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主岂无过?

时间:2022-08-07 06:19:20

大部分债权人都认为,债务人应该主动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中国显然也不例外。但是我希望中国的决策者能够认识到:

a)是中国,而不是美国,决定以持续的强势干预使汇率下跌,这种政策必然意味着中国的财政损失。中国实际上已为其金融资产(外汇储备)付出的太多,而它并不需要以此支持其出口部门。美国无法帮助中国抵御因其持有美元而带来的损失。

b)中国对目前的损失感到不快,说明它根本就不应该买主要金融机构大额股份。LarrySummem对财富基金投资大型金融机构提出的一个关切是,这样的投资可能会把将一个失败的金融机构的股票清仓的艰难抉择,变成一个外交政策决策。此言不假。

c)考虑到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很难想象美国怎么能增加其储蓄(并减少其贸易赤字)而不将压力施加给中国的出口部门。事实上,现在美国消费者似乎就是听从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意见而变得更加节约了――这正是中国的出口放缓的原因之一。而中国的决策者却不会对此感到高兴。现在,美国的规模较小的财政赤字将意味着中国产品全球需求的进一步下降。

d)如果中国要想保持贸易盈余――并在此过程中维护一个中国的出口增速高于世界进口增速的环境,也就是说中国在全球市场占有的份额持续上升――其他国家将必然产生贸易赤字。如果油价仍然维持在40美元,有些赤字将可能来自全球的石油出口国。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出售其在美国和欧洲的资产来弥补赤字。他们没有必要发新债和借中国盈余。许多补偿赤字可能都来自美国。同样,如果别人多投资少储蓄,并因此出现了借债的需要,那么中国就只能多储蓄少投资。而世界上没有多少地方能吸收中国预期的4000亿美元的经常账户盈余。

中国抱怨美国松动的政策与其他的中国政策选择相冲突,目的是为支持中国的出口。

在以下情形中,我也许会对中国关注其出口部门以及其出口部门就业机会的丧失抱有更多同情:

a)如果不是由于在这10多年来中国采取的政策选择,导致巨额经常账户盈余,并显而易见地造成出口部门的过度投资,并因此使得中国更容易受到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

b)如果不是中国总是预期其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几乎所有国家,当然这不是说现在还是这样。

c)如果不是中国有能力通过大力刺激国内经济以支持就业。例如,世界银行预测,与美国相比,2009年中国的财政收支平衡震荡较小。

d)如果中国已不再追求已经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的资本密集型的发展道路。实际上,中国已经由资本密集型的出口取代劳动力密集型出口。

e)如果不是中国的出口总量增长快于世界进口总量的增长(或其萎缩幅度慢于世界进口总量的萎缩)。请记住,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已获得了全球的市场份额。当然,在我看来这与汇率有直接的联系――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下降后,中国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就立刻上升。

实际上,在继续加大力度购买美元以抵御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以及给予出口部门补贴的同时,中国选择继续放松对美国的信贷。但我不清楚中国到底是怎么想的。

上一篇:孟山都:生物技术可促进农业发展 下一篇:源于双重玛奇朵的非凡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