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是不能忘记的

时间:2022-08-06 03:17:45

摘要:《爱,是不能忘记的》书写了一种“镂骨铭心”的爱,在这份感人至深的爱情背后,折射出当时社会制度对爱情观的影响,也反映出作者的叙述立场和态度。本文试从分析作品书写的“爱”的特点出发,以探寻此作品的情爱叙事特点。

关键词:情爱叙事;精神恋爱;政治规约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036-01

爱情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话题,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它的身影,人们渴望爱情,追寻爱情,在爱之歌曲的低吟浅唱中领略它的激荡平和,感受它的甜美苦楚。对于爱的体验,女性往往有更有敏锐的感受力,她们在细腻的笔触中诉说爱的韵律。作为80年代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张洁别具才情,在她的作品中全力于爱的书写。对于诸多女性而言,爱是信念与救赎,张洁把此岸与彼岸的涉渡之舟系在爱的绳索之上,于是,我们在她的作品中感受到那一份沉甸甸的爱的重量,《爱,是不能忘记的》书写的便是一种“镂骨铭心”的爱。

一、爱之深,爱之纯

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这一作品叙说了一对男女相爱不能相守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至真至纯甚至远离了身体的物质性存在。在小说中,女作家钟雨深爱着一位老干部,老干部在年轻时出于革命情谊和战友的女儿结了婚,相爱的两个人无法相守。钟雨和老干部严格地恪守着传统道德,他们相爱了一生,却几乎连手都没有牵过,老干部去世后,巨大的悲痛向钟雨袭来,怀着对他的挚爱,她坚强地安度完余生。

钟雨和情人为了见上对方一面煞费苦心,可是真的不期而遇了,却又躲避对方匆匆离去,这仓促的一次会面也足以让她失魂落魄。钟雨把写着“爱,是不能忘记的”笔记本当成情人的替身,用书写日记的方式与他倾心交谈;她把他送给她的契诃夫小说选集奉为至宝,对着那套小说集凝神相望,仿佛是在与他会面;她从外地出差回来时不让女儿接站,宁愿孤零零地站在月台上,为的是在幻觉中享受他来车站接她的那份幸福;她常常出神地望着窗外的柏油小路(那是他们一生中唯一一同走过的小路),常常一人静默地在柏油小路上来回地走着,哪怕在天气恶劣时也是如此,也许她期待他的灵魂前来相伴。

二、爱之重,爱之痛

也许,在钟雨看来彼此心意相通就是最大的满足。但是,在钟雨和情人深爱的背后,分明背负着一种沉痛,和这种圣洁深沉的爱一样,这种深切的痛同样“镂骨铭心”。张洁这种于“爱”的全力书写,洗去了欲望的“不洁”,洗去了俗世的烟火,甚至也洗去了身体的存在。“张洁所谓的‘爱’,是一种贡奉,是将爱人置于心之圣坛上的膜拜――‘无穷思爱’;它是无穷的给予永不索取;它是‘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张洁此作中全力书写的“圣洁之爱”虽然美丽,却很沉痛,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灵与肉的分离,爱情与婚姻的对立。这种“圣洁之爱”是一种脱离了身体的情爱,这种爱通常被称为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它注重追求心灵的沟通而摒弃的需求,高扬精神契合的欢愉而贬抑肉体接触的享乐。在小说中,主人公的爱算得上纯粹的“精神恋爱”,这份爱深沉伟大,但似乎没有一分欢愉。“我觉得那简直不是爱,而是一种疾痛,或是比死亡更强大的一种力量。”情爱作为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最为深刻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与体验,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总体而言,情爱关系呈现为情爱交融与情爱分离,生生地割裂了情爱交融的自然属性,不管这爱多么纯粹圣洁,这种爱注定是残缺不全的,注定充满了苦楚伤痛。就像娇艳的鲜花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滋养,抛开身体的情爱只能成为一朵萎败的玫瑰。

三、政治伦理规约中的情爱叙事

《爱,是不能忘记的》之中的男女主人公心灵相通,即使是生与死的距离也没能把他们的爱分开,但在他们的身体间却隔着巨大的厚壁障,这无法逾越的鸿沟便是关于婚姻的道德意识。在这根深蒂固的道德意识背后,其实是长期在政治伦理规约下形成的身心对立的潜意识。在传统社会里,人们大多数时间所接受的规训和惩罚都是反身体的,并在身/心二分法的指示下,把心灵和高洁相连,将身体留在黑暗之中。而在过去不久的那个充分政治化的时代,要求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与之相配的政治化的身体。权力和社会只承认心所代表的思维和理性,而将肉身等同于罪恶和污秽,它扼杀的是个体的自由、私人的空间、真实的人性。公共场合中的人都要扮演成一个没有身体的人,而只留下火红的思想和昂扬的斗志。

长达十年的“”时期,除少数地下文学以外,主流文学基本上属于“无爱文学”。即使到了变革后的新时期文学,在其初期仍受着政治伦理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女性的书写者,在其情爱书写中剔除了身体、欲望,使爱情成为一种理想主义的乌托邦所在,成为一份纯净的精神盟约。张洁在这个涉及婚外情的爱情故事里,书写的是绝对纯洁的、剔除了身体欲望的心灵之爱。和同时期大多作品一样,这一作品的情爱叙事从属于政治伦理规约叙事,高扬了圣洁的心灵,放逐了身体,剔除了情爱关系中源远流长的权力关系模式,从而在精神伴侣的想象中确认一份平等的心灵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洁.张洁小说剧本选[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上一篇:清乾隆珐琅彩陶瓷艺术作品鉴赏 下一篇:浅析表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