开玩笑地对副总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档案工作今后就靠诸位了。”副总忙表示,领馆档案工作以前做得不好,应该接受批评,但请转告档案馆领导,今后领馆一定做好每年的立卷归档。

第二站驻加拿大使馆真是家大业大,文件材料很多,部分作了初步分类,但都没建目录,馆里也没有立卷归档制度,无法对文件材料严格管理,给日常工作造成很多不便。好在我们已有温哥华领馆工作的经验,与有关负责人商量后,按部就班地从制订工作制度入手,对有关人员进行档案业务培训等,虽然工作量很大,倒也驾轻就熟。加拿大华人华侨很多,护侨工作份量越来越重。近两年连续发生几起恶性案件,在华侨和留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有关档案材料也成为归档的重点。

在驻多伦多领馆工作的日子是我们最轻松的时光,但却带回了沉沉的思索。原因是驻外机构外交人员工作自主性较强,对某一问题或案子的交涉、处理等,往往由一人独立完成,由此,有关反映案子处理经过的文字材料有的没有及时形成,有的事后又被忽略,致使有的案子没有完整的处理经过记录,一旦案子有反复,易陷于被动。看来档案工作除规范化外,还要在文件材料的形成环节上有所作为,以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

厄瓜多尔属高原国家,首都基都,海拔2818米,而档案工作性质使我们不得不时常要在严密的保密会议室内工作。记得那天为全馆同志举办档案业务培训,保密会议室内,桌子中央的氧气瓶兹兹地向外喷氧,空气中弥漫着“严肃”的味道,我不得不申明:“如果我讲错了,敬请原谅,那是高原缺氧反映。”大家哄堂大笑,气氛轻松了许多。而在平均海拔3600多米的玻利维亚首府拉巴斯,由于时间有限,且仗着年青体壮,我们没有遵循到此必须先适应三天后才能工作的惯例,适应一天便投入工作,结果一次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加上室内通风不畅,本人出现高原缺氧反映,吃尽苦头。

空荡黑暗的机场

似乎上天有意磨炼我等,就在我们从温哥华飞往渥太华途中,地面发生罕见的大停电,飞机无法正常降落。此次涉及美国8个州和加拿大东部部分地区的长达20多个小时的大规模停电,被美国新闻界评为2003年度重大事件之一。

8月14日,我们从温哥华机场乘11:55的加航AC1140飞往渥太华,飞行约5个小时,预计当地时间19:25抵达(时差3小时)。大约飞行4个小时后,就在我们为即将降落而欣慰时,机长突然通知:因渥太华机场没电,飞机无法降落,将飞往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然后坐大巴前往渥太华。飞机因临时降落蒙市,需等待安排登机口,一等又是两小时,好不容易下了飞机,取完行李,登上大巴,一路夜行,抵达渥太华机场已是半夜2点。机场大厅空空荡荡,只三四人在昏暗的咖啡馆里喝咖啡,不见使馆接机人员踪影。我们立即用机场电话与使馆联系,但打遍了所知的电话号码,均无人接听,连值班电话都无回音,看来是出了故障。此时我们总结出一条经验,还应掌握使馆手机电话,但已晚矣。外面最后一批出租车司机问是否要车,我们回绝了。因为即使打出租到使馆门口,半夜三更也很难叫开使馆大门,还不如在机场等待好受些。现在剩下唯一的办法就是请温哥华领馆设法与使馆联系,否则就只好坐等到天亮了。所幸用剩下的最后几个硬币终于与温哥华领馆联系上了,此时已是凌晨3点。就在我正准备放松一下时,使馆黄参出现在我们面前。

据黄参讲:当天下午四点一刻左右,整个北美大停电,现在使馆仍一片漆黑,所有电话均无法接通。为接我们,他们已往机场跑了两趟。凌晨3点刚躺下,就接到温哥华的手机电话,立即赶来。

停电期间使馆同志靠听收音机接收外界信息,因电炉灶无法使用,吃饭也成了问题。负责外勤的同志开车到外面转,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营业的中餐馆,订了几十份盒饭。

这一切使我对驻外机构的工作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在这里工作,就仿佛是驾驶着一艘远离大陆的小船,随时都有可能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还是在祖国―――这片生我养我的“陆地”上工作最踏实。

动荡不安的高原

人们一般认为外交工作就是鲜花掌声,觥筹交错,其实在外交官光环的背后,更多的是牺牲和奉献。驻外人员除了日常大量具体琐碎的工作外,还要面对条件艰苦、物资匮乏、疾病肆虐甚至时局动荡的威胁和考验。

我们在玻利维亚不到半个月的日子里,就深切地体会到了这种艰辛和不易,同时,也为我驻外人员无怨无悔地为维护国家利益,坚守在外交前沿阵地的精神而感动。

9月的玻利维亚正值初春时节。

走出拉巴斯机场,夜空中飘着小雪花,寒风吹得我们不由得一阵寒噤,虽说早已有准备,毛衣、厚外套都已穿上,但仍感不足。来接机的使馆参赞杨参从车上提出氧气瓶,问我们有否不适,不然就吸点氧。机场位置海拔4150米,乍一到来,很容易出现缺氧反映。

玻利维亚首府拉巴斯,地处安第斯山脉,是全国最大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平均海拔3627米,平均气温摄氏10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政府所在地。印第安人崇拜太阳神,大概认为地势越高离太阳越近。

因初到高原需先适应一定时间,白天无事,就和同事出外闲逛。商务参赞夫人提醒我们走慢点,不要走上坡路。但事后证明难以做到。这里除了室内是平地外,外面很难找到五米长的平路,连使馆后院的草坪都是斜坡。第二天,我们实在闲不住,便开始工作。

为宣传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成就,使馆在老城区举办《锦绣中华图片展》。老城区地势较高,海拔3800多米。开幕式那天,全馆人员出席,中午回来便有同志出现高原反应,午饭也吃不下。下午我们到领事部工作,期间没注意开窗换气,出来后就感到头晕、浑身无力。不久我突感肠胃剧烈痉挛,疼得我两眼发黑。一阵狂吐后,感觉稍好。大使问是否需要到医院,我想不会有大问题,休息一晚或许会好的。哪知半夜时分,肠胃又开始剧痛,使馆同志急忙开车将我送到医院,打了消炎止痛针才缓过来。第二天病情加剧,不得不住进医院,输了两天液。

9月21日,星期日,一大早驱车前往城西80公里外的印加古城遗址。在这条连接秘鲁的公路上,时有石块堆积,有时不得不绕道前行,路边还不时见到汽车残骸。在几个主要路口,聚集有大队的荷枪军警,推土机从前方路段返回,定是刚执行完开路作业。

返城路上,空旷的原野上,远远看见前面一大群当地农民聚集在堆满石块的公路中央,已有车辆被拦截。继续前行肯定是不可能了。

幸好我们开的是一辆越野车,杨参当即让外籍雇员司机亚赛把车开向旷野,绕道回城。我们紧盯着前方路面,提醒着哪里是泥淖、哪里坑太深,好几次汽车险些翻过去。措手不及的我们驾车在高原空旷的原野上颠簸,那种紧张与不安,至今犹难忘怀。

收音机里说,那天爆发了全国性的抗议示威,抗议政府准备通过智利向北美洲出口天然气的计划,并要求总统桑切斯辞职。

原来玻利维亚古柯叶生产曾是农民的主要产业,在美国的压力下,现任总统桑切斯下令大面积砍掉古柯树,断了大部分农民的生计;玻国矿产开发又集中在少数有钱人手里,贫富悬殊极大,此次天然气出口计划成为一个导火索,引发了主要由农民、矿工参加的大规模抗议示威。

以后几天,局势越来越紧张,主要交通要道被封堵(就在我们离开拉巴斯不久,机场也关闭了),运货车进不了城,食品开始出现短缺。使馆国庆招待会在即,大使、参赞吩咐厨师和有关同志抓紧储备燃气灌和食品,矿泉水也要多备一些。

……

9月25日凌晨四点半,杨参和小姜送我们到机场。夜幕中,拉巴斯的夜景依然美丽,盘山道上的路灯勾画出山城迷人的轮廓。

登机前,大家拥抱惜别。我禁不住双眼潮湿,十多天的日子里已结下难忘的情义。我们即将离去,而使馆同志们还将继续工作在这动荡不安、空气稀薄的高原。请多保重,我们在北京盼望你们平安归来!

后来据新闻报道,玻利维亚的示威群众不断与军警发生暴力冲突,总共导致70多人死亡。10月17日,总统桑切斯宣布辞职,带着家人流亡美国。

上一篇:老三毛上网记(4) 下一篇:档案与文件的历史联系与历史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