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人体的自然之道

时间:2022-08-07 04:13:39

午睡,人体的自然之道

据美国科学家对幼儿进行的实验表明,每天14~16时是人体温度曲线的极限区,在这时睡半小时,其效果不亚于夜间的长时间睡眠。而德国、法国等许多国家的专家,通过实验证明,人的睡眠节律除了晚间的睡眠高峰外,中午13点左右也是睡眠的高峰。虽然午睡是必要的,但还得讲究方法:

不要饭后即睡因为刚吃了午饭,胃里装满了食物,消化机能正处于运动状态,这时午睡会影响肠胃的消化,不利于食物的吸收,长期下去会引起胃病,同时也影响午睡的质量。最好是饭后休息10分钟,听听音乐或看一会儿书报再睡,这样既可促进消化,又能使你安然入睡。

注意睡的姿势正确的姿势是将裤带放松,以向右侧卧,两膝微屈为好。这样心脏不受挤压,微屈两膝又使肌肉放松,便于肠胃蠕动,有助于消化。切忌不要坐在沙发和伏在桌上睡,因为熟睡后,心率变慢,血管扩张,流入大脑的血液会有所减少。如若坐着睡,时间长了脑部就会缺氧,导致生理性“脑贫血”,会出现头晕、耳鸣、腿软、乏力等症状。而伏在桌上睡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加重心脏负担。如用手臂枕着头睡,这样会因为头部压迫双臂而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致使手和臂发生麻木、刺痛的现象。此外,眼睛贴在胳膊上会使眼球受到挤压而胀痛,醒后会出现暂时性的视物模糊,时间一长会损伤眼睛。

时间不宜过长研究认为,人的睡眠分浅睡眠和深睡眠两个阶段,呈周期性循环。一般人在入睡80~100分钟后,便由浅睡眠进入深睡眠阶段。这时,大脑的各中枢神经的控制过程加深,脑组织中许多毛细血管暂时关闭,流向脑组织的血液相对减少,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慢。若在此时醒来,就会感到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这是由于被抑制了的大脑皮层还未解除,关闭的毛细血管还未开放,大脑出现暂时的供血不足,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种症状短则十多分钟,多则长达半个多小时才能消失。因此,午睡以一小时左右为宜。这样既有助于机体消除疲劳,又可避免出现“越睡越困”的现象。

不要迎风而睡不要为凉快就在有“穿堂风”的地方睡,更不能吹着电风扇和躺在地上睡。因入睡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免疫机制下降,体温调节功能相对降低,肌肉松弛,毛细血管扩张,汗孔张大,凉风一吹,很容易受凉感冒,引起其他疾病。

上一篇:成吉思汗的溜园白骏 下一篇:包头胜景:南海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