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简单数学逻辑思维模式轻松突破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难点

时间:2022-08-06 12:39:49

巧用简单数学逻辑思维模式轻松突破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难点

摘要:目的:探讨用简单逻辑思维模式去突破地理教学中的难点。方法:简单的逻辑思维模式原理就是:A《=》B的正用和反用以及三个条件任知两个求第三个的正用和反用。结果:教学中有意识地去运用简单数学逻辑思维方式,老师就轻松突破难点,学生对难点问题也迎忍而解,效果良好。

关键词:地理教学;简单数学思维模式;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球运动、等值线地图等教学难点常常是老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效果却总是不尽人意,而且这些难点不同老师处理方式不同,学生掌握起来难易也明显不同,本人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并听取了同行的大量公开课、竞教课、考调课,总结出了“巧用简单数学逻辑思维模式轻松突破中学地理教学难点”的心得,也可理解为用地理逻辑思维轻松突破,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和完善,效果良好,现阐述如下:

一、简单数学逻辑思维模式原理

有的同学看到数学逻辑思维模式,就被吓着了,其实我们这里说的数学逻辑思维模式非常简单,就是连小学生都会的简单逻辑推理,常见形式表达如下:

(一)逻辑Ⅰ(最简单):

如:中国首都北京(40°N,116°E)

(二)逻辑Ⅱ(最灵活):

如: 3+2=? ,3+?=5; ?+2=5

实质:三个条件,任意已知两个,求第三个

推广:四个条件,任知三个,求第四个

二、巧用简单数学逻辑思维模式轻松突破地理教学难点运用实例

(一)逻辑Ⅰ数学思维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逻辑Ⅰ其难点主要体现在地理知识的综合性,不同地理要素间联系十分密切,关键是在平常的学习中要理清各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才能做到一环套一环的推导,推出需要的条件,从而完成题目。逻辑Ⅰ在区域地理中的运用就能充分说明:考题中最常见的就是定位,位置一定,一系列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就逐一推导出来了。

(二)逻辑Ⅱ数学思维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实例

若在地理教学中能很好地运用逻辑Ⅱ数学思维模式,地理教学的很多难点将会迎忍而解,地理教学中有很多难点知识的实质就是逻辑Ⅱ的思维模式,可惜很多老师都没能把这些难点转化为逻辑Ⅱ的思维模式去教,更不要说学生了,于是就导致学生常常学一类型,就只会这一类型,稍一变化就又做不来了,学生总感觉变化无穷一样,而逻辑Ⅱ数学思维模式才是真正把握了这些难点的实质,掌握了这种思维方式,一切变化就在掌握之中,就能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本人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分析了大量地理难点的实质,很多都能转化为逻辑Ⅱ数学思维模式,既把握住了实质,又能灵活运用,收到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逻辑Ⅰ与逻辑Ⅱ的联用又使很多难题变得更加灵活,现举两个典型的实例运用加以说明。

1、用逻辑Ⅱ数学思维模式轻松突破地球自转意义和公转意义。

(1)昼夜更替:昼夜更替看似自转三个意义中最好理解的,最简单的,其实变化是最灵活的,充分体现了越简单越灵活的特点,很多老师都没把昼夜更替讲透,导致学生不会做日照图的题,或学一类型,就只会这一类型,更谈不上灵活变化了。如果按逻辑Ⅱ数学思维模式来讲解,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从逻辑Ⅱ的思维模式理解为:三个条件,任知两个,可推出第三个,如下图。

我们这里暂时把这三个条件自命名为日照图三要素:自转方向、光照方向、晨线(昏线),尽管日照图有正侧视、正俯视,侧俯视、示意图等各种变化,但都离不开这三要素,奥妙就在于三个条件,任知两个,可推出第三个的变化。

(2)时差:由于地球的自转,全球产生了时间差异,对于时间的计算,也常常是教学的难点,从逻辑Ⅰ的思维方式理解为:已知一个地点的时间全球任何地点的时间(遇到算时间的题,只要能找到一个已知地点的时间即能完成)

从逻辑Ⅱ的思维模式理解为:

两个地点(经度),两个对应的时刻,四个条件,任知三个,可求第四个(方法是画数轴,东+西-)

(3)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逻辑Ⅱ的思维模式理解:

(4)用逻辑Ⅱ数学思维模式轻松突破地球公转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的变化(上图)

2、用逻辑Ⅱ数学思维模式轻松突破等值线的灵活变化。

逻辑Ⅱ数学思维模式,将使等值线的灵活变化变得易如反掌,如下图,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王树声主编:《中学地理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版.

[2]13院校协编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

[3]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2010.

上一篇:初中音乐乐趣教学刍谈 下一篇:当前大学生就业分层现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