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各论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5 11:16:30

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各论中的应用

[摘要]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探讨其在农村医学专业病理学各论部分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病理学各论;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R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43-01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它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在医学教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一个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学好病理学是非常重要的。故美国著名医生和医学史家专家Willian Osler称“病理学为医学之本”。我们在病理学各论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1 案例教学法的涵义 案例教学法是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重在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1]。

病理学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真实的典型病案的分析和探讨,不仅强化了相关理论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如何去分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何做决策,简而言之,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内容,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学的内容。

2 病理学案例教学的过程

2.1 精选案例 案例是病理学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只有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与之相适应的典型案例,才能使教学过程精彩无限,事半功倍。精选案例需要教师把握以下原则:第一、案例的来源。案例必须有一个真实的来源。朱金生认为,案例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而不是一种“坐在椅子上空想的案例”[2]。通过收集临床真实的典型病例及部分文献病案,并结合专业实际加以修剪、补充并编写而成。第二、案例的内容。设置案例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能力服务,要紧紧围绕本学科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全面分析教材和学生层次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同时考虑学生尚未接触临床,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案例的能力层次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重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案例的评价。案例好坏最终取决于它的应用效果,在课堂测试中反映良好的案例才能运用于教学。

2.2 合理编排内容,创造宽松环境 通过教材进行内容浓缩,凝炼,删除部分陈旧内容,特别是在各论部分增加了问题思考、病案分析、难点,尽量采取电化教学手段,压缩病理实验课学时,增加病案分析学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自学条件和实践机会,从而克服高分低能的倾向[3]。

2.3 组织案例讨论,激励发表观点 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的讨论,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着眼于能力培养。教师应始终保持一种“中性”状态,讨论时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控制课堂讨论。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让针锋相对的观点能够表达出来,并通过提问方式以使讨论能够向深层次拓展。最后是班级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并由具体案例提升理论层面。

2.4 合理使用案例,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学生及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方法是:①案例课堂设疑型:在某些章节授课前,教师先列出案例,然后提出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教材的相关内容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思考,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动脑,踊跃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由教师作出总结分析。②案例课堂讨论型:一般提前2至3周时间告知学生准备讨论的案例,考虑每班学生人数较多,可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以7-8人为宜,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收集资料,先在组内讨论,达成共识,指定中心发言人,其他成员补充,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间竞赛性讨论。教师进行最后总结,指出思维错误的原因及改进的方法,课后学生书写讨论报告[4]。

3 使用案例教学的效果

3.1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前期学生能较好复习相关背景知识及进行相关资料查阅,案例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不断交流观点,交换意见、反复讨论,摆脱了以往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背多分”的怪状,也较好解决前期基础课程与病理学的衔接,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和记忆知识的机器变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3.2 加强理论与实践联系 以往学生中普遍存在重临床,轻基础的现象,实施案例教学大大缩短教学与实际情景的差距,将病例引入课堂,使病理回归临床,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状态。当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病理学知识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及治疗时,内心成就感油然而生,产生“我要学”的强烈内驱动力,也有助于工作责任心的培养[5]。

3.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案例教学主要以临床常见病例为载体,摆出临床中经常碰到的实际问题,没有呆板套路或标准答案,通过教师的巧妙的引导,呈现在学生面前,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 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4.1 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的采用,并不意味着对其他方法的否定、排斥,相反精选病例不可能保持学科理论的系统完整性,要求在运用病例教学法时,注意与传统讲授法配合,并结合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我们主要在各论开展案例教学法,总论部分仍以教授法为主的原因所在。

4.2 案例教学存在时间不足,内容展开不充分的缺陷 有限的课堂时间,使得我们只能选择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但一个优秀病案所涵盖的多个切入点及丰富内容绝非几个代表,几次发言可以概括,这就造成实际课堂安排受限,仅有部分学生参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从讨论报告内容也不难看出对病例探讨深度不足。

4.3 应避免案例设置对主干教学的影响 生动病例较直观有助于记忆,但也会导致某些学生在学过相应的课程后,只记得相应病例细节,反而把章节重要内容遗忘,必须多与学生深入交流,及时进行调整、纠偏。

总之,在病理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医学工作者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琼.病理学案例教学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8):18-19.

[2] 朱金生.案例教学法及其在我国MBA教育中的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6):23-25.

[3] 郑少燕,杨棉华,蔡琮.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224-227.

[4] 叶锋.病理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J].医学教育,2010,48(14):120-121.

[5] 华海蓉,解丽琼,江萍等.案例教学在病理学两阶段教学中的作用[J].卫生软科学,2009,23(3):328-329.

上一篇:妇产科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 下一篇:重视护理安全 加强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