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给力让书法进课堂

时间:2022-08-06 10:01:09

多方给力让书法进课堂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但这一传统瑰宝在中小学的重视程度日益降低,其负面作用日益显现。看看现在一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上课侃侃而谈,一板书就露馅了,令形象大打折扣;中小学学生在做试卷和作业时,涂改液、胶带齐上阵。面对这尴尬的现实,人们不得不清醒地意识到:书写危机时代已经到来,当人们习惯了在键盘前文思泉涌之际,他们的手已经拿不好承载着数千年传统文化的那支笔了。对于挽救书法这一瑰宝,教育部早就有规定,四年前是“加强”,如今是规定课时,并在2011秋季开学前发出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笔者就书法进课堂在QQ群上作了一个调查,开设这一教学的学校很少,乡村几近空白,初中、高中拿出专门时间进行书法教学的更不多见。这些现象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写字放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书法课难以落地生根,原因何在?其实人人都知道:考试用不上,学校不重视,学生认为学书法没用,再加上担任书法教学的专职教师不够。

笔者认为,要让书法真正走进课堂,一定要正本清源,多方给力。一是教育部门多渠道培养和引进书法教师。高校、尤其是师范和美术院校要加大书法专业的招生和培养力度,把书法课放到与外语和其他专业课同等重要的地位,学生不达标不能毕业,使这类毕业生能基本满足中小学书法教学的要求。还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引进部分书法人才,或让他们以兼职的方式来解决书法教师短缺的燃眉之急。二是学校坚定不移地推行书法教育。校长要把书法教育当作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认识到它给学校管理带来的积极作用,发挥其打造良好校园文化的辅助功能。即以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持之以恒的毅力、宁静的心境,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质,陶冶社会道德情操,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三是把书法考核纳入学科考试中。现在有一种观点,就是书法课会增加学生负担。写好字是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字都写不好,可以说整个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书法课会增加学生负担之说,完全是没有根据的。语文试卷增加写字考查完全是名正言顺的,考查的方式可以在试卷上让学生单独创作完成一幅书法作品(最好用楷书和行书格式,先考硬笔书法,等条件成熟再考软笔书法),再加上一道简单的书法知识题,给出综合分数,至少要占到试卷总分的10分~15分。书法试题的评判可以由专业书法教师担任。同时,在其他学科试卷中加入卷面分1分~5分。学校只有把书法纳入考核中,才能更好地落实课标关于写字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才能从根本上让教师重视书法教学。如果不这样做,书法课就会沦落到可有可无的境地,成为挂在墙上的功课表。

书法进课堂,决不是表面高喊口号这么简单,它是一个综合工程和系统工程,只有各个部门、每位教师真正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各项推进措施,才能让书法课在课堂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者单位:江西省都昌县徐埠中学)

上一篇:“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关联教学法探索 下一篇:CorelDraw钢笔工具描图的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