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案

时间:2022-08-06 03:45:40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案

组工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时期,党委和组织部门要以贯彻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为契机,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流的组织服务和组织保证。

一、丰富内容,突出一个“实”字,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实践证明,教育培训内容实实在在、针对性强,是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的关键。确定新时期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必须牢牢把握组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需求即共性以及组工干部素质提高的需求即个性。一是把握共性,贴近新形势下组工干部队伍的实际问题来确定教育培训内容。组织部门的共性是每个组工干部共同遵守的准则、努力的方向或应共同具备的素质。新形势新任务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组工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能力素质上还存在不适应和不符合的地方,因此,要及时建立、补充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数据库,逐步完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要着眼于增强组工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念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扣时代脉搏,选取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作为教育培训的内容;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加强形势教育,举办热门专题讲座,增强组工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要着眼于提高组工干部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水平,选取“六个组工”、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作为教育培训的内容。要着眼于提高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选取基层党建、干部工作、调查研究等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等作为教育培训的内容,聘请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给组工干部作学术讲座,解决组工干部知识老化、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消除“本领恐慌”。二是尊重个性,贴近组工干部个人实际来确定教育培训内容。组工干部个性有差异,能力有高低,岗位职责有区别,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各有不同。教育培训内容要围绕能力建设这个重点,按组室、部龄、岗位、分工及业务熟练程度的不同,精心制作培训模块,让每个组工干部按需要“吃点菜”。要把非权力因素的相关内容纳入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防止因领导者的素质、修养、能力、关系等非权力因素的不胜任而导致的领导失效问题的产生。近年来,我县按照培养与时俱进的高素质干部的要求,根据组工干部岗位的不同,以他们的需求为导向,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做到了“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教什么”,找准了“供”与“需”的结合点。

二、创新方式,注重一个“活”字,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形式是连接教育培训与实际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形式活则教育培训的质量高、效果好,推动工作又快又好,形式呆板,则不能达到提高组工干部素质、推动工作的目的。形式上求“活”,主要是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培训的方法要活。要一改过去“填鸭式”的教育培训模式,多运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对策研究、双向交流、开设论坛等方法,创造条件增强干部与干部、干部与领导、领导与领导间的交流互动,提高组工干部的参学热情。近年来,我县针对某个专题或某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开设组工论坛,让组工干部以“假如我是部领导或假如我是组室负责人,我会怎么办”为题,上台发表见解,促使他们由被动受训变为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参训热情。二是教育培训的方式要活。主要做到“三个结合”。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聘请党校教师以及执政经验丰富、带班能力强的部门领导讲课,提高培训的层次和质量;组织干部外出参观考察,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强干部搞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内训与外训相结合的方式,部里实行菜单式选课,模块式教学,学分制考核,加强对干部基本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选派干部到上级组织部门跟班学习,既加强上下沟通又培养干部。采取内部轮换岗位与下派基层锻炼相结合的方式,让组工干部经过多种岗位的锻炼,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组织工作的“多面手”。三是教育培训的手段要活。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电化教育、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育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对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限制,有效解决工学矛盾。

三、健全机制,把握一个“新”字,增强教育培训的主动性

当前,无论是组织部门还是组工干部,对新形势下加强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态度淡然的情况。从组工干部自身来看,有的干部认为自己是“管干部的人”,不需要深学问,因而缺乏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有的标准不高,学习不够刻苦,钻研不够深入,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从组织上来看,有的认为组工干部素质较高,不用培训,有的以任务重,人手紧为由,不愿派干部参加学习培训,使许多原本素质较高的组工干部在知识积累方面出现了严重透支现象。因此,教育培训的机制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组织部门的施教主动性和组织部门的施教主动性。当前,应健全以下三大机制。一是创新调控机制。实行教育培训宏观管理制度。县委要全面贯彻实施《2001—2005年全国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培训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教材、质量等做出科学规划。同时严格纪律,落实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目标和计划任务。二是创新责任机制。建立领导责任制,在县委班子和组织部门内部按照“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落实”的原则层层明确责任。石门县委建立了从县委组织部长到县委组织部各组室负责人的“一条鞭”式责任制度。组织部长、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各组室负责人各负其责,确保了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进度和效果。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坚持教育培训与提拔使用相结合,积极解决组工干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对那些参与教育培训热情高,又有真才实学的组工干部,要及时提拔大胆使用,树立一种正确的导向。同时,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定期轮训制度、集中学习制度、调研制度、定期考学制度等,对组工干部参学情况严格考核,严格督查,严格奖惩,实行奖优罚劣,使组工干部学习之弦不松,学习动力不减,特别是通过考试让那些“撞钟”的“和尚”坐立不安。

上一篇:音像产业发展战略 下一篇:农村文化市场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