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邪用药 补养用食

时间:2022-08-06 10:29:32

在古代,药又被称作“毒”,这里的“毒”指的是药物的偏性,如寒热温凉、酸苦辛咸等等,其药性使用得好当然能治病,但若把握不好,反倒招灾引祸。因此,古代许多医学家都提倡“祛邪用药,补养用食”。并且尤其推崇五谷杂粮、大米白面,这类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从无数食品中,遴选出的性味最平和而营养最丰富的“良药”。

食疗养生方

在我国古代众多的养生家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相对呼吸吐纳、运动锻炼、琴棋书画、服食药饵等养生方式,却更提倡食疗。而这其中最负盛名的,则要数唐代的著名医药学家孟诜和“医圣”张仲景。

孟诜――《食疗本草》

孟诜年轻时就喜好医药,后来更精研食疗与养生术,他曾对人说:“若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而后根据自己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在搜集了241种兼具医疗作用与营养价值的食品后,他编成了我国第一部食疗学的专著《食疗本草》,并记载了

许多常见的食疗品。

光粉诸石为未,和饭与鸡食之,后取鸡食之,甚补益。人毒热发,可取三颗鸡子白(蛋清),和蜜一合,服之差(差,好的意思)。黄雌鸡,补丈夫阳气,治冷气。瘦着床者,渐渐服之良。

主补中益气、消食。消十二种虫。白鸭肉补虚。 鹅:卵,补五脏,亦补中益气。(惟)多发痼疾。 鲫鱼:食之平胃气,调中益五脏。

羊奶

补肺肾之气,和小肠。亦主消渴。治虚劳,益精气。

茶叶

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

柿子

补虚劳不足。红柿,补气,续经脉气。干柿,厚肠胃,温中,健脾胃气,消宿血。

黑豆

令人长生,又益阳道(增强)。

……

在孟诜的食疗品中,不难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鸡、鸭、鱼、肉、水果、蔬菜都已包含其中,而这一食疗养生方法既避免了药物的偏性,又使得其身体日益强健。

张仲景――四季食疗

被称为“医圣”的张仲景不仅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其对防病养生也颇有研究,尤其是饮食养生方面。他认为,饮食养生应该做到“两五配四加新鲜”,意指饮食中的主食为五谷相兼,精细搭配;而对副食中菜肴的性味与烹制的味道要五味合适;对所用饮食要与四季气候特点相结合,饮食原料要更要讲究时令新鲜。

春季

春季食疗养生方面,主食应选用“甘凉”性的小麦加工成的各种面食,再配食一些米粥;副食主要选用“辛甘之品”,如葱、韭菜、胡萝卜、花生、白菜、鸡肉、猪肉等。因为春天气候温和,人体阳气开始升发,新陈代谢旺盛,用辛甘食品以助阳气,可利于代谢。而配用“甘凉主食”,则可防阳气太盛。

夏季

夏季食疗养生方面,主食应选用“甘寒性味”的小米,配食一些面食、稀粥并加些绿豆;副食主选“甘酸清润之品”,如青菜、西红柿、冬瓜、丝瓜之类,以及鸡蛋、鸭肉等。夏天热,阳气盛,选用性味寒凉、甘酸、清润之食品,可清热祛暑、护阴。切忌过量食辛辣之品,以免损伤阳气。

秋季

秋季食疗养生方面,主食、副食均选用“甘润之品”――主食以大米、糯米等谷物为主,并配以面食、白薯等,粥中常放些芝麻、核桃仁。副食除多吃各种蔬菜外,还要多吃各种水果。秋季气候凉燥,而多吃“甘润之品”可生津润燥,但烹调味道则清淡为主。

冬季

冬季食疗养生方面,主食宜用“甘温性味之品”,如玉米、高粱米面食,并搭配些米面。粥中可放些芸豆、赤小豆。副食应具有滋阳或潜阳、理气功效的蔬菜,如大白菜、胡萝卜、豆芽菜、木耳等。肉类可选用“甘温助阳之品”,如羊肉、狗肉、鸡肉等,可以温补阳气,又避免化火而阴阳失调。烹制的食品,应五味相配,味道略厚,不宜偏食或多食。

食疗古趣多

关于食疗之法,古人颇多研究,如果运用得当,其效亦自然不菲。而古往今来,更是流传着许多有关食疗的趣闻轶事,并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当下的生活。

孙思邈“还阳枣”救民

在陕西,关于药王孙思邈开方救民的趣事有很多,其中“还阳枣”的故事更是在旭县民间广为流传。

相传,陕西旭县有一农妇患腹疾,苦不堪言,虽经医治,却一直不见好转,反而是日渐枯瘦,最后竟卧床不起,眼看就要命丧黄泉了。在百般无奈之时,她的儿子打听到了孙思邈治病救人、药到病除的消息,便立即上路,日夜兼程把药王请到家中为母亲诊治。孙思邈一番望闻问切后,断定那妇人腹中有虫,便先开一剂药酒令妇人服下。随即那妇人便吐出虫子上千条。而后孙思邈以红枣去皮去核配药,又让妇人服下,不久她就康复了。此事很快传遍全县,但由于当时的村民不识其他药剂,只认得红枣,以为药王是用红枣救回了妇人的性命,故把红枣称作“还阳枣”。

红枣为小乔木植物枣树的成熟果实,性味甘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说,红枣“安中养神,助十二经……”百姓钟爱红枣,很多地方又称“还阳枣”。而“还阳枣”趣事,经民间演义,不断改进,又成了一款传统药膳。

王怀隐重用枸杞

王怀隐是北宋著名的医学家,专为赵氏皇族看病治病。著有《太平圣惠方》传世。

王怀隐反复研读《神农本草经》,对书中所载枸杞能“坚筋骨,耐老,除风去虚劳,补精气”深信不疑,他对前人赞誉枸杞食疗养生作用的诗句“雪雯茅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深有体会,并研究出了枸杞食疗方。

有趣的是,他在《太平圣惠方》一书中还写下了一则有关枸杞的故事,耐人寻味。故事云:有一使臣去西河办事,正在赶路,遇上一桩怪事,只见一年轻妇女正在责打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使臣深感不平,愤然问那女子:“这老者是你何人?”女子答曰:“是我孙子。”使臣略惊,又问:“为何责打于他?”女子说:“我家有良药,他不肯服用,老得如此,故而责打。”使臣再问:“你家的药有几种,能否告诉于我?”女子道:“药有一种,春名天精、夏名长生草、秋名枸杞子、冬名地骨。按四时采服之,可与天地同寿。”无论故事的真伪,但都可看出王怀隐对枸杞养生功效的推崇。据记载,王怀隐除广为传播枸杞作用外,还广植枸杞于山野,任由百姓采摘,济世救民。

而现在,人们用枸杞的根、叶、果加工成枸杞酒、枸杞茶、枸杞饭等作为食疗保健佳品,皆源于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

苏辙独爱茯苓

苏辙不仅在文坛上素有盛誉,在食疗方面也颇有造诣,说起来更多了几分趣味。苏辙少时多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延医而治,治肺则病脾,治脾则病肺,服药而不能愈。32岁那年,经名医指点,以食疗病,始食茯苓,一年后诸疾皆痊。此后,苏辙对食疗情有独钟,更对茯苓的食疗作用赞以诗曰:“解急难于俄倾,破奇邪于邂逅”。他还作《服茯苓赋并引》,说:“松脂流地下为茯苓,茯苓千岁,举则为琥珀。可以固形养气,延气而却老者”。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性味甘平,归心脾肾经。早在1700年前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就已把茯苓列为上品,指出“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据了解,以茯苓制成的食疗佳品甚多,到如今更是数不胜数,有茯苓膏、茯苓糕、茯苓饼、茯苓馄饨、茯苓汤、茯苓粉、茯苓面条、茯苓包子、茯苓蒸鱼、茯苓蒸鸡、茯苓酒等。

食疗养生新观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现代食疗药膳是指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备药用价值的食材相配伍,通过独特的饮食烹饪技术制作而成的色、香、味、形俱全的美味食品,做到“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使其相得益彰,既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保健强身、防病治病。

而早在古代,食疗药膳仅为宫廷、王府、达官贵人提供私人定制服务,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逐步提高,健康养生观念也就越发深入人心,药膳养生也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进而寻常老百姓的餐桌之上也便经常出现了养生食材。

基于此,成都德仁堂便将中华传统药食同源、药助食力、食借药威的饮食文化理念现代的健康、养生理念相交融,成立了中国首家以药膳为主题的餐饮企业――御膳宫。时至今日,它通过专注于日常生活中饮食养生之道,不仅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养生餐饮理念、文化和药膳秘方,更是让众食客明白了何谓真正的药膳。

菜品推荐

私房养生鹿肉

主料:鹿楠、鹿茸

破竹生辉

主料:春笋、鳝鱼

上一篇:浅谈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被爸妈揍掉的“公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