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龄人作品中汲取营养

时间:2022-08-07 05:27:50

从同龄人作品中汲取营养

人们普遍认为中学生要广泛阅读名家名篇。的确,中学生多读大家文章不仅对写作有益,还能培育思想、陶冶情操。然而。由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知识生活积累薄、思想还不成熟,读起来常常力不从心,所得并不丰厚。我以为多读不该局限于名家名篇,还应多读同龄人的好文章。同龄人有着相似的生活环境、相当的知识积累、相通的思想感情,读他们的文章没有时空距离、没有语言障碍,触类而旁通,更易于从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当然,多读须注意方法,汲取要有选择,还得与练紧密结合。本文拟就这方面谈谈我们的体会。

读首先要选好范文。我们应该选择那些立意好、材料新、形式新、表达丰富多彩的读品。比如各类大赛中的获奖作品,中、高考中的夺魁之作。读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多读不是浮光掠影,不是兼收并蓄,要把握要领、大胆取舍,要积极思考、读出门道,要与思同步、与练结合。为了保证读的效果,可按下列方法步骤进行。

第一,初读选“点。”初读一篇文章要览全篇于眼底,首先寻找文中的“闪光点”。何为闪光点?能打动我心、补我所缺、为我所用的皆为闪光点。例如,新鲜的文题、独特的选材、巧妙的构思、精彩的片断等等。其余则不必多留意。这一步如同贝海探珠,虽说贝海浩繁、色彩斑斓,但我们要寻找的是含“珠”的那几枚,此外一览而已。

第二,复读品味。这一步无须再从头至尾读,择读足矣。视线聚焦于亮点,认真研读、用心体会。要学会比较,将此文与彼文比较,将己文与他文对照。找出自己的不足点才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生长点”。这一步是“弃贝赏珠”,须心会神凝、仔细咀嚼方可品出味道。

第三,思读评点。思读,即精读思考、分析、感悟,为评点作准备。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说的动笔是指对所读文章加以评点,是就文章某一方面作点评析,可以是文章的一个特色,可以是文章的一则材料,还可以是文章的一处败笔。总而言之,可针对文章的方方面面。大到命题立意,小到一个词语、一个标点。只要是让我们心悦诚服或不以为然之处皆在评点之列。我们尽可大唱赞歌、大发议论、大喝倒彩。评点应少而精,不必长篇大论,一语中的最好。这一步是读的延伸、读的深化,我们把它叫做“评珠”。

阅读与评点其实是同步进行的,所以将它们分开写是为了表述的方便。

众多事实证明,中学生多读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大有裨益。其一能增添写作技巧。同龄人的写作技巧常常表现在文章的一个方面,或是立意深刻,或是材料新颖,或是形式新奇,或是语言优美,或是谋篇布局精巧……他们可能比我们写得好一些,但这个好也只是略胜一二,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只要我们有心借鉴,不断总结、不断累加,多读、多思、多练,功到自然能生出巧来。其二能丰富思想。在读同龄人文章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被其高远的立意、新奇的观点所折服,这是思想的魅力。一篇文章能否脱颖而出,首先是文章的立意或观点是否高人一筹。作文需要掌握技巧,更要加强修养、培育思想。中学生多读同龄人的优秀作品能直接受到熏陶感染,能间接获得别人的认识和感悟。读时,要特别留意文中独到的见解、精辟的阐述以及引用的名言、警句、格言等。如此久而久之。我们就能悟出所以,就能读有所得,也就一定能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其三能激发写作热情。在阅读的体验中,我们创作的灵感常常会被触发。例如某篇文章的材料正好也是我们生活积累中有的,别人能写,我也可以换个主题或角度写一写;同一话题别人写成剧本让人叫绝,我可以用童话或寓言的形式试一试。这种触发往往伴随着阅读的始终,许多学生的好文章就是在这种触发下写成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事实证明,多读同龄人的作品,从中汲取营养,是提升写作水平的一条捷径。是否可行,大家一试便知。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

上一篇:灾难中最美的身姿 下一篇:毕业歌,那锁不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