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弈论角度窥探“中国式”过马路

时间:2022-08-06 10:44:15

从博弈论角度窥探“中国式”过马路

【摘要】近来,网络上流行一种“中国式过马路”的说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中国式过马路”中行人与司机的行为,为行人和司机建立决策而提供依据,并寻找出一种可能的解释,探讨一下“一小撮人”的力量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博弈论;羊群博弈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很多行人来说,何时过马路不是有红绿灯决定的,而是由车流的繁忙程度决定的。事实上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大门,截至2010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07061286辆,与2009年底相比,增加20480628辆,增长10.98%;机动车驾驶人达212937140人,与2009年相比,增加3.98个百分点,私人拥有汽车四千多万辆。中国汽车拥有量还不是世界第一,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居高不下,从20世纪80年代末,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突破5万人,至今已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根据我国近年来的事故统计,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6.84%,造成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79.22%,造成的受伤人数占受伤人数的85.76%。由此可见,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此,我想从博弈论的角度深入地分析一下发生在这个马路中行人与驾驶人司机之间的博弈。

二、行人与司机之间

首先,我们先设置一下博弈场景:假设在一条马路上,一个行人正欲过人行道但此时亮着红灯,而正好一个司机正开着车,如果行人此时选择过马路,则会与此车发生擦碰或者相撞。并且我们预设司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人极有可能会闯红灯。现在,让我们用博弈论的方法看看这场博弈的双方、策略及收益。

博弈者:行人、司机。

策略组合:对于行人来说,他有两种策略,即是否闯红灯,对于司机来说,他也有两种策略,即是否按照原计划行驶汽车。

收益:我们先假设最好的情况,即行人遵守交通规则,而司机也按照原计划行驶。这种情况下我预设司机的收益为0,因为他没有得到什么额外的好处;而行人的收益也为0,因为这本来就是他应该做的,没有人会因为他遵守了交通规则而对其进行奖励。

再假设司机没有按照原计划行驶,踩下了刹车,因为他判断行人会闯红灯。而实际情况是行人没有选择闯红灯。考虑到有可能会遭到后面车的司机的辱骂,并且可能因为这一突然刹车而耽误了自己的任务,因此把此时司机的收益为-1,而行人的收益仍然为0。

接下来,假设行人选择了闯红灯,而敏捷的司机也反应了过来,踩下了刹车。此时司机的收益如前一种情况,依然为-1,因为他依然有被辱骂和耽误任务的可能性。而行人的收益为1,因为他顺利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可能会为因为自己毫发无损地闯过红灯而沾沾自喜。

最后一种情况,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行人闯红灯,司机按原计划行驶,车辆与行人发生了擦碰或者相撞。此时,司机虽然不用承担事故责任,但是可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并且有可能遇到了“撞车党”而被死缠烂打,时间被占用,增加了时间和金钱的成本,导致自己的计划被打乱。从这个角度考虑,把司机的收益设为-2。而行人很有可能被撞伤或者直接撞死,所以把行人的收益设为-3。

最后,我们看一看由上述假设所组成的博弈矩阵:

根据纳什均衡理论,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博弈中存在两个纳什均衡,一个是行人遵守交通规则而司机按照原计划行驶,在文明的社会早就已经形成了这种稳固的均衡状态了。而另一种情况就是“中国式过马路”,即行人无视交通规则选择闯红灯,而司机囿于时间和金钱等方面的成本,却选择了让步。因此,通过对这个发生在普通马路上的博弈的分析,我们找到了一种可能性的解释。同时这也使我们联想到经济学里面著名的“劣币驱良币”法则,在缺少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的情况下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劣质商品,而且目前仍呈现出不可遏制的态势。

三、行人与行人之间:“一小撮人”的“羊群博弈”效应

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可能解释之外,我们认为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是不能被忽略的——“一小撮人”。

行人交通违章主要原因包括附近有警察、为了赶时间、附近无来车、停等红灯时间太长。通过实地询问调查发现,有超过5成的受访者表示在以后的行人行为中,会有可能尝试从事违规行为,而有40.2%表示若违规行为有可能实现,会有从事违规行为的意愿,说明我国目前民众对违规行为存在侥幸心理。然而行人处于一个群体中,他的行为还受到与自身处境一样的其它行人的影响,行人群体之间存在相互认同、激励和学习的效应。虽然行人群体之间的相互学习并不能直接改变行人的利益以及风险的大小,但他们能通过改变行人对风险的心理预期来间接影响行人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在行人交通违章中的应用,主要在于研究少数的行人对其他大部分行人是否违章决策的影响。

从众心理是人们具有的与他人保持一致、和他人做相同事的本能。跟随大众是风险最低的一种策略,引用这个例子的原因在于解释这“一小撮人”的力量。没有行人会预知自己下一秒闯红灯是否能顺利通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冲过马路,则不会有人去闯红灯。可是如果有“一小撮人”选择了闯红灯,而且从中尝到了甜头,那么那些没有选择闯红灯的人在下一次过马路中选择闯红灯的概率便会增加。就像羊群效应一样,羊头选择了某个方向,则整个群体也会渐渐地朝那个方向发展。过马路的情形与羊群效应有很重要相同的部分,就是每个份子都有从众心理,旁观者眼看选择闯红灯的人的概率值超过了自己心中能承受的阈值的时候,就会跟着一起闯了。这就是“一小撮人”的力量,他们就像是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而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中国式过马路”。

四、结语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绝大多数的人们都趋向于利已的,但就我们上述引用我们分析的这两个案例看来,我们的理性和自利对于社会并非是不利的。因此,在我们充分了解人类自身本性需求的情况下,面对一些不利于社会整体和长远发展的现象,我们应该先了解清楚其中的原理,再去寻求相应的办法去规避和引导。

上一篇:浅析生物技术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下一篇:严峻就业形势下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