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日本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2022-08-06 01:49:34

浅论日本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

摘 要: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日本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与举措,希望通过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更好地促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日本 信息化 教师专业发展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同时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也迅速增长,专业化在各行业中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教师职业已经成为越来越专门化的职业,而且其专业需要越来越明确。所谓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从业人员,为了适应日益专门化的教师职业的要求,而有意识进行的、以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和发展过程。①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必然会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在具体教学形态上表现为技术整合的教学,要求教师更快更好地适应并将之更好地加以利用为教学服务。信息化教育不仅是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而且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面临的严峻考验。②

世界上很多国家大多是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为了提高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都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日本的发展速度很快并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我国在这方面,比起一些发达国家来说相对落后,我们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使我国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灵活使用信息的能力在新的信息化领域中较快发展。下面我们就具体看一看日本在面对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

一、日本的各项新举措

日本文部省于2008年2月15日,颁布了学校教育法实施规则和最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2010年10月29日,日本文部科学省针对最新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制定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南》。2011年4月28日,文部科学省颁布了《教育的信息化构想——以创造与21世纪相符合的学习和学校为目标》。通过这一系列文件的颁布,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日本为了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水平,十分重视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一)《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南》。

2008年2月15日,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了学校教育法实施规则和最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学习指导要领》是日本基础教育的指导大纲,新指导要领于2011年在小学全面实施,2012年在初中全面实施。

2010年10月29日,日本文部科学省针对最新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制定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南》。借助此次新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充实信息教育和授课中的活用ICT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③

该指南从九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日本在这个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这九个方面分别是:信息化的发展和教育的信息化;学习指导要领的教育信息化;学科指导中的ICT活用;信息教育体系的推进;学校中信息伦理教育和家庭·地域的合作;提高教师的ICT活用能力;在学校中ICT环境的完善;特别支援教育中教育的信息化;教育委员会·学校中信息化的推进体制。

在提高教师的ICT活用能力的一项中,首先阐述了教师的ICT活用指导力的必要性,然后列出了教师的ICT活用指导的核查单。这个核查单包括5大项18个小项。五大项分别是:教材研究、指导的准备、评价等的ICT活用指导力;授课中的ICT活用指导力;儿童(学生)的ICT活用指导力;指导信息伦理的能力和校务中ICT活用指导力。

在教师的ICT活用指导力和培训中提到,为了推进E-Japan的战略,所有教师都能使用电脑进行指导的结果,以全国的公立小学中学高校等为对象,通过自己评价的形式进行调查。从平成19年(2007年)3月开始,为了把握“IT新改革战略”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达成情况,开展基于《教师的ICT活用指导力的核查单》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教师的ICT活用指导力”的状况,有明显的地域差距。

培养每一个学生儿童有计划、有系统地活用信息的能力的同时,把活用ICT的学习场面有效地导入授课中,打造“听得明白的课堂”,将变得非常重要,为了提高教师的ICT活用指导力,有必要有计划地推进学校和教育委员会·教育中心的培训等。在学校,教室配备电脑和投影机、电子黑板、校内局域网和网络接续的宽带环境,给每个教师配备一台校务用的电脑,在改善ICT环境的同时,在期待中有计划地实施培训。

而且,在改善学校的ICT环境,在授课和校务中推进ICT活用时,会出现基于教师的ICT活用指导力的核查单,自我评价变得有点低的情况。所以有必要培训新机器的操作技能,展开学习,同时教师要高难度地活用。因此,明确ICT环境改善所需的培训内容,积极活用教师的ICT活用指导力,有必要有计划地实施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相对应的培训。

另外,为了避免伴随年度末的人事变动和工作分担的变更而影响ICT活用,只让信息化担当教师(信息主任)管理培训,而不管理校园局域网等的管理工作。例如:在“信息化推进委员会”和“信息部会”等的校内组织中,有必要联合教务主任、研究主任等人推进培训。在第二节中,这样的组织标记为“信息化推进委员会(信息部会)”。

那么,什么才算是有效的培训呢?为了提高教师的ICT活用指导力,积极活用教师的ICT活用指导力核对表,信息化推进部门(信息部会),制作培训路线图,明确目标,有计划地实施培训。这些培训包括提高教师的ICT活用指导力的校内培训和教育委员会、教育中心实施的培训。

校内培训包括:活用教师的ICT活用指导力核对表的校内培训,明确ICT活用的目标的校内培训和校内培训的形态。

在学校现场,为了活用教师的ICT活用指导力的核查单,五个大项目的均衡培训,有必要实施全体培训和个人培训。因此,信息化推进委员(信息部会)得到学校CIO(校长管理职)的指示,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作培训计划,信息化担当教师(信息主任)和教务主任,研究主任等作为讲师推进培训,参加教育中心等培训的教师作为讲师进行培训,必要的话,招聘外部的讲师,采用讲座的形式培训,进行符合培训内容的全体培训。教育委员会、教育中心实施的培训不是单纯增加培训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状况实施校内培训。

教育委员会、教育中心实施的培训包括实施培训讲座,在各个学校制作培训工作表,有计划地实施培训。

(二)《教育的信息化构想》。

2011年4月28日文部科学省颁布了《教育的信息化构想—以创造与21世纪相符合的学习和学校为目标》。④

该构想从七个方面谈论了日本对教育信息化的构想,分别是:创造与21世纪相符合的学习和学校;培养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在学习场所里信息通讯技术的灵活运用;在特殊学校里信息通讯技术的灵活运用;学校事务信息化的理想状态;对教师支援的理想状态;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

对于“对教师支援的理想状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论。教师的职责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活用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支持体制的理想状态。

1.教师的职责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活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创造适合21世纪的学习和学校,教师要把握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并期待产生适应它们学习的作用。

关于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并不仅仅止于信息机器事物操作的讲习,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活用为契机,在培养学生恰当的信息活用能力的同时,密切联系全体改善过去的指导方法的现状,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1)教师培训

基于文部科学省做成的检验单而进行的调查,具备ICT活用指导能力的教师,地域之间的差距很显著。参加平成21年(2009年)度中的关于ICT活用指导能力培训的教师,占全体的19.2%。教师的ICT活用指导能力的提高和地域间差距的纠正是紧要的课题。立足于包括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的职责分担,以及和大学携手合作,在职教师的培训是有必要的。

国家,要提供基于网络的e-learning培训、以面对面的专题研究讨论为中心的地方公共团体的培训指导者的培养、教材的制作和提供、社会性网络服务(SNS)等,实施关于指导方法等的信息交换的机会。

另外,在地方团体,比如在教育委员会和教育中心等,活用国家培养出的培训者,培养培训和校内培训的指导者,以和大学合作提高ICT活用指导力的讲座、授课研究等,符合具体授课的专题研究讨论会等为中心实施。在“十年经验者培训”、“教师资格证更新讲习”上,有必要充实关于活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培训和讲习。另外,信息通信技术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的同时,要运用于各种各样的场合,所以对于临时聘请的教师和办公人员,也要切实确保他们的培训机会。

(2)教师的培养和录用。

培养接受师资课程认定的教师的大学,根据教师资格证的施行规则,必须修完作为“信息机器的操作”和“和师资课程和指导法相关的科目”的“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包括信息及其和教材的活用)”。但是,关于具体的授课内容,委托给各个大学自己做决定,这些科目的学习不应止步于主要学习信息机器和软件的使用方法上。

基于中央教育审议会的讨论研究,在培养教师的大学和教育职业研究院,协同教育委员会和教育中心,共同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培训体制。

另外,各地方团体在录用教师时,必须考虑到ICT活用指导力。例如在选拔时,要考虑到,面试者在模拟授课中能否活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在大学里的师资课程的学习情况。

2.教师的支持体制的理想状态。

(1)教育委员会和学校等的体制的完善

在教育委员会里配置作为教育信息化总责任者的教育CIO。教育CIO、总管教育的信息化、设想的构建及基于此的措施的实施。

另外,学校的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CIO,配合教育CIO,调整学校内外的联络,理解信息通信技术的活用意义,在学校经营计划和学校评价上,赋予教育信息化的地位。

(2)外部的专业人员的活用。

为了普及和巩固信息通讯技术的活用,配置作为外部人才的ICT支援人员,设置适合地域实情的帮助平台,信息末端。信息通信网络的故障处理,为信息通信技术活用的课程提供了参考。近几年,培养ICT支援人员的大学出现了。

二、由日本在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所采取的政策引发的思考

我国针对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在教师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本在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一)在硬件设施上注重细节,在软件设施上追求完善。

为了提高教师的ICT活用指导力,在学校、教室配备电脑和投影机、电子黑板、校内局域网和网络接续的宽带环境,给每位教师配备一台校务用的电脑。在改善ICT环境的同时,在期待中有计划地实施培训。

为了避免伴随年度末的人事变动和工作分担的变更而影响ICT活用,只让信息化担当教师(信息主任)管理培训,而不管理校园局域网等的管理工作。例如:在“信息化推进委员会”和“信息部会”等的校内组织中,有必要联合教务主任、研究主任等人推进培训,即设置专门的人负责信息化教育的推进。

日本教育文部省无论是在硬件设施的配备上,还是软件设施的完善上,都下了一番工夫,从而保证教师信息化教育的顺利执行。

(二)联合外部力量,做好教师培训。

为了普及和巩固信息通讯技术的活用,配置作为外部人才的ICT支援人员,并且培养ICT支援人员的大学出现了。在职教师的培训要立足于包括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的职责分担,以及和大学携手合作。日本很好地借助了外部的力量,完成培训教师这一重要的工作。

我国针对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外,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在信息时代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注释:

①②刘密.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之比较研究.科教文汇,2010(10).

③「教育の情報化に関する手引について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zyouhou/1259413.htm.

④教育の情報化ビジョン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23/04/__icsFiles/afieldfile/2011/04/28/1305484_01_1.pdf.

参考文献:

[l]刘密.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之比较研究.科教文汇,2010(10).

[2]「教育の情報化に関する手引について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zyouhou/1259413.htm.

[3]教育の情報化ビジョン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23/04/__icsFiles/afieldfile/2011/04/28/1305484_01_1.pdf.

上一篇:棋类游戏在幼儿生活习惯培养中的开发和利用 下一篇:语文教学要与室内教学和课外辅导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