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07 07:00:31

《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理解作者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体会景物描写的情味。

二、课时与课型:一课时,感悟鉴赏课

三、预习要求:1.初步体会文章的内涵和情感。2.阅读《秋天的思念》(读本)中《我与地坛》的其余部分。

四、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用2分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在完全丧失了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谱写出音乐史上最光辉的篇章,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古今中外像贝多芬这样勇敢地与命运抗争的强者很多,《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就是其中之一。

(二)简介作者(投影史铁生的画像,配乐朗读,屏幕显示)

史铁生是当代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之一。他面对残疾,曾一度彷徨苦闷,甚至多次想到自杀,但最终还是勇敢地面对苦难,顽强地生活下来,成为我国文坛的一名专业作家。在这一过程中史铁生经历了痛苦的思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他的《我与地坛》,解读他对生命,对人生意义的参悟。

(三)研习课文

导读第一部分:史铁生对于生命的感情是与地坛联系在一起的。请快速阅读第一部分。思考问题:

1.史铁生为什么喜欢地坛?

2.这个安谧、宁静的地坛给了史铁生什么启示?请重点推敲以下语句,谈谈自己对它们的理解:“它等待我出生……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一个人,出生了,……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教师小结:静谧的地坛给作者提供了特定的情绪背景,一个沉静思考的环境,生死不由自己决定,人活着就是顺从自然。虽然残疾了,但还是应该热爱生命。

板书:我解读生死:残疾不消极,热爱生命

3.地坛以怎样的特点,给了史铁生这样的启示?这一部分有哪些文字描述了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重点在第一部分的第3、5、7三个自然段。其中应重点推敲的语句有:

第3段:“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自在坦荡。”

第5段:“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

第7段:“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譬如……譬如……譬如……譬如……”

教师引导:描写景物也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解读。作者在这几个自然段里集中地借自然景物道出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地坛历久而弥坚的活力激励作者勇敢地面对不幸;像那些小昆虫一样,人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喜悦和美丽;地坛在不断的变化中仍然保持了万古不变的生命永恒。这一段段景物描写,也是史铁生心魂的歌舞。语言细致工巧,充满了灵气,又稍带几分神秘色彩。

板书:地坛容纳我:荒芜不衰败,生命永恒

教师小结:地坛这座历经四百年沧桑的古园,给了作者丰厚的馈赠。所以,作者“常常到那园子里去”“去窥看自己的心魂”。作者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叹:“哦,地坛,我的古园,我的精神家园。”

板书:精神家园

导读第二部分:史铁生在地坛里经历了艰苦的精神跋涉,其中每一步都有他母亲的伴行。是母亲的理解和爱,帮助他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教师小结:母亲不仅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

2.作者用了哪些材料写出他最终理解了母亲?

教师概括为四则材料:(1)设想母亲的心理;(2)写小说回报母亲;(3)整日怀念母亲;(4)痛悔自己的倔强和羞涩。

3.哪一则材料或哪几句话特别打动了你?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一则材料,重点推敲的语句有:“她知道……知道……知道……但她又担心……”。“她知道……她只是不知道……”“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

“……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这些文字伤痛议结合,既包含感情,又富有哲理,是对母亲心情的至切理解。

第二则材料,重点推敲的语句:“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第三则材料,重点推敲的语句:“又是……又是……又是……又是……。”把地坛一日从早到晚的景色与思念母亲的心情交织在一起,痛彻肺腑。

第四则材料,重点推敲的语句:“她视力不好,端着眼睛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

4.从上面的研读说明:史铁生从母亲身上读懂了什么?“……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也就是说,母亲的“活法“成为史铁生的生命航标。

板书:我读懂母亲:承担苦难 坚强生活 生命航标

5.看MTV《懂你》,创设气氛。联系课文、歌词,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体会。而后齐读第二部分的第7自然段,带着深深的敬爱来解读母亲,怀恋母亲。

(四)总结课文:课文的两个部分在内容上紧密相连。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我与母亲的故事。文章结尾处写:“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这说明母亲与地坛已经融为一体了。地坛使我平和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活”的问题;母亲使我看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所以,《我与地坛》虽然写了不少客观的景观和人事,但那不是重点。作者思路的关键在“我”与对象的关系上,重点在“我”从对象所获取的生存感悟上。

板书:感悟生命

(五)读后作业:1、阅读《读本》中《我与地坛》的其余部分

2、写《我与地坛》的读书笔记

附:板书设计

我与地坛

史铁生

地坛容纳我:荒芜不衰败 生命永恒 精神家园

我解读生死:残疾不消极 热爱生命 感悟生命

母亲理解我:默默地爱 痛苦忍耐 生命航标

我读懂母亲:承担苦难 坚强生活

上一篇:照见体内世界——X光透视机 下一篇:各学段语言表达形式的训练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