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县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8-06 11:25:30

正安县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阐述了正安县竹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分布特点和竹产业发展的现状。对当前竹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针对问题及竹产业在当前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提出了正安县竹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对策。

关键词:竹产业;发展现状;多元化产品战略;生态旅游

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114-02

1 引言

正安县位于贵州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大斜坡地带,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16个镇2个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全县总人口 65万人,国土面积2595 km2,2016年森林覆盖率60.2%,活立木总蓄积700万m3。境内水、土、空气无污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环境优越,是贵州省遵义市的竹产区之一,曾获“中国特色竹乡”“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等称号。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竹产业在正安县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中地位越来越明显,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竹产品、笋产品畅销全国甚至远销到海外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深受消费者好评。

2 竹产业现状

2.1 竹资源概况

正安县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复杂的地形地貌、湿润的气候特点、肥沃的土壤条件,使得正安县成为遵义市及至西南地区竹种富集区之一,全县共有慈竹、苦竹、方竹、金竹、楠竹、雷竹、平竹、刺竹、水竹、箭竹等,各类竹子分布面积35万亩,分布最多的是方竹有21.7万亩,其次是慈竹有6万亩,楠竹3万亩,其他竹类面积4.3万亩。

2.2 加工与开发现状

正安县竹林面积大,种类多,但竹产业发展单一,笋用竹有加工企业,其他的材用竹如兹竹、楠竹等没有加工企业,只足限于林农自给自足利用于农业生产,或少量的竹编销售。竹产业主要有竹笋加工、竹编和竹材出售等。竹笋加工产业有以水竹、刺竹等为主春笋和以方竹为主的秋笋加工销售产业;竹编有以慈竹、楠竹等为主的背篼产业、竹席、竹工艺品等产业;竹材以楠竹、慈竹等为主的竹材销售产业。2016年全县林业产值19亿元,其中竹产业年产值5亿元,占林业产值的26.3%。在竹产业中竹笋产业的占70%以上,竹材产业占20%,竹编产业占10%。

2.3 企业与合作社现状

全县有方竹笋加工企业1家,有方竹专业合作社10余家,其中,正安县顶箐方竹笋有限公司,是“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016年实现产值14209万元,销售收入14011万元,出口创汇476万美元,上缴税收192万元,实现利润332万元。正安县庙塘正鑫竹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于2009年10月,注册资金108万元。合作社现有会员168户,入社林地3.865万亩,已改造方竹林1.6万亩,新造高标准方竹笋用林0.65万亩,新修林区基地公路35 km,在林区新建800 m2竹笋收购厂房3间,投入资金达300多万元。2016年收购鲜笋620余t,销售收入298万元。曾先后被评为农村科普工作先进单位; 在2011年评选中国合作经济组织年度成就奖中,荣获“中国50佳合作社”称号。

3 竹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体系欠发达,资源开发停滞不前,资源利用率低,高附加值产品少。竹产业以鲜笋和笋干销售为主,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以深加工,销售,服务为主的第二、三产业建设严重滞后,竹产品基本上未进行深层次开发,谈不上科技含量,资源增值的潜力未开发;二是资源优势利用不够,没有发挥竹类品种应有的潜力。能拿得出手、有一定效益的就是方竹产业,兹竹、楠竹等资源根本没有开发利用。三是以竹产业为依托的生态旅游基本是空白。目前,仅九道水国家森林公园有万亩竹海,但都没有真正的发挥其景观效益。

4 竹产业发展对策

在新形势下,必须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通过深化分类经营改革,实施分区突破战略,搞好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竹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动农村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推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步伐。

4.1 明确指导思想,调整产业结构

全县要把竹产业作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使产业脱贫一批落到实处。紧紧围绕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促进产业升级和加快发展这条主线。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竹产业,将竹产业作为全县优势林业产业,作业脱贫攻坚产业脱贫一批的重要载体。农村基本家家都有竹子,房前屋后,竹林成片,尽快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4.2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

竹产业是一项有发展前景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上不仅需要政策上的扶持,更需要资金上的投入,首先,要充分利用全县劳动力资源充足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竹产业。其次,是多层次、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要以林业重点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为载体,大力发展竹产业。

4.3 培育龙头企业、促进提质升级。

重点扶持有发展前景、特色鲜明、带动作用大、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骨干生产加工企业和大批稳定的专业农户;全县顶箐方竹笋公司专门负责方竹笋系列产品加工,但加工规模仍然不大,加工的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引资新建或扩建加工生产线,扩大规模。要在巩固已有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方竹笋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相关部门要为加工企业的新建或扩建提供技术支撑,为加工规模扩大后的产品品种、质量及市场销售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形成龙头企业加产业大户的生产结构模式,实现产业的整体提质。

4.4 挖掘竹产品加工,优化竹产品结构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更多的竹产品,竹笋加工企业要加快产品研发,提高竹笋的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要以市场为导向,搞多元化产品战略,开发竹编、竹刻和竹工艺品等精加工产品。

4.5 抓好以竹为主的生态旅游业,寻找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全县森林旅游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全县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将成片的竹海打造成竹海公园、在农村引领开发农家乐,发展竹林人家等。

4.6 加大投入、整合科技力量

加大优惠政策的投入、资金投入和标准化生产项目的研究等投入,除上级财政已安排的项目资金外,县财政也要安排相应的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县扶贫办、县林业局、发展和改革局等部门要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向方竹造林和低产林改造以及方竹笋加工企业倾斜,确保方竹产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制定主要品种的行业标准,加大市场信息研究A测的力度、确保信息畅通。

参考文献:

[1]谭方友,吴德辉.贵州省竹产业发现状与对策[J].经济林研究,2008,28(3):127~130.

[2]高艳平,董文渊,熊 壮.赤水市竹产业开发现状及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5,33(3):76~78.

[3]李 岚,朱 霖,朱 平.中国竹资源及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南方农业,2017,11(1):6~9.

[4]李智勇,王登举,樊宝敏.中国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政策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12(4).

[5]代洪海,陈绪和,王 正.南南合作推动发展中国家竹产业发展初步探索[J].林业经济,2014,10.

[6]肖丽霞,萧江华,胡小松,等.中国竹产业现状和发展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05,3(3):29~32.

上一篇:赴一场奢华旅行盛宴 下一篇:丘陵区引种湿地松、火炬松效果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