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夫找替身签卖房合同法院判决无效

时间:2022-08-06 08:49:31

前夫找替身签卖房合同法院判决无效

在刘女士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她的前夫将登记在其名下的一套夫妻共有房产,以“阴阳合同”的形式卖给了第三人罗某。为了达到卖房的目的,前夫甚至找来另一名女人冒充刘女士同买房人签订合同。通过两年的诉讼,法院最终确认该“阴阳合同”无效。

前夫出售共有财产

刘女士同张先生曾是夫妻关系。几年前离婚时,这对夫妻共有的一处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房产未分割,房屋产权一直登记在张先生名下。

2010年1月,张先生同罗某以及中介公司三方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三方合同》,约定将房子以138万元的价格卖给罗某。

这份《房屋买卖三方合同》的其中一份附件为“房屋出售共有权人意见书”,上面载明“本人张某与刘某是该房产的产权人及共有权人,我们均同意出售该房产,并无纠纷。”在这份意见书上,作为产权人的张先生在后面签了字并按上手印,但在共有权人一栏中,却并没有刘女士的签名。

“三方合同”签订后不久,张先生又同罗某签订了一份《存量房屋买卖合同》,上面标注的成交价格变成86万元。

一个月后,罗某领取了房产证。当天,罗某向张先生支付了35万元购房款。而剩余的100万元购房款,则由罗某向银行申请贷款后并支付给张先生。这之后,罗某搬到该房屋内居住。

“阳合同”被判无效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女士无意中从朋友处得知房子已被卖掉,而100多万元房款自己一分钱也没见到。气愤的刘女士随即向法院提讼,要求确认前夫张先生同罗某签订的《存量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海淀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定,张先生同罗某签订的《存量房屋买卖合同》主要意图是规避法律,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且这份合同的订立并非出于张先生和罗某的真实意思表示。因此判决张先生同罗某签订的《存量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判决生效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向买房人罗某做出《撤销房屋登记决定书》,决定撤销罗某依据这份“无效合同”申请办理的房屋登记。

“阴合同”也无效

2012年5月底,刘女士再次提讼,要求确认前夫同罗某签订的《房屋买卖三方合同》无效。已经输了一场官司的罗某,为了向法院证明自己对于这套房屋属于“善意取得”,提交了张、刘二人的身份证及结婚证复印件、承诺书,以及上场官司开庭时海淀法院的询问笔录等证据。

其中,银行的承诺书上记载,售房人及共有人同意将房屋出售给购房人。买卖双方向银行提交的全部文件均为真实、合法、有效的,不存在隐瞒、欺诈、伪造等不实之处。承诺书后,有张先生、刘女士及罗某3人的签字。

对于这份承诺书,在上一场“阳合同”的庭审中,卖主张先生承认自己同罗某去银行办手续时,“找了别的女人代替前妻去的,前妻并没有去签字,她对卖房一事不知情。”而罗某也表示,看过刘女士的身份证,也见到了“刘女士”,但不确定自己见到的真是“刘女士”。

法院审理后认为,罗某在购房过程中存在过错,且在购买该处房屋并办理产权证的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未尽到买受人的审查义务,其行为侵犯了刘女士的合法权益,一审判决《房屋买卖三方合同》无效。

对此,罗某不服,上诉至北京市一中院。二审过程中,罗某依然无法提交相关证据证明刘女士知晓卖房一事并亲自前往银行签字。近日,一中院经审理认为,夫妻一方无权私自处分夫妻共同房产,而张先生同罗某签订的《存量房屋买卖合同》已被法院判决认定为无效,且罗某取得的房产证也已被撤销,因此罗某不构成善意取得。

最终,一中院终审判决张先生同罗某签订的《房屋买卖三方合同》,因侵犯他人共有财产被认定为无效。

上一篇:刘彭芝校长的引领与担当 下一篇:父母没有义务供你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