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工笔画发展的得失

时间:2022-08-06 05:10:27

20世纪中国工笔画发展的得失

20世纪中国美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初西学东渐,中国的学子开始到国外留学,把国外的艺术带回到国内。赴日留学生陈之佛先生的花鸟画创作清丽、典雅,带动了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美术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由于经济上的开放,带来了文化的复兴和繁荣。

作为77届“”后招募的第一批大学生,我们这代人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终于有机会走进艺术的殿堂,大家如饥似渴、如鱼得水,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求学上。进了学校,拼命画画,上工厂,下农村写生,很自觉地学习,并从理论上充实自己,自觉去研究古代画论,尽管那时候学校在理论上没要求那么多。仅《石涛话语录》我就读了好多遍,动手一句一句地抄写。只要能摸得着的书我都去看,从这些书里汲取传统艺术理论的营养。

当时刚刚粉碎“”,在工笔画创作上还有一点“左”的影响,要真正地掌握艺术规律,我们还需要在创作中再研究和再探索,对于如何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取舍这一问题,我们其实是很彷徨的,找不到明确的方向。1980年我毕业的时候,在创作上遇到了很多问题,当有了创作思想后要付诸实践,这就要靠艺术的形式语言来展现。潘潆兹老先生―直在大声疾呼:“工笔画要振兴。”当时大家一腔热血,觉得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当代工笔画的振兴做最大的努力。

在大学期间,我临摹了一些永乐宫壁画、唐代的人物画和宋代的花鸟画等,醉心于其间,获益良多。决心将所学的中国画优秀传统与现代艺术精神相融合,走出一条路来。

对于画家来说,传统如何融入创作,怎么把新的艺术的规律和精神加进去,把新的生活表现出来,都是很难的课题。

要走一条自己的路挺难的,但是还得要走,最初是在生活的原型加上基本的素描造型、水墨造型,后来经过实验觉得不行,离生活太近,太忠实于生活,和中国画的精神、中国工笔画的语言还有很大的距离,经过创作实践,悟到一个道理:一定要用艺术的语言和艺术的形式传达你的思想,而且这种传达应该是中国的,民族的,要记录中国民族精神和中国绘画的特质、特色,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感受融合起来。对于传统的艺术形式不能拿来就用,生活感受要和传统恰当结合。于是我在不断的创作实验中,最终找到了工笔淡彩的创作方法,这种方法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有中国文化精神又有当代生活感受。我于80年代完成的毕业创作《天天向上》就是以工笔淡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物的造型、色调、渲染的效果以及整个画面的构图、节奏安排,都是反复研究和探索的结果。我在传统工笔重彩画的基础上,用工笔淡彩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清新、朦胧、静谧的艺术境界。用我们的眼睛和我们感觉画出一幅具有当代性的新工笔画,这在当时是―种新的画法。

80年代末90年代初,工笔画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不管是在画展上还是市场上,工笔画都占了很大比例。何家英、唐勇力等一些工笔画家都是77、78这几届的,这几届确实出来一批人,80年代从事工笔画的人为数不多,后来画工笔画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繁荣,而且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了'这是好事。如果要讲20世纪中国工笔画的得失,工笔画确实是“得”的多了,如果要说“失”,它失掉了原有的一些程式化的东西,现在的造型可能就更加多样化,形式也多样化,表现的语言也更加丰富。

20世纪中国工笔画在美术史上应该记上重重的一笔。中国的学院教育和几代工笔画家的不懈努力,使这种优秀的民族绘画传统不断得以发展。工笔画空前繁荣,大家越来越有信心,从事的人多了,研究的人也多了,取得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大,这种繁荣和振兴,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是可喜的局面。

工笔画的发展也使中国画的国际形象发生了改变。2004年,我的工笔画作品《球》获得了“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绘画类一等奖,这个比赛由世界各国选送本国最优秀的作品参赛,中国画家首次在这一大赛中获得了金奖。中国画能在国际比赛中力冠群雄并在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陈列,说明世界对传统中国画予以了承认和认可,中国画能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体现了中国工笔画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

我首先是老师,然后才是画家。上课时学生8点到,我得更早到,安排模特等事情,我要带研究生,只能在晚上和节假日挤出时间搞创作,如果这方面有得失的话,得到的是“桃李满天下”,失去的是创作时间和成果。

老师如同蜡烛,照亮学生,燃烧自己。我们当老师的,在教学当中要坚持什么以及教会学生什么非常重要,不仅仅是技巧工具的讲授掌握,要把艺术的本质和艺术家应该坚持的艺术精神教给学生,这个是最重要的。老师教给学生的技巧方法是表面的技术性的东西,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上一篇: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成立50周年师生作品展 下一篇:中欧艺术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