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跨国婚姻中的文化障碍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05 11:37:50

中法跨国婚姻中的文化障碍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日益发展和世界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中外跨国婚姻现象日益普遍,中法跨国婚姻也随之增多。男女双方在婚姻动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文化方面的差异,是中法跨国婚姻产生障碍的主要原因。解决中法跨国婚姻中的文化障碍,必须坚持求同存异、平等交流、优势互补。

关键词:中法跨国婚姻;文化障碍;婚姻动机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3)04-0089-04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世界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发展,中外跨国婚姻现象日益普遍,中法跨国婚姻也随之日益增多。自从1964年中法建交以来,中法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近年来举办的“中法文化年”更是为中法关系添光添彩,也创造了越来越多中法交流的机会。辜鸿铭曾经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说过:“在我看来,似乎只有法国人最能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为法国人拥有一种和中国人共通的“非凡的精神特质”[1]。中法两国分别是东方与西方文化、文明的主要代表,中法两国不同的文化特色会引发中法跨国婚姻出现种种的障碍,表现在诸如婚姻动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冲突。寻找解决中法跨国婚姻障碍的有效对策,既有利于促进中法跨国婚姻的和谐,又有利于促进中法文明乃至世界各国文明的互动与共荣。

一、中法跨国婚姻中的文化障碍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法国在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扮演着一个无可替代的角色,中法两国文化、文明的民族性、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差异性无疑是无数中法年轻人相互倾慕、相互吸引的重要原因。但成长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法年轻人缔结婚姻、组建家庭后,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文化的差异性,障碍就会产生。中法跨国婚姻中的文化障碍主要表现为婚姻动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1. 婚姻动机的差异

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国年轻人和法国年轻人婚姻动机有所不同。男尊女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女子从小就被灌输“三从四德”,中国传统文化往往把男人喻为“太阳”、“大树”,把女人喻为“月亮”、“小草”,以此来突出的男人的刚强、伟大和女人的纤柔、弱小。新中国虽然响亮地喊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男女平等的政策法规,但是要在中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无论是教育权、还是就业权,中国的男女皆尚未完全平等。就教育权而言,在中国农村,如果一些贫困家庭不能同时供养孩子们上学,男孩往往优先享受教育权。再如就业权,尽管中国政府三令五申地强调要保障男女的平等就业权,但由于女人和男人的生理差异,如女人要生孩子、休产假,很多用人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是“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女性的就业压力要比男性大得多。除此之外,在中国,女性的退休年龄也比男性早五年。在此现实境遇下,很多女性迫于无奈,往往只能找一个靠谱的男人组建家庭,然后牺牲自身的事业以全身心地支持“另一半”。因此,中国女性的婚姻动机往往是为了得到一个稳定、安全、舒适的生活。

尊重女性是法国文化的重要特征。最近,法国政府对“mademoiselle”(小姐,用来称呼未婚的女性)一词的禁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法国女人比中国女人更有能力,也更独立。对于法国女人而言,男人并不是一个必需品。她们完全可以一个人过得很好,甚至一个单身女人带着一个孩子也可以生活无忧。尊重女性的法国文化传统,使得法国女人对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安全感。所以,她们完全不想仅仅为了在生活中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的身影而放弃自己的独立和自由。她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所谓的婚姻,而是真正的爱情。如果她们找不到真爱,那么她们就不会选择结婚。

婚姻动机的差异往往会给中法两国年轻人的婚姻生活带来诸多误会。如法国男人往往会认为,中国女性在婚姻上具有功利性,把婚姻物化,她们和法国人结婚仅仅为了签证或者暂住证而不是出于纯洁的感情,并因此而对她们产生不良印象。其实,从中国文化传统来考量,中国女性所追求的只不过是一个具有安全感的婚姻,如果一个法国男人可以给她安全感,她就会全身心地爱他。又如,浪漫和自由一直是法国文化的核心元素,对于一个中国女性来说,法国男性喜喝酒、爱浪漫、贪图享受、责任感差,可能不够靠谱。

2. 生活方式的差异

正如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André Maurois)所言,在一个幸福的婚姻中,双方的利益和爱好都应该被尊重。受不同的动机推动,来自于中国和法国的一对男女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一段罗曼蒂克的关系。刚一开始,似乎所有的不同带来的都是探索的乐趣和吸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和激情逐渐消退,两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就会成为婚姻的障碍。

其一,生活习惯的差异。婚姻通常会经历四个时期:“蜜月期”、“危机期”、“恢复期”和“适应期”。“蜜月期”的差异,是夫妻双方相互吸引、制造浪漫的剂。可同样的差异,在“危机期”则可能是麻烦的制造者。如,法国人通常喜欢早上洗澡而中国人则倾向于睡前,于是中法跨国婚姻中的中国伴侣们每晚都不得不和一个带有体味的法国配偶“共眠”。又如,法国人通常晚餐吃的很晚,而且细品慢饮时间很久,而中国人大都习惯六七点左右晚餐。再如,中国人喜欢喝热水而法国人通常只有泡咖啡才饮用热水。夫妇双方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会成为中法跨国婚姻中的障碍。

其次,生活观念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大力倡导“尚公去私”和勤劳俭朴精神。在此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下,中国人往往视从早到晚工作、一个星期休息一天、几乎没有假日(除了法定节假日)、经常加班的工作环境为常。与此不同的是,保障个人追求和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法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法国人认为,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为了事业而放弃自己陪伴朋友、家人的闲暇时间是不可想象的。对法国人而言,如何去享受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细节是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曾在法国任职四年半的职业外交官徐波说过:“我迄今对法国人爱玩、会玩感受很深,玩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法[2]。”法国目不暇接的节日与假期也是他们享受生活的一个体现。法国人早上九点开始上班,下午四点下班,有着全世界时间最长的带薪休假,时不时举行一两次罢工,并且还可以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去路边的小酒吧里坐一坐,喝一点小酒,再回去陪孩子。这种生活观念的差异往往会导致中法跨国婚姻生活中的很多矛盾与冲突。中国人会认为自己的法国伴侣责任感差,而法国人则会认为自己的中国伴侣完全不明白生活的本质。

文化差异还体现在中法的金钱观和消费观的不同。在中国,年轻的父母从孩子还在上中学时,就开始存款,为孩子工作以后购房筹集首付款,年轻人工作买房之后,拿到手的工作一大部分又只好交给银行还贷款。然而法国人已经非常习惯租房子住了。然后他们用剩下的钱去环游世界,每周末去剧院看戏,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品位生活。中法跨国婚姻中的男女双方,会由此产生分歧。中国人会觉得自己的法国伴侣眼光不够长远,只顾眼前享受;法国人会觉得自己的中国伴侣不懂得享受生活、缺乏生活情趣。男女双方不同的金钱观与消费观是由两国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虽无优劣之分,但处理不当,也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3. 家庭观念的差异

中国氏族公社时期较长,血缘关系较浓。长期以来,高度注重血缘关系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景观。“亲者,亲亲也”,是以血亲关系调和等级、差异、矛盾使之统一的保证。重视血缘关系理所当然地重亲情。亲情在中国家庭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而投入大量的精力、金钱,一味奉献并无怨无悔;对子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孝道,主张尊老、养老。而法国文化中的亲情味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就淡很多。法国父母在子女成长时往往不像中国父母那样不计代价、不问后果地一味地付出,他们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尊重孩子发展的自由,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同时法国完善的社会福利已经完全可以照顾老人的晚年生活,赡养意识在法国社会几乎不存在。2003年夏天,法国出现了半个多世纪未曾遇过的“暑热”,1.3万名老人在十几天里被热浪送上了黄泉路。这些可怜的老人被热浪夺走生命后居然没有子女和亲人来认领遗体,更谈不上为其送终[2]。

家庭观念的差异会给中法跨国婚姻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在抚养子女问题上,中国的父母可能会纠结:孩子去什么样的小学、中学、大学?是不要给孩子找个家教或上个辅导班?以后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是不是要给子女留下点存款?而其法国伴侣则可能认为,“孩子为什么要上辅导班?为什么不能出去踢踢球,锻炼一下身体?”孩子成年之后就需要自己为自己负责了,完全不应该将自己赚到的钱白白送给孩子。又如在赡养父母问题上,中国的子女会想把父母接到身边,以便侍奉、尽孝道,让父母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而其法国伴侣则可能认为,父母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独立的空间,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生活,会干扰双方的生活。

二、解决中法跨国婚姻文化障碍的主要对策

解决中法跨国婚姻中的文化障碍,既有利于促进中法跨国婚姻的和谐,又有利于促进中法文化的互动与共荣。为此,必须坚持求同存异、平等交流、优势互补等基本原则。

1. 求同存异

现存的文化差异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消融的,因此,夫妻双方要能相互理解、和谐相处,就必须求同存异,才能将跨国婚姻“经营”得有声有色。那么,究竟如何求“同”存“异”呢?

在中法跨国婚姻生活中,夫妻双方应在相互尊重彼此间的婚姻动机、生活方式、家庭观念的差异的基础上,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如在婚姻动机上,中国人应尊重、学习法国伴侣追求浪漫、纯真、美好爱情的婚姻观,法国人也应理解中国伴侣寻求一份宁静、安全、舒适的家庭生活的婚姻观,尽其所能地满足中国伴侣的婚姻需求,并重视中国伴侣婚后的家庭生活表现而不要耿耿于怀于中国伴侣所谓的功利性婚姻动机。又如,在生活方式上,中法伴侣要相互迁就、相互包容对方不同的生活习惯,中国人要学习法国伴侣享受生活、追求个人幸福生活的生活观念,法国人也要学习中国伴侣的无私奉献、勤劳俭朴的生活观念。在家庭观念方面,中国人要学习法国伴侣,尊重别人的兴趣、爱好和独立空间,法国人也要学习中国伴侣,重亲情、重责任。

2. 平等交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有能力解决中小学全民免费义务教育及贫穷者的吃穿住和医疗问题,当这些生活的基本保障逐渐得到国家和政府承诺之后,精神生活将扮演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婚姻也不再只是为了寻找一个生活上的依靠,而是自身价值、喜好的体现,是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所以抱着找一个人照顾自己余生这种想法的女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更新自己的观念,努力工作,以一个独立个体的身份去寻找另一半。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两个人有平等交流的机会,才可以形成一个健康的关系。人们应该在面对文化差异问题时,正确认识和看待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与事,保持尊重、学会宽容、强调合作并且有意愿去理解与学习。

中国和法国是两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曾经创造出直到现在都影响深远的璀璨文化。然而这种历史却可能会在中法跨国婚姻中导致交流障碍。对历史的自豪以及对自己民族的自信可能会导致男女双方各自用自己的文化框架作为参照,去解读对方的行为,并有可能对对方的行为形成误解,增加彼此的隔阂[3]。

所以,男女双方应该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互相尊重、互相体谅,进行理智平等的交流。为了避免问题和误会的出现,两个人在做重大决定之前,要互相交流,并在重要问题上达成一致,如,夫妻双方在家庭的分工、如何合理开支、教育孩子的理念等,甚至可以通过签写婚姻协议来落实和保障。

3. 优势互补

中法跨国婚姻中的男女双方,在建立自己的独立家庭后,应该注重夫妇的角色关系,尊重对方合理可取的地方,相互取长补短,双方都做一些妥协和牺牲。在家庭观念方面,中国国籍的一方,应该放手让孩子成长,相信孩子需要自由的空间成长,也要给长辈留有空间,享受与法国伴侣的二人世界;而法国国籍的一方,则要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共处,除了享受与中国太太的浪漫情怀,也要留有时间陪伴孩子和老人。

对于孩子教育方面,中国的教育方式通常会注重学生们基本功的扎实以及刻苦的练习来锻炼记忆力,而法国教育则比较看重孩子们独特的个性以及创新精神,并不要求学生们做大量的练习。两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弊端,中国模式下的学生基本功强,但是缺乏创新能力,基础教育发达但是鲜有独辟蹊径的人。法国模式下基础教育比较松散,但是进入高等教育后的高标准严要求则造就了许多改写历史的人才。而中法跨国婚姻中的父母则可以把劣势变成优势,让孩子在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中成长,吸收两种文化的精华。这个天然的优势不应该被忽略。总而言之,双方合力完全可以打造出“中西合璧”的结晶。

三、总结

一个家庭是社会的缩影,而婚姻就像一座桥,连接着两个互相独立的世界。俗话说,婚姻像是两个刺猬一起过冬,如果过近就会互相伤害,过远就又会觉得冷。男女双方都需要拔掉身上一边的刺,最后才可以好好地生活在一起。而这些刺就是两种文化之间差异的地方。文化存在精华,也有糟粕。要让两种文化能够和谐共处,就必须首先承认由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并且有意愿去解决。如果我们能够解决中法跨国婚姻中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乐趣与神奇的地方。中法跨国婚姻,可以让不同国籍、不同文化下的男女双方,有机会去探索另一个世界,去融入另一种文化,认知那些之前没有办法认知的事物。

虽然中法婚姻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种形式的交流与融合还是应该得到鼓励。因为中法婚姻推动了中法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双边关系,同时也推进了两种文化的进一步发展。1990年12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其演讲中有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4]而这,也可以被看成是处理中法跨国婚姻中文化障碍的16字箴言。

参考文献

[1]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M]. 黄兴涛,宋小庆,译.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9:3.

[2]徐波.法兰西印象―― 一个中国外交官眼中的法国[M]. 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107-196.

[3]严明.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M].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120.

[4]张荣华,费宗惠. 费孝通论文化自觉[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6.(责任编辑:徐广联校对:臧莉娟)

上一篇:于张力处寻找诗语的深刻 下一篇: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