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等待爆发

时间:2022-08-05 11:38:31

基因检测:等待爆发

迈基诺创始人伍建认为,基因检测的意义在于对某些疾病进行提前干预。

>> 基因检测:等待爆发 稳步改善 等待爆发 等待爆发的LBS 长安画派等待滞后性爆发 社区O2O等待爆发 大数据交易:等待爆发的时机 等待基因排序的生物 当代中国画:等待青年画家爆发 基因检测泡沫 基因检测再“开闸” 天赋基因检测 解析“基因检测” 转基因食品召唤转基因检测 传销披上“基因检测”外衣 检测基因,杜绝耳聋发生 基因检测热的尴尬 该不该搞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与癌症预防 让基因检测走入个人 “儿童天赋基因检测”背后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基因检测:等待爆发 基因检测:等待爆发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叶静")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迈基诺创始人伍建认为,基因检测的意义在于对某些疾病进行提前干预。

在18世纪,天花这种传染病让整个欧洲陷入恐惧。幸运的是,人们发现通过“种痘”可以远离病魔的摧残。

不过,当时由于卫生状况糟糕,“种痘”也让一部分人感染了其他疾病,比如梅毒,这使得一些地方甚至颁发了“种痘”禁令。但普鲁士国王却把英国的“种痘”医生请来,要求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撰写一篇宣传“种痘”知识的文章,供患病儿童的父母阅读。国王对反对者们呼吁道,“为了加快一项如此重要的事业以造福人类,困难应该使人振奋,不应该使人气馁。”

后来,一位叫路易・巴斯德的法国人解开了“种痘”之谜,使接种疫苗成为人类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世界上已经没有天花”。但人类对疾病的恐惧依旧存在,当下最大的医学难题是癌症。

2013年,以性感著称的好莱坞电影明星安吉丽娜・朱莉为了降低患癌风险而切除了乳腺,她就自己的故事写了封公开信,刊登在5月14日的《纽约时报》上。她在信中写道:“听到‘癌症’这个词,人们心中会生出恐惧与深深的无力感,但是现在已经有方法通过血液检测获知患病风险。我是BRCA1基因携带者,这种基因会导致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大幅提高・・・・・・当我了解到这一现实,我决定先发制人,接受预防性双乳切除术。”

在全球化时代,这封公开信很快传遍人类社会每个角落,也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基因检测这个概念。大众开始渴望知道,还有哪些基因有高致癌风险,在胃癌、肾癌、结肠癌等不同癌症里,是否存在类似的“BRCA1”。

众多美国妇女走进了医院,花费3000~4000美元检查她们是否有同样的基因缺陷,提供这一服务的万基遗传公司股价猛增到52周以来的新高。中国的协和医院、华大基因、金域医学等机构也宣称能提供这一服务。

今天的科学家们已经相信,很多疾病与基因有直接的关联,比如单基因/染色体遗传疾病。在中国南方高发的蚕豆病,学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就是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病。更常见的疾病诸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痛风、阿兹海默症(老年失智)、帕金森氏症、骨质疏松、青光眼等,则是受到多个基因共同调控的遗传疾病。科学家们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大量难题有待解决。

然而,商业公司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推出了相应的服务。在美国,基因检测领域已诞生DNA direct、23andMe和Navigenics等公司,其中后两家得到了Google的投资。23andMe公司宣称,只要花费399美元,将唾液放入试管寄回该公司,4~6周后,你就可以在线查看基因检测结果,了解可能罹患的潜在疾病。

在一些严肃的专业人士眼中,由于很多前端科学问题还没解决,这些检测可能会给没有足够专业知识的客户造成误导。在中国,一些夸大的宣传及不规范的做法,将这项高科技服务变成了与圈钱相关的骗局。比如曾经备受追捧的联合基因,被控诉用传销的方式骗取了加盟商的钱。

“新技术的推广有一定过程,这是一个趋势,我们希望新技术得到更广泛运用,这些新技术终有一天会被大家所接受,只是快慢问题”,一位从事基因测序服务的科学家说。他的公司正在开发类似BRCA1的检测服务。

现在的一些基因检测公司不再将服务局限于针对健康人的、成熟度不高的疾病筛查服务,而是转向患病人群与高危人群。2009年成立的Foundation Medicine推出了针对癌症患者的产品,对病人肿瘤样本进行测序,辅助指导病人的后续治疗。另一项迫切的需求是通过基因检测指导用药。比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检测EGFR突变,只有产生突变的病人才适合使用靶向药物易瑞沙。

针对高危人群,中国也不乏“万基遗传”的效仿者。浙江大学―迪诺遗传与基因组医学研究中心宣称可检测BRCA1和BRCA2基因,进而提供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HBOC综合征)基因检测服务。此外,结肠癌、直肠癌的基因检测也可能催生中国的“万基遗传”。

除了癌症,无创产前诊断正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目前,唐氏综合征(一种染色体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已是每位孕妇的必修课,如果用高通量测序仪进行基因检测,准确性及安全性都要高于目前的方法。尽管还没有得到官方的正式许可,无创产前检测市场已经达到上亿元的规模。

目前,研究基因的技术手段有三种:PCR(荧光定量)、生物芯片,以及基因测序。其中,PCR和生物芯片的检测准确性存在缺陷,但生物芯片目前仍是众多基因检测公司的主要选择,即便在准确度更高的高通量测序仪出现之后,这种情况也未发生太大的改观,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成本。2000年,人类完成第一个全基因测序的成本是14亿美元。2007年,高通量测序仪将这一成本拉低到20万美元。现在中国公司提供这一服务的报价约为5万元人民币。业内人士认为,基因测序技术只有将成本降到千元级别,才能促成更广范围的运用。

“虽然市场总量还不大,但这是未来的方向,就像IT行业里最早普及使用的是财务报表”,一家中国无创产前诊断公司的创始人说。目前,在基因测序最初设想的庞大市场里,在产业链的几乎每个环节,都不断有新的参与者出现。可以设想,将来的某一天,人们做基因检测将像做体检这样常见,进而对癌症等疾病进行提前防治。 1 贝瑞和康:

博弈唐筛检测

一项十多年前的科学发现,促成了今天无创产前诊断产业的蓬勃发展。

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 (Dennis Lo) 教授发现母体外周血浆中存在胎儿游离DNA,这个发现有助于检验胎儿是否患有遗传性疾病。2007年,Illumina公司的销售员周代星赴港寻找卢煜明,他想尝试该公司的高通量测序仪是否有利于这一检测。

2010年5月,周代星在北京创办了贝瑞和康,开始用老东家的高通量测序仪进行临床研究。同年,华大基因(详见《创业家》4月刊封面)与北京妇产医院也开展了相关合作。相较羊水穿刺等传统唐氏筛查方法,高通量测序方法更为安全。目前,贝瑞和康及华大是国内这一领域最主要的探路者。

测序技术提高了准确率,但成本高昂。2008年时,如果使用Illumina的技术进行唐氏等疾病的筛查,仅物料成本就需要1000美元。2010年,随着Illumina新一代测序仪的开发成功,成本降低到200多美元,周代星才有了独立创办公司的可能。

2010年底,贝瑞和康首次公布了20多个测序样本。第二年5月,贝瑞和康与协和医院开始了更广泛的科研及临床合作。不过,说服学界和政府接受这一新事物并不容易。对于新生儿的疾病筛查,学界意见分成两派,一派是以遗传学家夏家辉为代表的精度路线,希望贝瑞和康的技术可以做到诊断级别,在此基础上再去做更广范的推广;另一派则更关注广度,认为诸如血清筛查等方式虽有缺陷,但价格低廉,更容易实现大面积覆盖。

2011年3月,卫生部曾召集了一个专家组会议,夏在会上提议在湖南率先进行无创筛查研发和临床试验。随后,2011年底,湖南卫生厅给贝瑞和康颁发了准入证,但准入证上注明无创检测是最后的选择,优先推荐其他诊断方式。继湖南之后,贝瑞和康也在深圳开始了试点。

先行者华大基因也经历着同样的困境,因为没有国字号的准入证,华大基因曾被多次举报非法,并被赶出最先试点的两家医院。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华大基因的这一服务最先在深圳获得了合法生存的权利。而在美国,在妇产协会的努力下,这一服务已经被推荐给高危、高龄,有异常小孩生育史和超声异常等四个人群使用。 2 迈基诺:

指导肿瘤用药

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旁,迈基诺的业务员随时等待着医生的召唤,将需要检测的样本送回迈基诺公司。而检测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病人是否适合用某种药物。

一些第三方公司为医院提供基因检测服务,迈基诺是其中之一,它的主要服务是肿瘤的个性化用药指导。“我们推动临床肿瘤基因组不再一个点、两个点地筛查,而是对高频突变基因全面筛查、深度分析。”迈基诺创始人伍建说。

迈基诺提供的试剂盒希望可以全面筛查患者的肿瘤基因。伍建这么做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对于肿瘤的治疗,不应以生长部位来划分,比如乳腺部位的叫乳腺癌、胃部的叫胃癌等,而应按照基因型来治疗,了解什么基因突变导致了这一肿瘤。同样的基因型,即使肿瘤生长在不同地方,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治疗。他想将临床肿瘤基因组的概念推向临床。

对于伍建来说,当下的难题是要说服医生及得到学术界的认可。这个大约30岁的年轻人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美国哥伦毕业大学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在霍普金斯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他的求学历程刚好与基因检测产业发展同步,他的本科与生物芯片相关,博士是开发测序技术,博士后则是研究如何将测序技术服务于临床。2011年,他先是在巴尔的摩注册了公司,同年底回到北京成立了迈基诺。

不同于市面上的芯片技术及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伍建采用的是捕获测序技术,这是一种介于传统测序技术与高通量测序之间的一种技术。如果把基因组比作一个大池塘,那么捕获技术相当于一张网,如果需要筛查或诊断某一种疾病,只需要用这张网把和这一疾病相关的基因捞出来,而不用检测全部基因。

“相较传统手段,提高了通量;相较高通量,降低了成本。”伍建表示,他的捕获技术源得到了霍普金斯的授权,迈基诺是全球第三家提供这一试剂盒的公司,另两家是安捷伦和罗氏。借助于这一技术,除肿瘤用药指导外,伍建设计了另外两个产品:新生儿筛查及肿瘤风险评估。前者针对新生儿童提供700种遗传疾病的诊断与筛查,伍建觉得这一检测的意义在于帮助医生诊断疾病,以及对某些疾病进行前期干预。后者类似于朱莉接受的服务,通过对突变基因的分析,来评估用户的患癌风险。 3 360基因:

天使用户是周鸿

2011年,赵伟离开供职十余年的奇虎360公司,照顾生病的母亲。一年后,她和一个曾在雅培任职的科学家共同创办了360基因,这是一家用生物芯片进行基因检测的公司。从公司名称不难看出,她与前东家有深厚的感情。在她的商业计划书里,周鸿及360高管是她的首批用户。

在360的经历使得她很有产品意识,着力于挖掘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一个准妈妈需要什么?她会好奇孩子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卷发还是直发;探望产妇送什么,一份健康档案无疑是份更有价值的礼物;热爱户外的男人则想知道自己是否可以登上更高的山。

在当下的规划里,赵伟的重心是主攻母婴市场:针对新生儿主打基因用药指导服务,以及迟发性单基因疾病风险评估,针对育龄夫妇提供单基因疾病遗传风险筛查。

她并不想把自己的服务推广到医院,也不认为自己是一家医疗服务公司。“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赵伟说,这是她给360基因的定位。在商业模式上,它将效仿23andMe,患者在线订购服务,之后将唾液样本邮寄给360基因,便可在网络上获取检测结果。

在这样一个定位下,赵伟决定按照她设计的产品方向来定制芯片。芯片的生产由Illumina负责,诊断则外包给第三方检测机构,360基因负责产品设计及推广等,这是一家轻资产的公司。在付费模式上,赵伟也借鉴了互联网的思维,采用基础套餐加个性化服务的方式。客户在选择一个基础套餐后,再需要单项测序服务时,只需承担单项费用,以降低使用成本。

360基因放弃走医院和体检中心等路径,有很多现实的考虑。最主要的原因是:基因检测还是一个不完全成熟的产业,消费者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而现在的生物芯片在某些疾病的筛查及诊断上,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对于消费者而言,基因检测还是一个新的需求,而针对减肥、美容等既有需求,基因检测只是多提供了一条路径。”赵说。在这样的理念下,赵伟在设计芯片时加入了和肥胖相关的基因检测,以便于用户了解自己的体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

对于政策风险,互联网的成长史给了赵伟这样一种预判:当年政府并没有允许民间机构做互联网金融支付,但民间机构先把这个行业做大了,之后政府才开始监管,基因检测也会经历类似的过程。她透露,360基因的产品正在定制中,从7月开始将展开小范围的测试。 4 美生生物:

一滴血液窥视105种疾病

徐峰,前美国Perkin Elmer 生命科学部中国区负责人,于2011年创办了美生生物。他为这家公司打出的口号是:一张芯片筛查105种疾病。其中包括28个肿瘤、12 个心脑血管、11个精神及智力疾病筛查,总共涉及413个基因指标。

在他之前,中国已不乏类似公司。徐峰在商业计划书里,将自己与联合基因做了区隔,后者也曾号称提供智力及疾病等的筛查,但其产品及商业模式均遭到了质疑。在技术上,联合基因的方法学是SNP stream,是老一代产品,假阳性率高,批间稳定性差,成本高。美生生物的方法学是Golden Gate,这是第二代产品,稳定性好,成本也更低。

在商业模式上,联合基因采用了连锁加盟及地区的模式,这让其一度卷入传销、骗局等纠纷里。美生生物则在效仿美国23andMe的基础上融入了本地化色彩,其一是药房―网络营销模式,其二是美生―体检中心模式。相比联合基因动辄上万元的报价,美生生物包含50种疾病筛查的套餐市场价约为2400元,全部检测的费用则是6000多元。其在芯片前端开发上也是与美国基因芯片生产商Illumina合作。

目前,基因疾病筛查还不能进入医院销售,徐给出的理由之一是芯片产品在美国生产,美生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所以不可能独立进行产品申报。这个背后,其实还有国家更严格的政策监管。而体检中心独立于药监体系之外,又与市场需求相挂钩。目前,美生已经与国内一些主流体检机构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

但是对于基因筛查服务本身,还存有很多争议。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常常很明确,比如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而不是得高血压、糖尿病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413个基因指标都正常,是否就保证没有这些疾病?消费者对于基因检测的认知还很少,厂家的市场教育也还不够,这造成了两者的脱节。

在技术手段上,徐峰认为生物芯片是一个阶段性产品,未来的主流是高通量测序,但当下测序成本还很高,所以生物芯片还有一定的存在价值。然而,这个时间会是多久,现在还无法确定。

上一篇:把便利店变成取菜点 下一篇:论资金有效运作与躲避市场风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