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平原洼地环境影响评价

时间:2022-08-06 02:59:23

菏泽市平原洼地环境影响评价

摘要:本文立足菏泽现状,分析了工程对环境、工程运行期、水文情势等影响,并做出评价,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字:平原洼地;环境影响;评价;菏泽

中图分类号:Q15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菏泽市系黄泛冲积平原,属华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由于黄泛多股分流,且不均匀沉积和境内河道冲积的原因,形成了许多小片洼地,多沿骨干河道和黄河故道两侧,呈带状分布。目前河道上缺少必要的排水设施或现有排水设施老化失修、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及时排除涝水的要求,再加上现状排涝河道普遍存在河道淤积严重,排水不畅,排涝能力低等问题,因此内涝已成为该地区影响最深、影响面最广的自然灾害。

1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包括水质、大气、噪声、底泥及固体废弃物、人群健康、生态环境等。

1.1水环境影响评价

1.1.1施工生产废水

生产废水主要为混凝土拌和浇筑,施工废水直接排入河道后会使局部水域悬浮物超标。

1.1.2含油废水

在工程施工中,施工机械主要以柴油和汽油为动力,机械车辆冲洗维修排放的污水中悬浮物和石油类浓度较高,含油废水直接排入水体,在水体表面形成油膜,造成水中溶解氧不易恢复,影响水质。

1.1.3施工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NH3-N,污水中人均日排放的COD约0.06~0.12kg,BOD5约0.05~0.1kg,山东省高峰期为7933人。

1.1.4基坑排水

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外排部分基坑水,其水质较地表水好,基本不存在污染问题。

1.1.5施工导流对环境影响

洼地治理工程施工区均位于农村,河水严重污染时,导流进入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随意导流不加严格管理时,导入周边鱼塘,会造成渔业生产损失;导流进入无污染区会扩大污染范围;导流会加重周边地区的地下水污染。为减少导流污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本工程施工导流时段要安排在枯水期进行,并尽量采用本河道滩地导流,避免污染其他河道。

1.2噪声

工程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机械、车辆运输等主体工程施工产生的噪声。噪声较大的机械有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混凝土拌和机械等。

在推土机、挖掘机、装卸汽车等高噪声机械施工点周围20m内,噪声值超过70dB,施工人员在长期高噪声环境中工作,影响身体健康,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3底泥及固体废弃物

包括施工中产生的弃土(渣)、建筑物拆除弃渣、移民区房屋拆迁弃渣、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固体废弃物若不妥善处理,将会对堆放场地周边环境产生污染,如扬尘污染大气环境、水淋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有害生物大量繁殖危害周边人群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和破坏景观环境等。

1.4人群健康

工程施工期大量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人员集中,场区卫生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若卫生防疫措施不力,易造成施工人员中传染性疾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疾病和病毒性肝炎的爆发流行。但根据近年来水利工程的实践经验,只要落实好各项卫生防疫措施,施工人员中各种疾病发病率可得到有效控制。

1.5生态环境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河道疏浚开挖对水域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占地和弃土弃渣对陆域生态环境影响。工程河段基本没有珍稀水生生物,施工结束后,水域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恢复。工程区陆生植物主要为沿线树木。施工期机械噪音和人员生活对栖息在施工范围内的鸟类等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因施工区仅是部分区域,而鸟类可回避施工影响,在工程结束后,影响逐步消失。

2 工程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1对地下水影响

工程运行期,地表水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非汛期由于河道流量较小,一般是地下水补充河道,不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汛期河道流量大,水位高,但相对水质也较好,也不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

2.2对水文情势影响

河道开挖疏浚后,河道断面和过流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可以提高河道的排涝能力。灌排结合的河道,可改变河道沿线旱时缺水、涝时积水的情势,提高这些地区的抗旱防洪能力。

总体上看,河道疏浚后对河流水文情势影响不大。对下游水源地基本没有影响。

2.3对水环境影响

工程运行期,相关水体水质均有改善趋势,总体有利。但要达到功能分区的要求,要对区域环境进行长期持续治理,不断改善,还不是本工程一个项目可以做到的。

2.4社会环境影响

通过对淮河流域重点洼地的治理,可使治理区洼地排涝标准提高到5年一遇,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工程的实施提高了项目区的防洪除涝标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区内群众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为项目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5生态环境影响

工程完工后,随着施工人员及机械的撤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降低。工程进入运行期后,逐步与周边环境相适应,减少了洪涝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自然保护区内鸟类等动植物的栖息、生长环境得以改善。

洪涝灾害不仅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包括损坏树木、绿地等,长期积水对群众生活尤其是人体健康不利。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工程所在区抵御旱、涝、洪、渍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将有助于工程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工程实施后环境效益也很显著。

3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分析

3.1河道疏浚对河势的影响

河势即河道各水情要素的分布与变化,包括河道断面、水位、流速、流量、含沙量和冲刷淤积等要素的现状及变化动态。底泥是河床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河道长期冲淤平衡的结果。现状防洪除涝标准低,部分河道两岸堤防断缺,部分河段河床浅窄狭小、淤积和阻水严重。

3.2对水环境的影响

3.2.1河道疏浚后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本次工程疏浚的河道由于多年淤积,底泥逐年累积增加并不断释放污染物从而增加水体污染,河道清淤后不但疏浚了河道,使排水顺畅,而且可减少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量,使河道的水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3.2.2泵站运行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本次工程涉及新建、重建、技改排涝站。泵站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机械维修的含油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成分为石油类。

3.2.3涵闸运行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本次工程涉及新建、重建、加固涵闸。大部分涵闸为堤防穿堤建筑物,设计流量较小。流量较大的涵闸主要为淮北支流河道节制闸,兼有防洪、除涝、蓄水等综合任务,多为重建或加固工程,工程建设基本不改变河道水文情势。

4 评价结论与建议

工程虽然挖压占用耕地,但由于防洪除涝标准提高,减少了洪涝灾害损失,相对来说是增加了流域的人口环境容量,因此工程对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是有利的。局部河段的施工导流可能对局部地区农业生产有短期不利影响,导流水质需及时监测,合理组织施工,最大程度减少导流的二次污染与污染损失。工程虽然存在增加水土流失、引起噪声污染、使移民环境暂时恶化等问题,但工程不利影响相对较小,并且有短期可逆性,只要认真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对策措施,不利影响可得到减轻或基本消除。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本工程既是防治洪涝灾害的兴利工程,又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持续良性发展的环境工程,不存在制约工程实施的环境问题。

上一篇:从“以人为本”到“以学生为中心” 下一篇:浅谈桥梁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施工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