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与气球》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06 12:37:00

《橙子与气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橙子与气球》是我们从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当气球遇到橙子》中得到启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自主开发的教学内容。设计主旨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

教学目标:

1.知道橙子等柑橘类的果皮汁遇到气球等乳胶类的东西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很大。

2.能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发现橙子遇气球爆炸的原因。

3.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关注生活科学很有必要。

教学重点:

知道橙子与气球相遇发生爆炸是由果皮汁与乳胶反应引起的,柑橘类的果皮汁都会有类似的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再观察交流,发现橙子与气球之间的秘密。

教学准备:

水果(橙子、橘子、柠檬、西柚、香蕉)、充气气球若干个、抹布、双面胶、记录表、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闻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前段时间老师看到一则新闻,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今天带来了,你们想看吗?

2.学生交流。(播放新闻视频《当气球遇到橙子》)

3.提问:新闻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4.学生交流看到的新闻现象。

5.谈话:真的会这样?你们相信吗?

6.学生交流对新闻现象的看法。

7.师演示:切一片带皮的橙子,朝向气球挤压。

8.学生观察实验,交流现象。

9.谈话:气球真的爆炸了,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10.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橙子靠近气球,气球就爆炸了?难道橙子汁碰到气球爆炸的?……)

11.讲述: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橙子与气球的故事。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而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常常也是跟着兴趣走的,所以通过直接播放新闻视频以震撼的画面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再通过演示“气球遇到橙子”实验用气球瞬间爆炸的现象紧紧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引发了他们头脑中的风暴。】

二、实验探究,寻找“凶手”

1.谈话:刚才气球遇到橙子爆炸了,我们可以猜想谁可能是引起爆炸的“凶手”?

2.学生交流自己对橙子、橙子皮或橙子肉的猜想。

3.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来证明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

4.学生交流,意识到可以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5.谈话:这实验你们准备怎么做?小组讨论一下。

6.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方法。

7.谈话:你们的方法可以试一试,还有一些小细节来看一下该如何处理。(播放实验方法演示视频)

8.学生观看实验方法视频,交流、演示实验中该注意的事项。

9.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10.提问:从实验中你们找到“凶手”没?

11.学生汇报交流,发现是橙子皮的汁引起了气球的爆炸。

12.小结:太意外了,气球爆炸的“元凶”竟然是橙皮汁!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境性较强,但目的性较差。所以本环节以教师的“扶”为主开展了探究引爆气球爆炸的“凶手”到底是橙皮汁还是橙肉汁的实验活动,通过引导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在实验动手前充分让学生动脑,探讨实验该怎么做?实验中要注意什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播放学生实验演示的视频让学生从动态的视频中可获得启发,得以模仿,充分思维。】

三、拓展探究,发现原因

1.谈话:橙子是一种常见水果,新闻中奶奶吃橙子,剥橙皮时橙皮汁溅到气球上,引爆了气球。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水果需剥皮吃呢?

2.学生交流常见需剥皮的水果名称。

3.谈话:橙子的果皮汁会引起气球爆炸,其他可剥皮的水果果皮汁是否也会有类似的现象呢?你们想不想探究一下?

4.学生交流想法。

5.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这样几种水果(展示5种水果实物),用它们的果皮来做实验看看。

6.(展示果皮图片、记录表格。)谈话:现在可不止一种果皮了,你们打算怎么做实验呢?

7.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法。

8.提醒:注意分工合作,把有同样现象的果皮放托盘外,没有的整理进托盘。

9.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比较、记录。

10.提问:这次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11.学生汇报交流,发现橘子、柠檬、西柚有类似现象。

【设计意图:在探究了气球爆炸是由橙皮汁引起的实验后学生们有了实验方法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加深拓展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还有哪些常见剥皮的水果会有类似的现象呢?这里提供给学生5种常见果皮分离明显的水果:橘子、柠檬、西柚、香蕉、葡萄进行探究。实验以“放”为主,学生依然动手前先动脑,充分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中他们良好的实验习惯也在不断地养成,分工合作,有序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及时整理。】

12.提问:为什么橙子、橘子、柠檬、西柚这类水果果皮都能引起气球爆炸呢?

13.学生交流,谈谈对柑橘类水果的前认识。

14.谈话:这些果皮会不会有共同之处呢?我们可以先看一看、摸一摸,再挤一挤,闻一闻观察一下。(提醒:别对着自己或别人的眼睛挤!)

15.学生分组观察果皮。

16.学生汇报交流,发现这类水果的果皮表面都不太光滑,都有一些凹凸的“小疙瘩”,挤一挤“小疙瘩”里都冒汁水,有特殊气味。

17.讲解:橙子、橘子、柠檬、柚子这类水果它们都属于柑橘类水果。柑橘类家族成员可多了,出示其他水果实物(金橘、柚子、砂糖橘等)。柑橘类水果到底有什么本领会引起气球爆炸的呢,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的讲解。(播放视频《当气球遇到橙子》专家解释)

18.提问:听完专家的解释,你们现在明白气球爆炸是怎么回事了吗?

19.学生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贴板书。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因此在学生通过两个实验发现橙子、橘子、柠檬、西柚这些水果果皮汁都能引起气球爆炸后,引导学生再动脑思考这些水果的共同之处,通过方法上先看摸再挤、闻,指导让他们观察发现这些果皮的共同表征,再结合动态的视频来解释气球遇到橙子爆炸其中的原理,充分发展了他们的感知能力与注意力。】

四、巩固总结,课后延伸

1.谈话:假如以后生活中,你想吃柑橘类的水果,又想玩气球,你会怎么做了?

2.学生交流,意识到分开气球与橙子,注意安全。

3.谈话:你们都会现学现用,真厉害!其实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你们知道吗?橙子营养丰富很受人们的喜欢,可假如食用不当还会有许多事故发生呢,希望你们课后继续了解哦!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了气球遇到橙子爆炸的原理后,能学以致用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学生能意识到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需要注意安全,做好防范这是本课目标的实现。但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所以最后以橙子与牛奶不能同食的话题让低年级的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延伸了课堂。】

教学反思:

《橙子与气球》一课我执教了三次,每次都有不同的理解、感悟与困惑。面对困惑,我不断反思,主动研究,不断致力于学生自主性的发展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第一次执教时,我顾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不管是在媒体的使用上还是小组活动的评价机制上都能尽可能考虑符合此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但在学生探究实验活动前的演示是以图片形式还是以视频形式呈现,板书是以图片形式还是文字形式上呈现有些纠结。于是第一次的执教中先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进行了尝试。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于低年级学生感知以形象的、有趣的事物为主,所以实验中注意事项学生印象不深直接导致在具体的实验中几乎无视,实验的效果大打折扣。还有导入环节中上来直接演示了气球遇到橙子的实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总显得来得突然。带着这些困惑我进行了第二次设计。

第二次执教时,我对第一次设计的导入环节、实验前的演示方法、板书呈现都做了调整。导入中我先以新闻事件开头,再来演示实验,这样不仅学生的兴趣激发不受影响,而且话题的引出也显得不那么突然了。实验前的方法演示这次以视频的形式呈现也显得更形象了,所以学生们讨论注意事项时很细心,实验中大多学生都做到分工合作、认真记录、及时整理了。但在探究5种果皮的实验中还是出现了材料的多样使学生过于激动,几种果皮同时实验,最终搞不清怎么回事了,记录单上出现了不确定的混乱。所以实验注意事项到底该怎样呈现才能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从而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成为我一直的困惑。

第三次执教时,我先对板书做了小调整,板书的文字部分表注了拼音,因为在第二次执教时学生认识了图片却认错了字,激动地把“柑橘类”读成了“甜橘类”。观察果皮的方法指导上不仅通过语言还用形象的卡通眼睛、手、鼻子图片来提醒学生们。在实验材料的准备上我做了更细微地调整,在每一种果皮的标签前对应着记录表标好了相应的序号,最主要的是这次我舍得在实验前、后给足了时间让学生动脑、演示,比如气球怎样固定?为什么要轻轻固定?挤橙皮汁怎么挤?橙皮与气球相隔多远?在学生看完视频演示后除了让他们说还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评价,这样学生对实验的注意事项印象深刻了,实验中的失误变得很少了,对于不怎么成功的第9小组,其他成功的小组先介绍成功的经验,再帮着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在分析原因中更让学生们明白了实验中分工合作的必要性。第2次实验中果皮图片和记录表先后呈现让学生来再次动脑讨论材料多了又该怎么做,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稍加提醒一下他们就明了一个一个按序号实验的必要性,实验效果很不错,对于唯一的一组认为葡萄皮也能引爆气球的情况,我通过演示和全体学生一起再实验用事实说了话。当然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除了受兴趣的支配外,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老师对他们的鼓励与肯定,所以及时关注他们的情绪波动,关注课堂的生成有效转化为资源也是不可少的。这次执教中突发性的两次气球自爆让我恰当地化成对学生的评价与鼓励,取得了意外的效果,这让人很是欣慰。

连续三次的执教本课,在不断的研讨中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真正的好课堂在于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设计、解决问题,而不是以教师的角度去做。所以今后的课堂研究中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能否得到淋漓尽致地发展依然会是我不断研讨努力的目标。

【作者单位:常州市白云小学 江苏】

上一篇: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下一篇:培养素养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