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三防”工作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2-08-06 01:31:30

“一通三防”工作探索与研究

[摘 要]随着煤炭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煤炭开采强度逐渐加大,作为煤炭安全生产重中之重的“一通三防”工作变得尤为重要。结合煤矿生产实际,对煤矿企业尤其是小煤矿企业在“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造成的后果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问题的应对措施。以供煤矿企业工作人员及同行参考。

[关键词]“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D75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125-01

1 前言

随着矿井开采强度加大、深度递增,瓦斯治理、防突、地温地热等防治问题越来越严重,瓦斯治理技术不完善造成瓦斯超限、煤层突出危险性和自燃性预测预报的科学准确程度、工作环境适宜程度仍是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一通三防”问题必须进行以下攻关:地面钻孔施工工艺、套管结构、抽采技术应用范围、应用效果需要针对不同地点、不同煤层进行验证;突出煤层的科学预测预报方法需要探索,寻求消突新技术以解决采掘生产安全、高效的目的;矿压与矿井“一通三防”灾害之间关系需要研究;矿井大气压力与瓦斯涌出之间的关系;长距离通风工作面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稳定性研究;高瓦斯区、高应力区、地质异常区超产探测技术研究;松软突出危险煤层顺煤层长钻孔施工及安全保障成套技术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了对“一通三防”的进一步认识并提出了一些应对问题的主要措施。

2 对“一通三防”工作的认识

1)矿井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超能力生产。第一,一些非国有煤矿,为了自己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他们在矿井总风量不足、采掘工作面的风凉供给不够,实行微风或无风作业。第二,在有些工作面没有形成完整的通风线路,而进行采煤。

2)瓦斯检查制度执行不严,有的矿井只检查采掘工作面的瓦斯,而对井下密闭、机电设备存放硐室等用风地点不进行检查,而且对于那些已经废弃的巷道不能及时封闭;对于井下瓦斯日报程序不明确,较混乱,经常出现日报表上没有技术员签字、还有在一些采掘工作面瓦斯记录牌上不能准确的记录数据。

3)矿井局部通风管理混乱,通风安全设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主要表现为:在煤矿一些基础设施中比如风门、风桥、密闭等通风设施的质量差,不能满足通风要求;对于一些小矿井的局部通风管理较混乱。一些煤矿企业的主要进、回风联络巷中安设的风门往往存在“质量差、漏风大、不联锁、无反向风门”等问题。在井下由于种种因素,在风门处往往两道风门一起打开,造成工作面风流短路,采掘工作面无风作业。

4)煤矿的防尘工作进展困难,对于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由于国家更加关注煤矿职工的身体健康,煤矿企业也加强了对煤尘的防治工作,主要是通过对矿井职工的行政管理和对防尘设施的监察力度,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防尘,比如要求工人工作时必须带防尘口罩,并且安设一些防尘管道。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在一些煤矿企业工人工作时不带防尘口罩,有些防尘管道也是个虚设,经常是有管没水。

5)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不完善,使用不正常。主要表现为:矿井瓦斯监控系统出现异常,不能正常运转、传感器读数不准确,偏差太大、采掘工作面瓦斯传感器数量不足、安设位置不当、串联通风无任何安全技术措施等等。

3 优化“一通三防”各大系统防治并举

3.1 健全完善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安装了一套KJ66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测监控采、掘工作面的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速等环境参数,风门开关、风机开停,系统具备断电状态和馈电状态监测、报警、显示、存储和打印报表功能,能实现瓦斯、一氧化碳超限报警和24小时在线监测。

3.2 健全完善了防灭火束管监测系统

对井下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回风隅角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含量,每周监测1次。通过对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的确定和分析,及时预测预报监测地点的温度、气体变化趋势,为防治自然发火提供了科学依据。

3.3 健全完善瓦斯智能巡回检测系统

为加强瓦斯检查员的责任心,杜绝瓦斯检查员空班漏检现象,安装了一套瓦斯智能巡回检测管理系统,瓦斯检查员使用掌上电脑,对各瓦斯检查地点进行巡检,有效地杜绝了瓦斯检查员空班、漏检、弄虚作假现象,为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 综合防尘实现了自动化

目前,矿井所有的炮掘工作地点安装使用了高压远程放炮喷雾、扒装机喷雾,扒装机后跟自动净化水幕;所有的皮带机头、转载点安设微震动喷雾,并确保雾化良好;综采工作面安装综采随机联动喷雾和综采机负压二次降尘设施;主要迸回风大巷安设红外线自动喷雾,实现了防尘自动化管理。大巷水棚安装了自动加水装置,杜绝了架空线及过往车辆对人工加水造成的事故,保证了人身安全。

3.5 实行语音报警客观上防止违章行为的发生

风门、放炮、实现语音报警,盲巷前安装了红外线语音报警装置等,客观上防止违章行为的发生,为防止风流短路、放炮事故的发生、盲目进入盲巷创造了安全警示条件。

4 强化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夯实安全基础

在“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来指导安全生产,重点抓好井下现场管理,达到动态达标。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地位,强化责任意识、生命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和动态达标层次,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核心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突出重点,强化隐患的排查与治理。积极开展各种会战活动,实行旬检查、月验收制度,定期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检查,对查出的问题,现场及时落实整改,并对所属班组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程度的罚款处罚。

5 强化学习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素质

通防工区重点抓好人文环境建设、安全理念灌输和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不断强化工区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创新意识。通防工区利用每周二安全活动、周五业务学习时间,全面学习《全省煤矿事故汇编》、《煤矿安全规程》、《技术操作规程》、《矿井通风质量标准》、《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每天班前会学习《煤矿职工安全手册》,月底进行考试,考试成绩与工资效益挂钩,凡是考试成绩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享受效益工资,通过集中学习方式,采用正面讲述、现身说法、知识回答、电化教育、讨论发言等有效方法,增强职工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6 结语

“一通三防”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对于每一个职工而言,都要有居安思危,戒骄戒躁的观念,在生产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寻求煤矿“一通三防”更有效的管理方法,为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依靠着矿井职工对“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视,矿井在预防和处理瓦斯、火灾、煤尘等重大灾害方面的能力大大增强, 有效地提高了矿井安全管理水平,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承伟、李占军、张玉春,抓好“一通三防”全面提高矿井瓦斯治理水平[J],煤矿安全,2007.

[2] 范天吉.煤矿通风综合技术手册[M].长春:吉林电子出版社,2003.

[3] 张荣立,何国纬,李锋.采矿工程设计手册(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熊尚杰,1966年6月出生, 现任陕煤彬长矿业集团孟村矿业有限公司通风队监测副队长.

上一篇:有效开展风电场项目工程前期工作 下一篇:探讨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