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

时间:2022-08-05 11:38:21

初识经典

《汉书》,又称《前汉书》,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研究西汉历史的基本文献。《汉书》以西汉一朝历史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记载了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年。其中,班固的父亲班彪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固承继父志,在此基础上撰成《汉书》,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则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汉书》以史料丰富、闻见广博著称,所谓“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可以说,《汉书》开创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奠定了修正史的编例。自《汉书》以后,历代都仿照它的体例,编修了相应的纪传体断代史。由此可见,《汉书》在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深入品评

《汉书》最大的史学价值是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在语言、叙事、体裁、体例方面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与《史记》口语化的文字不同,《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造句典雅,堪称史学家语言的典范。在叙事上,《汉书》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以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强化了叙事的力度。这为我们深入了解西汉的历史,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体裁、体例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门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称“志”,取消了“世家”,将“世家”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对于我国史学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除了史学上的贡献,《汉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写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精神,平实中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班固对人物材料的处理,即选择、取舍哪些材料来写进人物传记,可以看出班固对历史事件、对人物的评价倾向,甚至对传记的文学构思。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系中,班固比较偏重史事的叙述。具体说,班固比较重视传主为朝廷做了什么,做的如何;写人物的公事多,私事少。如对贾山、枚乘、路温舒等所作的传记,基本上以奏疏为主,缺少性格描写。但其中也有少数传记,如《王吉传》《朱买臣传》《张敞传》《王章传》《陈万年传》等侧重叙述了传主生动的逸事。王吉“因枣休妇”,朱买臣“因贫妻求去”,张敞“为妇画眉”,王章“牛衣对泣”,陈万年“夜半教儿”等都很有意味,作者只用一二件小事就把人物交代了,并且也能引发读者的深思。最为人传诵的是《李广苏建传》中的李陵和苏武的传记。这两篇感彩较浓、感人至深,如写苏武拒绝匈奴诱降,受尽迫害犹凛然不可屈的情景。总之,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了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

名篇选读

东方朔传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①。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②,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鬻者以千数③,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④。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⑤,诵二十二万言。十孙吴兵法⑥,战阵之具,钲鼓之教⑦,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⑧。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⑨,捷若庆忌⑩,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注释】

①平原:郡名,包括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 厌次:县名,在今山东惠民东北。

②不次:不拘于常格。

③自(xuàn)鬻(yù):卖弄自己的才能。

④三冬:三年。 文:文字各体的写法。 史:史籀所作的通俗文字。汉制,学童满十七岁能读写九千字以上,才可应试为郡县吏;郡守又选拔优秀,移送太史令,考试及格,得为尚书令史。

⑤《诗》:《诗经》。 《书》:《尚书》。

⑥孙吴:先秦两位著名的军事家。孙,指孙武,春秋时齐国人,著《孙子》十三篇。吴,指吴起,战国时魏国人。

⑦钲(zhēng)鼓之教:古代军事训练。行军时敲钲表示停止,击鼓表示行动。此处用“钲鼓”代表军事。

⑧子路:姓仲名由,又名季路,孔子的学生,性情耿直勇敢。

⑨孟贲:战国时魏人(一说齐人),有名的勇士,传说他能活拔牛角。

⑩庆忌:春秋时吴王僚的儿子,行动敏捷灵活,传说他能走追奔兽,手接飞鸟,驷马追不上,箭射不着。

k鲍叔:鲍叔牙,春秋时齐国的大夫,有名的廉士。传说他与管仲合作经商,分盈利,总是多分与管仲。

l尾生:传说中的古代守信用之士。曾约一女子桥下相会,女子没来,潮水上涨,他为了不失信约,抱住桥柱子被淹死。

【译文】

东方朔字曼倩,是平原郡厌次县人。汉武帝即位不久,征请全国各地推举方正、贤良、文学等有才能的人士,以破格授给的职位任用他们,各地士人纷纷上书谈论国家政治的得失,炫耀卖弄自己才能的人数以千计,其中不值得录用的就通知他们,说上书已经看了,可以回家去了。东方朔刚到长安,上书给武帝说道:“我东方朔从小失去父母,由哥嫂抚养长大。十三岁开始读书识字,三年学会掌握了各种字体的写法。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习《诗经》《尚书》,背诵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习孙吴兵法,有关战阵的布置、作战时队伍进退的节制等篇,也背诵了二十二万字。我一共已经习诵了四十四万字的书。还牢记了子路的一些格言。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像挂起的珍珠那样明亮,牙齿像编起来的贝壳那样整齐洁白,像孟贲一样勇敢,像庆忌一样敏捷,像鲍叔一样廉洁,像尾生一样守信。像这样的人,可以做皇帝的大臣了。我东方朔冒死再拜向皇帝禀告。”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①,奉禄薄,未得省见。

【注释】

①公车:汉代官署名,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并接待上书的臣民。

【译文】

东方朔上书的文辞毫不谦逊,赞扬抬高自己,汉武帝却认为他奇伟,命令他在公车署等待诏令,但俸禄微薄,没有被皇帝察纳召见。

久之,朔绐驺朱儒①,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②,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朱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朱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③,召问朔:“何恐朱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朱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④,稍得亲近。

【注释】

①绐(dài):欺骗。 驺(zōu):看马圈的人。 朱儒:同“侏儒”,矮人。

②若曹:你们。若,你。曹,辈。 县官:指朝廷。

③多端:点子计谋多。

④金马门:汉未央宫前有铜马,因称为金马门。武帝使学士待诏于此,充任顾问。

【译文】

过了很久,有一次东方朔欺骗宫中看马圈的侏儒们,说道:“皇上认为你们这些人对朝廷毫无益处,耕田力作当然赶不上别人,居于民众之上做官又不能治理民事,从军杀敌不能胜任作战之事,对国家没有益处,白白地耗费衣食,所以皇上想杀光你们。”侏儒们很是害怕,哭哭啼啼。于是东方朔教唆他们说:“皇帝就要从这里经过,你们要叩头请罪。”过了不久,听说皇帝路过,侏儒们都跪在地上,一边哭着一边磕头。皇上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啊?”侏儒们回答说:“东方朔说皇帝想把我们全都杀死。”皇上知道东方朔花招诡计多,召见并责问东方朔:“你为什么要恐吓那些侏儒呢?”东方朔回答说:“我活也要说,死也要说。侏儒高刚过三尺,俸禄是一袋粟,钱是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有余,俸禄也是一袋粟,钱也是二百四十。侏儒饱得要死,我东方朔饿得要死。我的话如可被采用,希望用不同的礼节待我;不可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白吃长安米。”皇帝听后大笑,就让东方朔在金马门待诏,渐渐得到皇帝的亲近。

【分享】

本文节选了《东方朔传》的开头部分,这部分不仅提供了东方朔的生平材料,而且以具体生动的事实,刻画了东方朔聪明智慧、诙谐不羁的性格形象。传记从自荐入仕开始就奠定了东方朔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东方朔入仕后并未得到皇帝的亲近。于是东方朔又不走寻常路。他巧施妙计,通过侏儒之口,先给自己找下麻烦,进而通过自己的口才成功为自己辩解,既通过讽喻让皇帝明白了自己的困境,又在辩解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终于得到了皇帝的亲近。这部分文章记叙详实,描写细致且富有喜剧色彩,看似琐碎,实则生动地摹写东方朔的精神气质,宛如漫画。

探究空间

从《汉书》对人物材料的处理,可以看出班固对历史事件、人物形象的独特构思,如《汉书》名篇《苏武传》记叙苏武一生,为了集中表现苏武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优秀品质,歌颂他的伟大的民族气节,着重描述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中被匈奴扣留的原因、拒绝卫律的逼降、李陵的劝降,以及最终归汉几个重要的事件,其他则一笔带过。建议同学们在阅读《汉书》的时候,注意总结班固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手法,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借鉴。

可读书目

张永雷、刘丛译注《汉书》(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

张卫军、陆芳华、白春平撰《汉书故事》,华夏出版社

上一篇:经营作文的“朋友圈” 下一篇:晚游六桥待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