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周媒体 第17期

时间:2022-08-06 05:05:44

双周媒体 第17期

1 中国工人崛起

【英】《经济学人》7月31日

廉价劳动力一直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基石。去年,1.3亿中国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是1348元人民币,是美国工人的1/20,但这已经比2009年上涨了17%。随着中国内陆工厂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工人更愿意在距离家乡很近的地方工作。工人正在变得越来越难找到和留下,中国农村大约还有7000万潜在劳动力,但是,劳动力供应不是无限的,从明年开始,15~29岁的人口数量将急剧下降。而且按照中国人的说法,他们更不愿意“吃苦耐劳”。

沿海的缺工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工人的耐心也在―点点丧失,工潮的出现就是明证。对此类事件,政府的态度比以往宽松,这表明:政府不愿因为打压工人而被国际媒体穷追猛打;中国并不担心会吓跑国外的投资者。同时,政府也意识到中国经济过多地依赖于国外投资而不是本国消费的不利之处。

在廉价劳动力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必须增加技术型工人的供应。这就需要―支稳定的劳动力队伍,能与雇主长期合作。为此,政府需要放松对户口的限制。

―直以来,富裕的西方世界十分需要中国廉价劳动力。一项统计显示,得益于中国廉价商品的进口,与中国的贸易每年为每户美国家庭带来1000美元额外收入,同时帮助西方维持了物价稳定。现在,中国工资上涨也将开始向西方输出通胀。但现在,通缩是比通胀更大的威胁。中国工资上涨和美国―直要求的人民币汇率上涨有相似效果,会减少中国的贸易盈余,刺激消费。这会帮助世界经济回到充分就业。

2 被割鼻的妇女

【美】《时代》8月9日

本期《时代》杂志封面是一名鼻子被割掉的阿富汗,她叫艾莎,18岁。事发在2009年,艾莎不堪被夫家当成奴隶长期遭受凌虐,离家出走,她丈夫向指控她逃离家中的行为“让家族蒙羞”。艾莎因此被丈夫亲手割掉了鼻子与双耳,最后被遗弃在山区,打算让她自生自灭。像艾莎这样的遭遇在阿富汗并不罕见。目前,阿富汗政府正在实施所谓的和解计划,预计将和交换许多和解条件,女权问题恐因此被极力打压。这让阿富汗妇女们纷纷担心自己将是这场“和平交易”的最大牺牲品。

3 美国经济看不懂

【美】《商业周刊》8月2日

6月份,世界大企业联合会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了9%,此前标准普尔500消费指数下降了11%,住房价格已经连续8个月下跌,失业率也依然在两位数上徘徊。但在全美最大的购物商场――明尼苏达州的美国商场,现在却挤满了喝着昂贵咖啡、拎着各种昂贵电子产品和鞋袋的购物者。今年以来这里的销售额已经增长了9%。当下,美国已形成了消费错乱的市场:人们―方面在高端消费品上挥霍和炫耀,另―方面却减少优质日用品的开支。市场格局是泾渭分明的廉价和奢侈品之分,与传统定式截然相反的怪异消费行为比比皆是。经济无规律可循,市场的波动幅度比以往更大。

4 墨西哥湾的教训

【美】《国家》8月2日

小布什政府以来,美国政府的能源政策是减少限制能源产业的条条框框,以鼓励能源公司开发出更多的油、气和核产品,并提出要开采阿拉斯加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石油。也就是说,单靠节约已经难以渡过能源危机,只有增加开采才是上策。奥巴马上台以来,也试图松动对开采近海石油的限制。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表明,这条路行不通。美国需要一个全新的国家能源政策:减少对石化燃料的过分依赖,建立环境友好型的新能源体系。

5 不均衡复苏

(台湾)《商业周刊》明1日

全球的经济环境,已从一年前的政府大规模支出救市,转为各国政府纷纷缩减财政开支。原因是近来的欧洲债信危机,使各国政府对赤字、举债的政策转趋保守,随着政府救市手段退场,民间消费力将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欧、美、中、日这四大经济体占全球GDP比重高达75%,对这四大经济体民间消费状况的调查发现,中国消费力正在崛起,消费力道比预期中更大;美国经济触底后等待消费者信心回升,但消费力道仍未回到正轨;而欧洲将面临政府预算大砍后的更大经济衰退压力,就像日本一样仍在通货紧缩边缘挣扎,欧洲、日本的消费力量有极大的下滑压力。全球经济在国退民进后,正呈现重亚、轻欧美的结构,是一个不均衡的复苏时代。

上一篇:让农民工市民化 下一篇:中国特色的名人故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