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8-06 01:37:45

地市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 地市职业院校一般具有大致相同的办学历史、资源禀赋、发展历程。本文以地级市咸阳市举办的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分析该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此类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思路。

Abstract: Reg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generally have the roughly same history of running schools, resource endowments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This paper takes the Xian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Xianyang C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ideas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evel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地市职院;创新创业教育;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

Key words: regional vocational college;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Xian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196-03

0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上个世纪八十年轫于西方的一种教育思潮,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未摆脱低迷状态,知识经济持续发展,全球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核心作用不断得到强化。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大国,在飞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这决定了我国原有的以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为代价的旧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要以科学技术来撬动新的增长点,创造新动能。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这场攸关世界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变中,高等职业教育大有作为、责无旁贷,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六所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的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它们因区域而生,理所当然应该在新常态下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支撑。

1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促进内涵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学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设立创新创意、就业创业教研室。在学院二期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中专门规划建设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园,从2016年起设立100万元专项基金,重点支持10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建院以来,学院也先后培养出仪祉农林学院毕业生刘兵兵,十几年前就创业成功成为身价千万的园林花卉公司老板;师范学院毕业生周伟艳,毕业后成了大学生村官,带领乡亲们制作景泰蓝工艺品脱贫致富,后晋升为副乡长成为公务员,在2014年10月召开的“关于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优化”座谈会上,向到会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汇报工作;电子信息学院梁宝,毕业后创办建筑企业,吸纳乡亲们就业,义务为家乡修路,另外还有建筑工程学院王芬等同学也取得创业成功。这些同学都在毕业后短短数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但客观地说,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总体创业人数较少,新创业的水平偏低。

2 地市职业技术学院“双创”教育的症结

当前,全国很多地方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搞得如火如荼,而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尽管与西安近在咫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但迄今为止,学院“双创”工作却举步缓慢,面临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难题。

2.1 “双创”文化氛围不够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部署要求,已经在2016级新生中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由于缺乏创新创业文化土壤,创新创业怎么抓?学院在思想认识上还不是很明确,在组织架构上还不是很明晰,学院设立了创新创业创意学院,与思想政治理论部合署办公,而且在思想政治理论部设立了创新创业教研室,但是学院又设立就业创业指导中心,隶属学生,同一个事情被分割在两个部门,没有理顺关系。并且没有形成明确的本土化的创新创业培养目标。

2.2 “双创”师资力量不强

地市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师资力量匮乏,现有教师队伍在人员结构和能力素质上都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这一点地市职业技术学院不要说和行业类公办院校没有优势可言,即便和一些省内民办院校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2.3 “双创”渠道还不通畅

目前地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创新创业的环境不是很理想,加上一些专业校企合作跟不上,学校和企业“两张皮”,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孵化器”即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创新创业教育难免雷声大雨点小,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取得实效落到实处。

2.4 “双创”服务能力还不强

目前,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院领导对“双创”心有疑虑,新成立的一些管理部门和机构缺乏应有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思路。一是学校现有的“双创”示范基地不多。二是学院还没有吸引一些大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专业化的众创空间。三是学院和一些驻咸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合作力度不够,未能打造出面向全体创业学生“双创”服务体系。

2.5 “双创”政策尚未完善细化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在政策实施上缺乏“最后一公里”政策服务;学院相关部门也奉行“闭关政策”,不能上门和相关企事业行业对接,使国家相关配套政策很好落地生根。没有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在完善细化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弹性学制管理、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政策方面需要不断改革完善,做好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3 地市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3.1 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

一般认为,学生修完学业,顺理成章地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天经地义的事,对于搞创新创业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此,必须尽快扭转整个社会的传统观念,大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传统的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向,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是就业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更新落后的创业观,突出对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能力的培养,并且一以贯之地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让学生马上创业成功,让所有学生创业成功,而是通过这种教育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创新创业的种子,等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一旦遇到合适的空气和土壤,这颗种子就能生根发芽,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3.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双创”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不能躲避责任,应该迎难而上,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培养方案个性化,增加实训课时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的毕业设计要紧密贴合实际工作需求,要改革学院科研体制和机制,让一些优秀学生多参与一些工程项目、科研项目,适当给与经费支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科研成果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激发创业热情。在实际教学中,要多采用案例式教学、项目化教学,教学组织采用学生分组结合实际项目形式,鼓励学生多深入企业事业行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行业生产工艺流程,熟悉行业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3.3 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和落实的,因此,培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须从课程体系改革入手。要积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根据社会发展和实际情况,及时修订专业教学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评价要素,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一是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开发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从课堂走向实际,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二是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建设一批资源共享的网络课程等在线开放课程。三是开设跨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专业单一向综合型转变。

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下一步,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要重视以下几种实践活动:一是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二是大学生科技发明大赛。三是校园大学生科技节。四是校园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广活动。五是未来企业家培养计划。

3.4 切实加强“双创”教育的师资建设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然而,目前地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授课教师大多从事理论教学,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历和能力,所以,地市高职院校当下最紧迫的事情就是加强教师“双创”意识和能力培养,创设各种条件,不断丰富“双创”授课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经验,另一方面,高校要立足于共享、开放的社会形态,积极引进社会各界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和投资家,构建校外双创导师团队,丰富学生的视野,示范和激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

3.5 构建多元平台助推 “双创”行动

目前,一些国家级示范职业院校已形成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紧扣学生的教育需求,创新思维,推出了“协同育人平台建设计划”,推进平合建设。实体平台和虚拟平台互为补充、相辅相承,有效整合人才、科技、资金、政策等各类分散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项目进行孵化,对一些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生给予表彰奖励,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3.6 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全社会支持的“双创”局面

近年恚职业技术院校不断推动内涵建设和质量建设,不断增强服务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在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互动、同频共振中,凸显出自身价值。地市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政府的“独生子”,地方政府理应大力支持职业院校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双方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是组建校地创新创业合作实体,促进教学成果转化,地市职业技术学院应该坚持深化改革和服务社会“双轮驱动”。二是深化校地合作与交流,共建学生就业创业和实践基地。三是突出专业人才市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尽管学院“双创”工作暂时还有诸多困难,但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2017年2月26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盛大开工,它是由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同建设的国家级项目,是西安交通大学落实“一带一路”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创新港包括科研、教育、转孵化综合服务四大板块,这个项目建成后,对与近在咫尺的咸阳职院的“双创”工作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带动作用。现在学院已经依托西咸新区等组团,加强和西咸新区创新创业平台合作交流,全力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保障,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体系当中尤其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当前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实施精准扶贫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地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众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当中,应该扬长避短、主动作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林元,吴加权.国内高职院校创业能力综述[J].黑龙江教育,2010(3).

[2]张明珠,马武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学周刊,2014(11).

[3]董筱文.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3(7).

[4]郭春娣.创业教育的探究与思考[J].中国就业,2007(9).

上一篇:高职院校宣传工作视角下的企业文化进校园 下一篇:硫酸盐腐蚀与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