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时间:2022-08-06 03:20:38

试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是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了一定的质量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成为业内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规范建筑企业管理,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就是确立工程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为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设计文件、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它是一个组织全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其主要特征如下:①管理方式的复杂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要规范的内容很多,包括施工人员的管理、建筑机械的调动、施工工艺的确定、建筑材料的采购与贮存,不可预料的自然因素也会给工作带来很多困扰。②管理内容的不确定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规范的过程,因为建筑工程不像流水线施工那样固定生产,而是不断地处于不同环境中,变动因素很多。③质量缺陷的隐蔽性。建筑工程一般采用模块化施工,层层施工,前一项工程的质量缺陷可能被后一项掩埋,发现问题不易,处理问题更困难。

2、施工质量管理原则

对施工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进行项目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2.1 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市场经济经营的原则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房屋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年限较长,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工程在施工中应自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2 以预防、预控为主 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质量的有效措施。

2.3 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2.4 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尽管我们的建筑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我国房地产事业和基础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其中也包露出很多的问题。不良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对社会和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也给承担相关工程的建筑企业留下了阴影。这些质量问题笼统的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企业质量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理念,没有建立有效地质量控制体系。

3.2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制约。除了政府下发的《建筑法》,相关的建筑企业没有形成更为详细的、适合自身的内部规章制度,无论是宏观或是微观的监管都得不到落实。

3.3建筑材料的选购和使用不严格。建筑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如果材料不达标,那么后续的工作就没有建设的物质前提了。现在的建材市场鱼龙混杂,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充斥其中。

3.4施工工序没有层层验收。建筑工程的建设,是分步施工,模块化施工的结果。按照相关的工程建筑规范,每一项子工程完工后,都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工程。这样做耗费一定的时间,所以有的建筑企业干脆省略了这个步骤,使得质量缺陷被隐藏,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质量问题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它牵涉到整个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与公共安全,因此,有必要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利于从整体上掌握建筑工程的建设方向,确保建筑工程按时按质完成,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优化质量管理水平,对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4.1完善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完善施工方案的编制

施工方案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指引,没有科学的工程方案作为参照,整个施工作业是难以完成的。在施工方案编制时需要关系到的内容包含全部施工环节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策略、质量检测等等。而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这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是最核心的部分。在编制设计方案时必须把技术作为重点参考,对于存在的施工难题、经济效益等问题,需在方案设计环节给予正确控制,全面实施有效的技术、工艺、操作、管理、经济等措施外维持良好的工程质量。

(2)完善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

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必须具备的作业工具,其能够完成许多人工无法处理的施工问题。第一,保证设备运用准确,这是机械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于使用到的机械设备,操作者必须要熟悉其具体的使用性能、操作标准、控制方式等等,若对于设备的操作准则要求未能全面掌握则进行操作施工,则造成的问题将越来越多,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巨大的阻碍。这就需要工程单位定期对操作人员加以培训,提高其专业的操作技能,对于机械设备能够及时调控操作。第二,定期搞好设备维修,这是机械管理的基本要求。当一天操作任务完成后需安排专业人员对设备清理维护,其能够对设备的工作效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必须要结合设备的实际情况,综合采取清洁、、紧固、调整等措施,对设备加以全面维护调整,使设备的使用时间更长。

(3)控制建筑材料质量

材料是构成完整建筑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材料是无法达到预期建筑效果的。对材料质量的审核需要尽早进行控制,工程单位可积极搞好源头控制,选择专业的采购人员以把握好选购材料的质量,尽早鉴别出各种材料的优劣。而作为材料的生产厂家生产则要对材料准确标注信息,不得出现错误出售材料的问题。当材料被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其应当安排检查人员对合格证、性能表格等加以检查核对,出现异常问题需及时申报处理。尽可能对材料实施二次鉴定,查出不达标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

(4)严格分包制度

承包制度是目前整个建筑行业普遍采取的施工方式,这种形式主要是工程总承包商或主承包商将总包的工程项目,按专业性质或工程范围分包给若干个分包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组织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共同考核承包商的实力,如:建设单位指定的分包商的承包能力,确保其有能力去担当施工责任。此外,还需要对分包商的资格文件、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等内容详细考核,对于其内部的施工人员应该达到从业资格要求,机械设备能力及施工经验等都是考核的重点。只有当这些指标都合格后,才能将工程交由分包商实施。

4.2 完善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1)开展技术交流

技术交底对于建筑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作用在于保证参与项目施工的人员能够从多方面了解工程的要求,如:设计情况、结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等,为工程项目的设施做好足够的准备,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操作达到理想的状态。技术交底是一项经常性的技术工作,有时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形式合理选择。项目经理根据施工进度,分阶段向工长及职能人员交底;工长在每项任务施工前,需对各个队伍组长交代清楚。技术必须参照多个方面内容,如:设计图纸、施工组计、质量检验、验收规范、操作工艺等,可根据需要结合图表、实样、现场示范操作等综合反映问题。

(2)完善工序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控制措施则需要坚持把工序质量控制当成核心,对每项施工工序积极完善的原则。这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时由每个小部分组成,每道工序都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而各道工序的组成结构都涉及到了人员、设备、材料、方案、环境等等,控制施工质量时也必须要围绕这些因素开展工作,从而准确把握好质量的控制点,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来加强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并且参照科学的质量体系、质量检查制度,对不同项目的施工工序给予改善,特别是针对工序中的关键的结果与位置重点改进。对于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必须要预想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判断分析后实施预防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把问题得到解决,维持每个工序之间的持续结合。施工时需保证良好的工序交接,对程序内容及时讲述清楚,从根本上加强质量控制。

(3)加强成品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对已完工的分部或分项工程,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就会造成损伤,有些损伤难以恢复而成为永久性缺陷,从而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产品保护工作主要抓施工顺序和防护措施两个主要环节。按正确的施工流程组织施工,不颠倒工序,可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污染前道工序,如地下管道与基础工程配合进行施工,可避免基础完工后再打洞挖槽安装管道,影响质量和进度。通过采取提前防护、包裹、覆盖和局部堵塞等产品防护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损伤、污染、堵塞。此外还必须加强对成品保护工作的检查。

(4)加大检查力度

鉴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在施工前期采取必要的准备措施能够保证操作秩序的顺利进行。工程技术、作业人员应该尽早达到施工现场,熟悉周围的环境,仔细研究工程图纸后,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布置准备。而检查工作则是针对违章操作、设计违规、规范缺缺失、治疗过差等问题的提早发现,一旦检查出存在这类问题后在必须要及时告知处理,避免给整个建筑施工造成质量损坏的影响。而对于工程的核心环节,则需定期实施检查审核处理,尽早发现建筑质量存在的问题,维持施工质量处于标准状态。

(5)控制施工环境

环境因素对于建筑工程的影响是巨大的,且环境涉及到大自然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气象、温度、湿度、空气流动、太阳光照等等,这些细小的方面常会觉得施工的方案与操作技术;若根据空间学角度看,每个施工工序都是环环相扣的,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能把握好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以免破坏了下面施工的环境。另外,当工程施工处于温度过高、过低环境时也会给施工造成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严寒、炎热、梅雨等天气,工程单位必须要实施季节性施工保障策略,防止建筑物因温度过低因素造成冻害、干裂、冲刷等问题。工程单位领导需要做好责任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的情况及时监督巡查,积极贯彻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引导操作者文明施工,避免施工引起太多的污染问题,这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消耗的有效措施之一。

4.3完善事后验收

当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需要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工程验收包括了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以及单位工程的验收。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要安排检验员对建筑内部的各个位置情况审查,如:结构形式、材料安装、墙体构造等方面都是检查的重点工作,是保证建筑正常使用的要点。对于工程质量进行验收时,其重点在于对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组成构件性能进行验收,可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建筑性能进行检测,保障建筑程参数指标达到标准后再正式投入运用。对出现不符合标准的建筑物需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安排处理,结合施工图纸详细分析原因,再从根本上处理好建筑质量问题。

另外,在建筑工程验收时要坚持按照竣工标准。由于建设工程项目门类很多,性能、条件和要求各异,因此土建工程、人防工程、桥梁工程、铁路建筑安装工程等都有相应的竣工标准。达不到竣工标准的工程,不能算竣工,也不能报请竣工质量核定和竣工验收。例如土建工程的竣工标准规定,凡生产性工程辅助公用设施及生活设施按照设计图纸、技术说明书、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工程质量符合各项要求,在工程内容上按规定全部施工完毕做完,内外抹灰完毕;建筑物、构筑物周围2米以内场地平整,障碍物清除,道路及水道畅通。对生活设施和住宅等工程除上述要求外,还要求水通、电通、道路通。

5、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的命根子,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才能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快速发展,创建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李祥申.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中州建设,2010.

[2]赵锐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探讨[J].山西建筑,2007.

上一篇:水泥厂特种设备施工的告知与验收及施工管理 下一篇: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汉十高速公路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