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突然正常 要警惕心肌梗死

时间:2022-08-06 09:43:03

血压突然正常 要警惕心肌梗死

耿大爷在养老院平时有说有笑,只是患有高血压多年,每天要测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物。近几天来,耿大爷自查几次,血压竟突然变得正常,觉得不用再吃降压药物了,于是喜笑颜开。但高兴之余,他偶尔感觉胸前部有点闷痛,像有东西压着似的。养老院的照护人员听说后,不敢大意,送耿大爷来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耿大爷竟然患了急性心肌梗死,赶紧安排耿大爷住院治疗。

这是怎么回事呢?血压突然正常为何还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不妨从下面来认识一下。

高血压给心脏带来两大危害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心脏和血管是高血压发生病理生理作用的主要靶器官,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改变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大;对全身小动脉病变主要是管腔内径缩小,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组织缺血;并且,长期高血压及伴随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所以,长期高血压可造成心、脑、肾、眼底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可发生心肌梗死、心衰、脑卒中、肾功能衰竭,以及高血压眼底改变等。

长期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引起左心室肥厚及心力衰竭

高血压患者表现为体循环血压增高,此时要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心脏就要更加使力,好比抽水泵如果将水抽送到更高的位置,水泵就要承受更高的压力负荷。左心室的心肌在长期持续高血压状态下,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为了维持心脏排出血液量,必须增加心肌收缩力,心室的心肌细胞就被拉长,同时适应性地心肌细胞数量增多、增粗,左心室壁变得肥厚。进而心肌细胞的结构、功能会发生改变,继续发展后,心室的肌细胞被过度拉伸,最终发展为心室壁变薄、心室腔扩大,这时出现心脏收缩力下降,供血量减少,出现心衰。

单纯左心室肥厚具有隐蔽性而不易察觉,发生危及生命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左心室肥厚是心力衰竭的前奏,可进一步发展为心衰,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夜间憋醒,严重者安静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甚至性命难保;其次,长期的左心衰竭可以引起右心衰竭,此时人体组织中的血液不能回流到心脏,出现下肢水肿、肝脏肿大、胃肠胀气、消化不良、颈静脉怒张等。

2.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心脏和动静脉血管,是负责运输营养和带走垃圾的关键器官。冠状动脉给心脏提供营养和氧,它起于主动脉根部,分为左、右冠状动脉。正常冠状动脉管壁平滑,管腔大小正常,血液容易流过。一些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等可以导致冠状动脉内皮损伤,血液中的脂质颗粒容易聚集于这些损伤部位,先形成脂肪沉积,继而形成粥样斑块,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或者闭塞,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就是通常所说的冠心病。要知道,人体内动脉血管最容易产生粥样硬化的部位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继续发展会导致冠心病的发生。长期高血压患者,可诱发和加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常常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长期高血压,须谨防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致心肌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心前区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升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常伴有心力衰竭、休克、晕厥、心律失常等其他症状。

认识典型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的症状是出现严重而持久的胸痛,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生于安静状态,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约20%~30%的患者症状不典型,表现为:(1)疼痛部位改变。以上腹部、剑突下、头颈部、下颌或咽喉部疼痛为主,而胸痛轻微。(2)疼痛缺乏或轻微。多见于高龄、糖尿病患者,偶见小面积心肌梗死。(3)以其他症状作为首发症状而掩盖胸痛,如急性左心衰竭、突发晕厥、休克、脑卒中、严重心律失常及急性胃肠道症状等。(4)突然出现心脏骤停或心脏性猝死。

此外,还有其他表现包括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约1周,系坏死物质吸收引起;下壁心肌梗死者可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胃肠道症状。

留心先兆症状

约有半数的患者有先兆症状,其中有的患者原无心绞痛史,突然出现心绞痛;有的患者原有心绞痛史,突然发作频繁和(或)程度加重,轻度活动甚至休息时亦可诱发。心绞痛发作时可伴有大汗、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或血压明显下降,心电图检查证实有心肌梗死改变。

血压突然降低是心肌梗死的非典型表现

大多数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上,心脏供血就会受到一定影响;或由于用力排便,情绪激动、寒冷等刺激,血管收缩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症状,可诱发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纷繁多样,尤其是老年人,有时临床表现非常隐蔽,多不典型,复杂多样,如胸闷、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喉咙痛、牙痛、手臂痛、肩背痛、上腹痛、乏力、头昏等或无心脏症状而因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甚至直接表现为猝死。

此外,急剧的血压降低也是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非典型表现。这是因为,心脏的心肌出了问题,收缩力下降,好比发动机出了问题,心脏射血失去了动力,造成射血量下降,血压也就自然下降。特别是大面积心肌梗死会造成严重低血压,甚至休克,这种患者抢救难度增加,有发生死亡的危险。所以,高血压患者在没有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突然出现血压正常,或者出现较低血压,或者血压大幅度下降,不管有无症状或症状轻重,都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以确认是否有冠心病(表现为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问题。如果证明有冠心病的存在,一定要积极治疗,因为冠心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治愈方法,只能进行有效控制。

现实中还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老年人其实已经出现明显的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症状,但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是冠心病的存在。症状发生时,误以为是没有休息好,累着了,休息一下就好了,有的还以为是着凉受寒了,往往延误了冠心病的最佳诊疗时间,因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甚至丢了性命,这是非常遗憾的。

上一篇:钟立风2015新专辑 《被追捕的旅客》追捕诗意,... 下一篇:药品说明书,你看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