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研究

时间:2022-08-06 07:07:5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研究

摘要:一些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迷茫,马克思主义理论淡化,政治信仰多元化、功利化等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是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形成的,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针对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分析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透彻分析一些不容回避的敏感问题,使大学生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的状况

(一)信仰的多样化、多元化

所谓信仰危机,是信仰者在巨大的社会变迁面前,面临着无法解脱的困惑,逐渐对原有的信仰产生怀疑和动摇,直至全面崩溃以及没有信仰的一种精神意识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不断呈现,各种理论交互在一起,使我国的信仰形势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多种文化也共生存。这就导致人们的信仰会吸纳众多理论,从而变得复杂多变、难以捉摸。主流信仰有被模糊化、边缘化、复杂化的趋向[1]。

(二)信仰的功利化、物质化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盲目性无形中亵渎了人们的信仰,给人们的信仰贴上了功利化、物质化的标签。信仰功利化的实质是以市场价值取向取代人生信念取向。市场经济的繁荣,激活了人们感性的物质需求。在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很多人看来,只有“获利”,只有“有所得”,只有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的东西,才值得去信仰。许多大学生只看重物质价值,而轻视精神价值;只追求个人价值,而漠视社会价值。这样就使信仰失去了对社会发展和人生导向的神圣性,世俗地消失在功名利禄之中,信仰也失去了对社会、经济运作情况的理想审视功能,从而使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在人性层面上因缺乏约束而放任自流。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的成因

(一)主观因素

大学生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这样他们易于接受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持怀疑、批判、否定态度的新生事物,也非常愿意积极地加入其中。因此,当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新生事物时,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指导,他们很可能不知所措或者做出错误的选择,于是转而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动摇信仰以至信仰崩溃,或者形成了错误的信仰,这些都表现出严重的信仰危机。其次,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从心理上v,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许多过渡状态的矛盾性。加之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长大,狂妄自大,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自以为是,行动上我行我素,易于偏激,缺少克制,往往表现出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二)客观因素

我国社会总体上是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的局面。“但任何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 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2]。因此,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政治上,由于政治体制改革与完善的滞后,民主法制不健全,权力介入了资源的配置,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党群关系渐行渐远,部分党员干部经受不住考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迷失了方向,,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文化上,我国的优良道德文化传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以弘扬。不少大学生崇尚西方文化,大学期间的主要精力花在了对外语的研习上,而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屑一顾,鲜有研究者,这不能不说是舍本逐末,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目前,各高校仍在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表现为教学内容脱离现实,对学生非常关注、深感困惑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避而不谈或谈之甚少。其次,重视道德原则规范的传授,忽视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与道德行为的养成,忽视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这就大大降低了学校德育的实效,使得大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

三、重铸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对策思考

对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危机,应当针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观。认识与理解是信仰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个人对此全面认知和广泛认同的基础上的科学信仰。思想理论课作为传播与教育理论知识的媒介时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对于马克思主义应当作出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当代注解,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的坚信不疑,坚定不移,确信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才能实现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这就需要我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能够向学生透彻分析不容回避的敏感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与信服力。

(二)加强信仰教育的社会环境建设

信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政治教育中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又有赖于外部社会环境的支持。因此,在改革开放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努力克服各种消极因素,积极创造有利于信仰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当前,我们要做好几件事:其一,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性,把廉政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都要坚决反对腐败,严惩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果取信于民。其二,要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影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且还危及到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我们要批判地吸收、借鉴全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建立科学的政治体制和机制。其三,我们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执政党应当依法执政,不能享有法外特权,而应该将党的意志通过立法机关制定法律,上升为国家意志;遵循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各级政府应当依法行政,这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迪.论大学生的信仰危机[J]. 成功(教育),2008(9):17.

[2]王玉梁.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M].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1.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

上一篇:CMA―ES算法优化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模型 下一篇:浅谈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