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6 03:52:15

【摘要】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住院确诊的6个月~3岁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均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6%; 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利巴韦林;小儿支气管肺炎。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8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儿100例,均符合第七版《儿科学》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在6个月~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在病情程度、性别、年龄、病程、辅助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c-反应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止咳、化痰、平喘等,同时根据药敏试验加用抗生素。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0.6毫升/(千克.天),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7天,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10~15毫克/(千克.天),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7天。对比观察两组治疗7天的疗效。

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7天内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喘息症状消失,肺部音消失,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复查正常。有效:7天内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喘息症状明显减轻,肺部音减少70%,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复查基本恢复正常;无效:7天内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或3天内病情无明显好转而改用其他药物治疗。以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率。

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二、结果

1. 治疗组:治疗7天显效4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不良反应:治疗组在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过程中,有1例出现胸闷,调整滴速后好转。对照组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轻度腹泻,对症治疗后好转,均未影响治疗。

三、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听诊均可闻及湿性音,胸部X线检查异常,血常规、c-反应蛋白异常。引发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原菌多是细菌或病毒,部分为混合感染。热毒宁注射液由青蒿、金银花、栀子3味药组成,具有清热、疏风、解毒的作用。有研究显示,热毒宁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热毒宁注射液中3味中药的单体及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对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EV71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轮状病毒均有抗病毒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热毒宁注射液中的某些天然防分子与病毒表面的某些特征部位结合,改变病毒表面蛋白结构,扰乱病毒的核酸复制或阻断病毒的蛋白表达,也可直接进入细胞,对细胞的基因表达和代谢发挥调节作用,同时刺激Hep-2细胞分泌分子活性物质(如干扰素等),抑制病毒增殖甚至杀灭病毒,达到抗病毒作用。热毒宁注射液解热作用较强,其机制与降低脑脊液中及血中 CAMP含量和IL-2的含量有关。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物,但其毒性较大和近年来对其疗效的争议[2],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极大地限制,其不良反应有贫血、白细胞下降等,甚至有致畸作用,所以在儿科应用上应慎重。

本研究表明:热毒宁注射液对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疗效较好,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3.

[2] MichaeI G,Ison A,JohnMills B,et al.Current research on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s [J].AntiviralResearch,2002,55:227-278.

上一篇: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输血标本的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