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孩子主动学习的风帆

时间:2022-08-06 02:27:14

自信是孩子主动学习的风帆

由于父母的不信任,认为孩子处处做不好,而事事越俎代庖,孩子怎么可能有自信心呢?这样的孩子已经被剥夺了主动的权利,他们不只是学习不主动,缺乏信心,而且在生活中也缺乏信心,他已经不属于自己,要想要孩子主动学习,就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育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学生的信心来自老师的信心。”作为孩子早期的教育者,父母的信任对孩子自信心的树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赞美比批评更有效

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说:“赞美和批评向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吹到。”在巴德小时候,他写了一首诗,获得了母亲的赞赏,父亲却说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的话让巴德很伤心,然而靠着母亲的鼓励,他还能坚持写作,但也正是父亲的不断挑毛病,指出其不足,他才能成为著名的作家。

每次考试后,常常能在大门口听到父母和孩子的对话,家长“这次考得怎么样?”孩子:“我考了第三名”,家长:“考的不错,那怎么就没在努努力,考到第一名呢?”家长本来前一句话是想赞美孩子考的不错,但是后一句话,让孩子本来激动的心情低落下来。换做任何一个孩子都会想,“我怎么就永远达不到妈妈的要求呢?”“精彩极了”是赞美,“糟糕透了’是批评,它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两者看起来很简单,可要真的对孩子实施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二、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淡化孩子的失败

如果父母把孩子的一次偶然失误看的过重,那么,失败就成了给孩子心理施加压力的包袱,这包袱会越背越重,越背越大,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自我恐吓的心理习惯,孩子失败时,父母要教会孩子善加利用失败,在失败中学会教训,努力在下一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老舍的女儿有一次数学测试考了45分,吓的不敢回家,老舍知道后,并没有责怪女儿,而是告诉她,自己在小学时数学测试也常常不及格,这样一下子打消了女儿的恐惧心理,没有了心理上的包袱,数学测试也一次比一次好。其实,老舍的数学成绩一直很优秀。他只是适当的向女儿示弱。有时,处在困境中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父母的情感支持给孩子战胜失败和挫折的勇气,也是孩子走向胜利与成功的源泉。

父母要淡化孩子的失败,多赞美孩子的优点,使孩子因得到适当的鼓励而充满自信,长时间孩子就会形成勇于突破现状的性格,还有勇于接受新挑战的勇气,在学习中他会更独立、自信。他会不断地提高自我要求,积极主动的学习,长大后孩子的前途也会一片光明!

三、不要和别的孩子做比较,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印度的一位思想大师说过:“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用去看,不用去做比较。”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和个性,不是别的孩子的复制品,孩子间的相互比较对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与培养都是有害的。豆豆和凡凡都是一年级学生,豆豆的妈妈总是把豆豆和凡凡相比较,“豆豆,你的成绩为什么总是那么糟,你看人家凡凡,每次都比你考的多,你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你的学习环境哪一点比他差了?你就是太懒,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多么愚蠢的妈妈啊,当着自己孩子的面赞美别的孩子,使孩子会更加认为自己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人,它会使孩子放弃努力,认为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

我们可以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拿孩子的成功和失败比。这样,更容易培养孩子在学习中的信心和兴趣。我们父母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孩子拿我们同比我们强的孩子的家长比,我们的感觉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所以,只要自己的孩子努力了,那就是最棒的!!!

四、不过分看重考试分数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如果只锁定在分数上,只追求分数的高低,那孩子就必须在细枝末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聪明才智,让人格、品德、扭曲僵化。成为考试的机器,著名数学家陈省生当年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题词是“不要考100分”。此话很有点不适实务,让人很难理解,学生不就是要争创一流成绩吗?陈省生认为,把时间和精力过多的花费在考试上,会影响孩子的将来发展和创新能力,扼杀了孩子的思维。现在的许多孩子,从小就成了考试的机器,甚至有的孩子考了99分还得大哭大闹,因为没考100分。长此以往,孩子那还来的自信心?

常言道“充满信心做事能事半功倍。”可见信心的作用是多么大。要给孩子信心,就必须不断给孩子以正确的评价、肯定、鼓励。以正面教育为主要手段,使孩子有成就感、愉悦感。看到自己的发光点。让孩子做他们擅长的事,不仅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和才智。

自信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赢得成就!自信犹如生命的营养,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体验略谈 下一篇:关于小学数学学科导入语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