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时间:2022-08-06 11:09:01

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摘要】文学阅读是一个综合性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的基本载体,阅读成为吸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而文学作品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学时代的阅读范畴,所以,作为人文精神的食粮,对人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选择什么样的文学作品,选择什么的思想和价值,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例子和道理,讲述如何引导学生在文学阅读中吸取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食品,保持学习的科学性和价值上的导向性,为教师们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人文精神指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095-01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说占据了整个教学的大多数时间。语文课,也就是由文学作品阅读支撑起来的。因此,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而任何形式与内容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精神风貌、以及语言举止,都是一种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思维模式。

所以,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关键在于把握作者在文中所倡导或者宣扬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人文精神。如果说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精神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那么,这种表现和载体,必然带有作者自己的文化局限,也就是说,他的作品在传达积极心态和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或多或少的有负面的影响。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选择适合于学生的积极价值取向,这就是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必须思考和践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充分把握文化背景,解读价值根源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作者恰当的思想灵感基础之上的。而这个灵感的产生,又总是离不开现实的文化圈层,也就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这就是作品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是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也是小说主人翁活动的环境,在了解这些背景的同时,也就了解了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来谈论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意图,在来分析文章的主旨和时代意义,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对相关文学片段进行赏析和阅读时,就要故意引导他们去查找相关资料,尽可能去再现和还原这篇文章所产生的时的社会风貌,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去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和精神价值。

例如,鲁迅生活在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依然还残留在人们的脑海中;而另一方面,新时期的革命思想浪潮波涛汹涌,潮水般铺天盖地而来。这两种思想文化的矛盾和纠结,让生活在这个时代夹缝中的鲁迅在心灵深处十分苦恼,他苦苦追寻,救国救民的良策,却始终难以从本质上改变“东亚病夫”的弱势思想状态。也因此《孔乙己》才会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形象。一生一直在追求,考取功名,享受荣华富贵。而最终的命运却是落得一个成为国人笑料的悲惨结局。其实,国人嘲笑的不仅仅是小说中的人物孔乙己,而是所有一代又一代在封建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下场。当我们充分了解了这样的背景之后,再来理解孔乙己的形象,或者在进一步研读鲁迅的其他文学作品,也就基本能把握他的作品的价值体系了。

2 全面了解人物形象,学习积极精神

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和戏剧,都是以塑造人物而取胜的。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阿Q、祥林嫂、圆规杨二嫂、少年润土等等;四大名著中的林冲、武松,林黛玉和贾宝玉、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以及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等,个个都是独树一帜,个性鲜明的主角。

在引导阅读这些选段或全书时,告知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的去了解这些人物的方方面面,在心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在足够了解的时候,在引导同学们去寻找人物形象的积极的精神所在。以《西游记》为例,我们在了解了孙悟空是一个法力无边、能躲会变、降妖除魔的英雄形象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其实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徒弟,更不是一个称职的员工,他的服从、听话和积极,在某种意义上是出于无奈,是被头上的紧箍咒所折磨,才不得不选择的,这是一种明则保身的态度。我们不能学习他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而要克服他的惰性,积极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做一个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3 认真研读故事情节,挖掘潜在力量

文学作品,特别是富于故事情节的小说、戏剧等作品,通过生动而形象的情节描写,塑造和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真正的目的却是要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通过作品含蓄地展现出来。故事中人物的思想,虽然不是作者全部的想法,但最起码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起一类读者的共鸣,以唤醒社会的某种思想和文化。作者要表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他就可以在作品中描写一个饱经风霜,历尽生活的艰辛,却依然保持一份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改变自己命运的人,通过这个人物,把作者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展现给了读者。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保尔·柯查金,就是一位不向命运低头,永远将自己的生命进行锤炼的青年人。所以,才有作品中那句精彩的话:“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在熟悉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顺水推舟,进一步引导和挖掘学生与作品产生的心灵共鸣之处,这就是作品带给读者最闪耀的价值所在。如此再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联系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不断寻找最后明白,原来保尔是在同阶级敌人、在同各种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可以说,保尔是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的战士。明白这一点,就是更能够体会保尔的精神力量了。

4 合理引申主题思想,鼓励辩证思维

对于散文及小小说之类的作品,因为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所以,在熟读的基础上,稍做概括,用简单的语言即可把握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但对于如初中课本中像“名著欣赏与推荐阅读”部分所列举的文学作品,几乎都是长篇小说名著,这类作品共同之处就是文章篇幅长,章节回目繁多,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假如没有读过原著的人,要想凭空叫他们记住什么思想,什么精神,是非常困难的事。这时,教师对教学片段的选择性阅读非常重要。笔者建议,一要选择推动整个故事朝前发展的情节;二要选择使人物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的情节;三要选择与揭示主题关系最密切的情节来读。四是如果故事中有正反两种情节,则正反都要选择一定的片段,进行对比阅读。通过以上方式,读者会被引导逐渐进行思考,不断学会抓住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学会从正反、前后等方面去考虑问题,知道事物其实都有两面性,这些由阅读中培养起来的思维,其实就是辨证思维,从学习中掌握,又将它运用到阅读和生活中,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总之,阅读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教育者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引导孩子去吸收好的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做一个善于阅读,科学阅读,文明阅读的现代创新型学生和社会的接班人。

上一篇:营配一体化系统建设浅析 下一篇:正反阐释型作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