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培养方法

时间:2022-08-06 07:55:52

探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培养方法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等职业学校作为向社会提供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能否采取有效的就业软实力培养方法对于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数量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然而,毕业生的能力却无法社会的需求,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培养属于职业教育的重点任务之一,高等职业院校应当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

关键词: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应变能力

当前,社会上的各种企业经常出现定单减少、裁员的现象,直接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在此情况下,毕业生的个人能力就决定着自己是否能在一个公司持久发展。相较于国家重点大学,高职学生的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偏低,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其能力的高低与学生自身离不开关系,也与高等职业学校的培养方式有关。学生就业软实力低的主要原因是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应变能力低、敬业精神差等,就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专业素质,还有心理素质,当前的高等职业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无法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

一、当前高等职业学生就业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在平时的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的不够完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设计比例不协调,再加上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较差,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未能将专业知识充分应用到工作当中。大多数高等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对于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践操作,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在就业时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缺乏基本的职场道德素质

职场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其中,职业道德素质关乎着学生一生的发展,是学生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任务之一,只有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形成习惯与人生观,实现自身的价值。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缺乏主要是诚信、奉献精神的缺乏,具体表现为: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对个人简历的部分内容进行伪造,编造虚假的荣誉欺骗用人单位,并随意毁约,无视用人单位的利益损失;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追求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做比较累的工作,但是却希望有更高的薪资待遇,只顾个人利益,没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然而,大多数用人单位更看重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毕业生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三)缺乏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无论是在求职环节还是在工作的时候都对毕业生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求职时,毕业生的应变能力可以适应用人单位对自己提出的各种要求,给用人单位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毕业生的应变能力可以帮助自己应付在工作遇到的难题,保证自己在职场中获得较好的发展。但是,当前的大多数毕业生所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明显不足,在求职时对于用人单位提出的比较简单的问题依然不能很好地做出回答,对自己缺乏信心,无法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反映能力较差。

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培养方法

(一)充分引起高职院校学生对就业软实力的重视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是就业软实力培养的主体,高等职业院校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就业软实力,首先要做的就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就业软实力的重要性。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建设,利用自我评估与他人评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的诚信意识、经验精神和应变能力等能力。高等职业院校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又要调整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就业软实力的建设当中,充分发挥着自身的潜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强自己的自律能力,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不断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法,使学生在学校里面就能体会到今后的职场生活,以使学生在就业时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调整专业结构,将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充分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培养学生素质作为教学目标,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改善教学内容;以道德素质教育带动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建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一些校园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等。

(三)以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学生与社会需求的衔接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入社会,了解自己在今后的职场生活中应当怎样为人处事,通过志愿活动、假期打工、实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与社会需求的衔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的工作内容,自觉履行岗位职责。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增强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应变能力,使学生在进入职场时缩短适应时间,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减少学生被辞退的几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等职业院校应当着眼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提高学生的就业软实力,为社会提供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易新河.对高等职业院校“软实力”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123-124.

[2]王丽媛.论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3,13:82-84.

[3]虞希铅、李小娟.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核心软实力提升对策研究[J].前沿,2014,Z6:182-184.

[4]谢辉、赵伦芬.浅谈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J].当代职业教育,2011,03:29-30.

上一篇:浅谈篮球课余训练中的问题 下一篇: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