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荷香 第7期

时间:2022-08-07 02:04:26

漫步到西湖旁,眼前蓦然出现了一片无际的绿色。荷叶层层叠叠,比肩接踵,高高亭立于碧波之上的荷花,婆娑起舞,娇艳欲滴,于是顿觉润心畅怀。又猛然想起季老已伴着荷香飘逝,不禁心头黯然。未能有幸亲临燕园,但想必北大的“季荷”现正怒放,堪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这又是怎样突然的一件事情呢?就相信季老只是枕着荷花与荷叶的清香入睡去了罢。

小学里学过季老的一篇文章,里面的一句话我犹是爱读,读了好多遍,仍是回味无穷,甚至到现在,都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自认为在这句话中,每个词都能嚼出意味,“幻”这个字就用得特别绝。老师当时解读课文,说:“季羡林在德国留学十年,既思念自己的祖国,又思念自己的生母。”而如今手握《季羡林散文》,不经意之间竟发现了这句话,当时的心情既惊喜又怀念。虽夜已深,还是坚持把这篇文章看完,原来这句话出自《寻梦》,课文题目不是这个,有改编。读完之后只得感叹:好个“子欲孝而亲不在”乎!便实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悲凉,季老内心的无助与辛酸。

只在照片看到过的季老,虽已两鬓斑白,但“腹有诗书气自华”,季老浑身散发的就是一种博学多识、一种学者的气质。他的眼神是有神并充满期待的,他的面容是淡定且慈祥的。如此看来,又有谁的心目中季老会“是个怪人,对人呆板冷漠”的呢?季老自谓是“铁皮暖瓶”,外表冰冷而内心极热,自嘲是“世故老人”,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但是,任再饱经风霜的人,又怎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呢?所以,与未未分别后,季老“再不需要那劳什子定力,索性任眼泪流个痛快”。散文集的第一篇《三个小女孩》,娓娓讲述季老与三个小女孩的相遇与离别,而我被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所感动。

后来发现季老的文章大都记录身边的细碎琐事,真实且饱含感情,其感人的地方就在于“爱”。

我很羡慕季老与章用的友谊。关于章用,季老用了两篇文章来写。季老的理念就是,“人应该有个性”,而章用就是“有个性”的人,他寂寞、孤傲、寡言,说起文学却眉飞色舞。也正因为他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与他度过短暂的美好时光,所以,失去的时候就特别空虚,当看到季老写下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引起我的回忆”,“俊之就活在我的记忆里。只是为了这,我也要活下去”时,我十分震撼!我仿佛看到了熊熊燃烧的火,那是季老心里炽热的感情。我又看到了人性的本真,每个人心里极其柔软的一面。季老就站在人格的珠穆朗玛峰上,带领我们向更朴素、更崇高的心灵迈进。

也不论从未谋面的在季老家门前泥土上写字的男女大孩子、印度的热情青年学生、塔什干的男儿……季老对谁,都满腔的热情。这是我钦佩季老的原因。他留下的文学财富太多太多,我却最受益于他的品格。追忆他,就如同追忆那段他走过的,酸甜苦辣、真善美的岁月。

好一篇读后感!那文采,圆畅,那性情,从容淡定,颇有季老风韵。读书能至此,亦堪称达到境界了。

上一篇:爱如明灯 第7期 下一篇:功亏一篑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