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G等信息技术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手段与管理

时间:2022-08-06 07:32:58

用3G等信息技术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手段与管理

国家高度重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已拥有一支70万人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他们长期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将科研成果送到农民手中,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2005年起农业部先后启动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等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重现生机。然而,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手段还很落后, 还是“一张嘴,两条腿”的推广方式,农技推广工作的管理效率也不高。因此,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急需探索路子、创新模式、开展示范,切实提升农技推广公共服务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给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迫切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充分利用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农技推广管理与手段。

一、基层农技推广面临的突出问题

就农业农村信息化而言,随着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如光纤、电话、电视和电脑等硬件设备,即第一个“最后一公里”和针对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的内容,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村社区服务等实用信息,即第二个“最后一公里”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 但是,如何把已有在线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农民易于理解的经验知识和语言,即第三个“最后一公里”又成为突出问题,急需农技推广人员成为这些农业科技转化的“二传手”,并用先进信息技术武装他们。

分析近年来基层农技推广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以下3个方面问题亟需解决:

第一是技术推广手段和方法陈旧问题。农业技术推广旨在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因此,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是农技推广工作的核心。目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信息设备缺乏,“一张嘴,两条腿”的推广模式,效率不高。

第二是技术推广管理方式落后问题。农技推广人员分布广泛,流动性强,推广工作内容繁杂。如果没有以信息技术作支撑的实时、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很难实现对推广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对推广人员进行科学的业绩考评,也无法对推广的成效和问题做出及时、科学的评估和判断。

第三是推广人员自身素质与能力不高问题。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已与当前的农业生产与经营脱节。有些地区虽然也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但常由于事务忙、路程远、时间短而降低了培训效果。农技人员在新领域、新问题面前,成了“外行”。

二、用3G等信息技术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手段与管理

3G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现代移动通讯技术,具有四方面突出优势:无线移动,农技人员凭借3G终端,真正能让科技信息进村、入户、到田, 实现农户与信息的无缝对接;宽带传输,海量信息可以在无线的条件下,跨时空快速传输;视频交互,农户、农技推广人员可与专家面对面地远程交流农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传感物联,3G网络与终端的装备有利于和物联网相结合,用智能的手段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点。利用3G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以基层农技推广为核心的农技推广队伍信息化建设,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与管理的手段,激发农技推广队伍活力,打造一支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的、一专多能的智能专家,就能实现把技术实时推广给农民,加速技术、生产和市场的结合,开创农技推广新局面的目标。

首先,利用3G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如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配备3G手机p无线上网本p便携式打印机等先进网络传输设备,使他们在进村入户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时,变“一张嘴,两条腿”为“网络专家”的现代推广模式。他们依托强大的信息网络,不仅能给农民提供经验指导,还能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服务”。

其次,利用3G等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强化各级农业部门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管理。利用语音、短信、视频、GPS定位等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数字化管理,实现对基层农技推广活动的动态管理与科学考评,提升基层农技推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第三,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服务素质与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其自身的不断学习。利用3G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设备可以为农技人员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农技推广人员利用系统管理平台提供的学习环境,既可以自助式学习新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又可以随时与其他农技推广人员及专家进行实时交流,提高服务能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可以利用3G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与拓展基层农技推广的内容与范围。基层农技人员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农技推广网络中流动的“智能信息终端”。利用3G等现代信息技术,农技推广人员可以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气象灾害、病虫害等重要农情信息,并可根据管理部门的应急需求,及时定向采集相关信息,从而切实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

三、北京大兴示范的效果和经验

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利用3G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在北京大兴区安定镇开展示范,用3G上网本、便携式打印机、3G手机和田间上网专用包等设备,武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手段和管理,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取得了很好效果和经验,受到农业部领导的重视。

首先,基层农技推广与服务的效率显著提升。农技人员下乡服务的效率得到提升。以往的农技人员在进行下乡指导时,都是“经验式”指导,遇到不懂的问题还需要回去查资料或找人咨询。借助3G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农技推广人员不再是独自面对农业生产问题,身后不仅有专业化、个性化、海量的农业信息作支撑,还可以随时接受智能的系统与有经验的专家在线帮助,成为解决农业生产经营问题的多面手。

其次,基层农技推广管理科学高效。以往的基层农技推广大多层层下达、自上而下式进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后,可以“一站式”地实现通知下达、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创新成果等信息扩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GPS定位等技术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实时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同时实现定向农情信息的快速上报与科学决策。

第三,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活力迅速增强。3G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农技员“无所不在”、“无所不能”。3G等现代信息技术把农技推广队伍编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每个农技推广人员就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借助交通工具他们时时活跃在田间地头,随时接受管理平台的调配;以现代信息技术与装备武装的农技推广人员,知农民之所需、解农民之所急,成为农民解决生产问题的依靠,相互间的依存度不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在农村倍受欢迎,工作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

第四,基层农技推广的外延得到拓展。用3G信息技术武装基层农技体系,推广的合力得到增强,推广的外延得到拓宽。3G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在农技推广中应用所取得的实效,必将激发农民、农协、农企的兴趣与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也成为农技推广的主动参与者和技术传播者,真正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

最后,项目建设经济可行。利用3G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与服务手段投入少,见效快。通过信息网络,建设基层农技人员为核心和主动参与式的农技推广体系,广大农技推广人员成为真正的主体,推广的主动性增强,进而使农技推广与服务的成本降低,效益提高;随着国家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以及IT和电信企业将市场逐步转向农村,信息设备的购置成本和包括3G资费等在内的运行费用也将显著降低。此外,随着多元化、社会化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的逐步兴起,基层农技推广有望引入社会资金,实现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上一篇:种雉鸡饲养管理网注意 下一篇:小麦新品种:西农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