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浅析

时间:2022-08-06 12:00:12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浅析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有关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是研究的焦点多集中于中小学教师,对幼儿教师关注甚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深刻地影响到幼儿及幼儿教师个人的身心发展,乃至关系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可见,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对于幼儿、幼儿教师个人以至幼教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一)情绪问题。比较常见的情绪障碍是焦虑和抑郁。幼儿教师的焦虑主要表现在对工作是否得到认可的担忧及对孩子安全、健康等异常关注,在工作中出现紧张、不耐烦、不愉快、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状。抑郁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幼儿教师的抑郁通常表现为情绪衰竭、长期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对幼儿漠然等。

(二)情感倦怠。情绪情感倦怠是一种消极、负性的态度体验,当个体的情绪资源(包括对朋友、家人、工作对象以及自身等)被过度消耗,以致不能再给予更多的情感时,倦怠就产生了。情感倦怠主要表现为个体成就感降低、情绪资源减少以及身心过度疲惫等现象。幼儿教师由于长期面对责任、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多种压力,极易产生情绪倦怠和身心疲惫的症状。[1]

(二)躯体化。躯体化是指身体的不适,比如头痛、肌肉酸痛、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适等,幼儿教师的躯体化表现在胃痛、消化不良、易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其中声带疾病在幼儿教师中非常普遍,不少幼儿教师还有听力障碍。事实上,这些身体上的症状是幼儿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一种折射。

(三)职业行为异常。幼儿教师的职业行为问题表现在:对孩子失去爱心和耐心,处理问题方法简单粗暴;对本职工作失去热情,随意应付自己的工作,有的甚至开始厌恶,还有一种是称之为强迫症的表现。幼儿教师常见的强迫表现是: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并且对自己或身边的人要求尽善尽美,明知做不到还是希望自己努力去实现等等。

(四)工作倦怠。工作倦怠是在以助人为对象的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自我成就感降低的症状。[2]幼儿教师的工作怠倦往往表现在:过度劳累和焦躁不安,不爱讲话,甚至有离职的念头,或者埋怨、心不在焉、精神低落等不良的情绪反应。如果幼儿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倦怠状态,将会对其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五)人际关系敏感。幼儿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幼关系、同事关系、与园领导的关系以及与家长的关系。无论哪种关系,若是处理不好,便会滋生各种冲突和矛盾,进而影响幼儿教师的情绪。

三、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1、社会的转变以及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当前社会迅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巨大挑战,幼儿教师也不例外。竞争的压力及忧患意识使得幼儿教师感到难以承受,形成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此外,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教学手段、模式的快速变化,都向幼儿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素质要求,使许多教师深感力不从心,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

2、教师地位和工资待遇较低。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于中小学乃至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特别是在农村,人们在观念和态度上反映出了对幼儿教师的轻视,认为幼儿教师就是每天哄哄孩子,和孩子玩玩游戏,让孩子好好吃饭,不要让孩子出事就好了。再加上,长期以来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远低于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认同度。

(二)幼儿园因素

1、幼教工作的性质。据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幼儿班级有超标现象,班级人数过多必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其次,幼儿教师在教育的前提下首先要起到保育作用,照顾幼儿的吃喝、冷暖、安全等问题,使得幼儿教师工作量大并且繁琐。再者,幼儿活泼好动,行为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缺乏对危险事物或行为的认知,这样容易带来一些不安全隐患,这些都极易造成幼儿教师身心疲惫,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2、人际关系紧张。幼儿教师在与幼儿、同事、家长、领导交往中,关系是否融洽,都严重影响着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是由女性教师组成的,女性往往喜欢攀比,争强好胜之心比较强,而女性表现往往又是含蓄的,因此大家相互间往往容易产生猜疑、嫉妒的心理,这无形中又加重了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

(三)家长的因素

1、家长教育观念落后。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很早就教孩子认字、数数、背唐诗、学习英语。早期教育的确值得重视,但是许多家长对早期教育的认识依然停滞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情感和习惯的养成,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儿教师的工作难度。

2、家长的高期望。当今社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一入园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等也有了较高的期望。家长的这种高期望与教师的实际承受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幼儿教师身上的投射就变成了一种较大的心理压力。

(四)幼儿教师个人因素

自我期望过高。自我期望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部动力。自我期望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幼儿教师身心健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幼儿教师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但是由于自身性格、知识、能力等某方面的限制,当她们努力之后仍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时,就容易产生挫败感,导致心理不愉快,从而增加心理压力。

四、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策略

(一)从社会层面来讲。首先,社会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制定有政策方针,让人们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对该职业给予充分的认可和尊重,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其次,应加大对幼教事业的投入力度,增加幼儿教师的物质待遇,提高其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认真贯彻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政策并能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二)幼儿园层面来讲。园领导首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教师所长,尽可能做到合理用人,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其次,为幼儿老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如增加一些幼儿教师进修和教学研讨的机会等,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此外,园长可以组织运动会、聚餐等娱乐活动,这样有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

(三)家长层面来讲。首先,必须先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可以通过阅读有关家教书刊、收看电视家教节目等,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原则与方法。其次,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与老师多沟通,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与幼儿教师达成共识,共促幼儿全面发展。

(四)幼儿教师个人层面来讲。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只有明了自己的兴趣、优缺点及工作能力等,才能客观评价自我,在工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其次要学会自我调节,心中有积郁时选择自己的宣泄方法及时调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等各种培训,及时吸纳新思想、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能得心应手的得开展各方面的工作。

注释:

[1]戴丽.试析幼儿教师的情感倦怠[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09).

[2]王彦峰.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幼儿教育,2007(10).

作者简介:王瑾,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学原理;孟蕾,女,河北邯郸,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课程。

上一篇:西安市小学奥数补习机构现状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框架理论下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