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6岁以下的孩子沟通

时间:2022-08-05 07:13:15

如何与6岁以下的孩子沟通

■主讲人/余伟(心理咨询师)■撰文/千叶

我们的小天使来到地球上,父母不要走在前面审视他们前进的步伐,也不要走在后面使劲儿推着他们走,而应该牵着孩子的手往前走,爱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的。

沟通的前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很多家长会觉得和孩子沟通不顺畅,他们向我抱怨说:“我和我的孩子没法沟通,我怎么和他就说不上什么话呢?他怎么就这么难缠呢?”家长们很烦恼。他们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也束手无策。

有一次我去幼儿园看一个孩子。他的老师特别生气,特别无奈,说这个孩子在幼儿园里非常不听话,跟我列了一大堆他的“恶劣”行为,然后她问我为什么这个孩子在我面前这么听话?我当时就笑了。其实要想和孩子沟通,想进入他的内心,我们首先得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么。我对老师说,我从来不打孩子,我就是爱他,孩子在我这儿体会最多的就是爱。

我正和老师说着,孩子出来了。他看见我特别惊喜,没想到我会在这儿,他高兴地叫我一声,然后朝我走来。我抱了抱他,摸摸他的头,说:“上课去吧。”孩子点点头就走了,一边走还一边回头看我说:“我听话。”

当时看到这个情景的老师都惊呆了,她们没想到孩子在我面前会这么温顺。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让家长们明白,一定要知道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这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非常重要。其实,我们的天使想要的真的只是一点点。就像我对这个孩子做的,只是抱抱他,摸摸他的头,他就能感受到我对他的喜爱和接纳,所以他在我面前会非常开心,非常温顺。

事实上,孩子特别敏感,他的敏感程度比成人要强得多,他会很在乎你对他的态度。如果你心里的感觉是:这个孩子怎么这么难弄?这么不听话?如果你一见到他,心里就很烦躁,那么孩子非常容易就能感受到你的情绪,他会非常在乎你的这些情绪反应,他会觉得:你不接纳我,你不欢迎我。当孩子很敏感地接收到这些信息时,他就开始防备了,父母也就无法进入孩子的内心,无法与他沟通了。

沟通的切入点――孩子的兴趣

凡是孩子跟家长提要求时,都是家长的一个教育机会,一个爱的机会。最怕的就是孩子没有要求,没有需求,父母用什么都打动不了他,这个时候家长就彻底完蛋了。家长最重要的是要发现教育的机会。比如有的孩子只爱玩一种玩具,父母会很生气,觉得孩子太笨了,可是又没有办法。其实孩子只爱玩一种玩具,或者玩得非常简单,是成年人的引导问题。孩子不知道怎么玩,没有体会到玩玩具的快乐,这是家长的失败。

有一个女孩,她唯一的兴趣就是翻书。一本新书,她两天就可以翻破。她妈妈把所有的书都藏起来,不让她玩。她妈妈说,如果想让女儿做点儿什么事情,就以翻书来做奖励。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只有一个兴趣、一个能力和一个希望,那就是翻书。好玩的东西这么多,为什么孩子就喜欢翻书?父母可以试着翻书,感受一下这里面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先找找自己的感觉。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重复某个动作、某件事情,如果家长不知道里面的原因,那是因为家长没有观察,不善于捕捉孩子的情绪,而一直用自己的观点去评判孩子,这样做直接导致孩子能力发展欠缺和亲子关系紧张。

沟通的技巧――引导孩子一起做游戏

游戏也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桥梁。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里缺少玩伴,而伙伴的力量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由于我们的孩子没有玩伴,所以父母一进家门,就必须把自己的身段放低了,你就是孩子的大朋友,然后你才能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父母不要用教训的口吻对孩子说:“来,爸爸教你做这个;来,妈妈告诉你怎么做。”这种沟通方式是错误的。父母在家可以摆出一副什么都不会的样子,让孩子来教自己怎么玩,这样孩子的自信心会慢慢滋长。

父母真正进入孩子的世界后,要与他同喜同悲。把你的年龄放到6岁,然后真正和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当你快乐时,孩子也会感染你的快乐;当你觉得和孩子在一起时间过得非常慢、非常难受时,孩子也是同样的感受。而且家长一旦有了一次这样的情绪,想再和孩子建立信任就很困难了。父母很容易就可以和孩子建立信任,比如说一个小的动作,一件小事情,就能打动孩子。但儿童的信任感很脆弱,有时你可能只是稍微皱了一下眉头,或偶尔有一次过激的语言、行为,你要再次和孩子建立信任,让他体会到父母对他的爱就会非常困难,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孩子会考验你。

当孩子不快乐时,家长要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他。很多家长一看孩子不高兴,自己也不高兴,觉得很沮丧,指责孩子为什么又耷拉着头?为什么又不高兴?当父母在说这些话时,实际上又一次强化了孩子不高兴的情绪。孩子的情绪是最容易被感染和暗示的。如果他本来不高兴,可是家长在一旁说“这个游戏好玩得不得了,很有意思”,然后自己玩得很高兴,一会儿,孩子就会到你身边来,他也会变得很高兴。

我有一次和儿子玩积木,比谁搭得高。儿子特别兴奋,很用心地把积木搭得很高,而我堆的积木倒了。他当时特别兴奋,我也开怀大笑,这个时候孩子的快乐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家长不用告诉他说这个积木怎么玩,让孩子体验这种快乐就足够了。

和孩子玩游戏时也要注意技巧。儿童游戏是分阶段的,游戏的发展和儿童的智力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认知发展有关联。第一个阶段的儿童游戏是无所用心的,胡玩,到处转悠,零岁到一岁的孩子一般都在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旁观者行为,出现在一岁到两岁。大哥哥大姐姐在玩,他在一边看着也挺高兴;第三个阶段是独自一个人玩,这是家长最有利的切入时机。家长不要急着想进入孩子的世界,而是在他旁边玩,作为他的参照。他玩积木你也玩积木,他看书你也看书。家长玩一阵后可以对孩子说:“我在看乌鸦喝水的故事,你在看什么?”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转过身来关注你在玩什么,很快就能进入到下一个阶段:集体游戏。

在玩集体游戏时,孩子一开始可能也只是在一边旁观,参照别人。这种参照行为是人发展的标志,比如孩子回家会说今天小朋友吃饺子了,我也要吃饺子。这是孩子在观察别人,所以他回家也会向家长要。家长一定不要觉得孩子为什么总在提要求,而要发现他这种行为体现出的进步。如果孩子没有这种参照意识,家长可以提醒孩子,问他今天小朋友都玩什么,都吃什么,让孩子有观察和参照的意识,他进入集体游戏就会比较顺利。

沟通的雷区――低龄孩子的反复性情绪

孩子在6岁以前的情绪都很不稳定。首先,他们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度要比成人强得多。有很多家长对我说,孩子在春季特别不听话,脾气很烦躁。其实孩子在春天就是会这样,而在冬天则会比较抑郁,经常闷闷不乐的,这完全符合孩子的生理特点。

其次,孩子在每天不同时段的情绪也是变化的。有的孩子上午情绪好,有的孩子下午情绪好,这也有个体差异,都符合生理规律,父母不要觉得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自己先焦虑起来。有一个爸爸对我说,他的孩子早上不愿意起床,中午不愿意午睡,晚上却兴奋得不得了。其实是家庭环境造成了孩子生物钟的紊乱。白天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压抑,所以早上不愿意起床,不愿意去幼儿园;中午不愿意睡觉,是因为爸爸妈妈很快就要接他回家了,他特别开心;晚上见到了爸爸妈妈,他便很兴奋,怎么也睡不着。这是很正常的情绪变化。

最后,低龄儿童的年龄特点极其明显,比如三四岁的孩子,他的语言发展可能还不是很好,但是他的动作快,所以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特别爱打架;到了四五岁时,孩子会特别拧,家长说什么,他都会回答“不行”。如果父母回家后是他帮着拿拖鞋,那么别人就不许拿;如果吃饭前是他在发筷子,那么别人绝对不可以发。有时候家长看孩子在画画,画了几十遍就是画不好,孩子气得直哭。有些家长会心疼,好心地说:“爸爸帮你画。”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直接惹怒了他,他会尖叫着说“不”,然后开始爆发。6岁时,孩子进入学龄期,他们的情绪会特别反复,容易烦躁,心情也会很不愉快,老是一副别人欠了他几百万似的。有些孩子过两三个星期,这种情绪就会过去,有些孩子持续时间会长一些。

父母一定要体谅到孩子的这种情绪变化,不要神经高度紧张,认为孩子是不是生病了,或者有什么心理问题。孩子在行为、性格上出现一些特点,或者特别拧,特别不听话,父母一定要分析原因,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这些行为。

结语:牵着孩子的手往前走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不具有可比性,做父母的一定要记住这句话。

每个天使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家长要明白自己孩子的长处在哪儿。现在的问题是家长往往喜欢拿孩子的不足和别人的强项比,指责孩子还不会算数,还不会认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父母更爱孩子,如果父母都不知道去发掘孩子的优点,那么这个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因为别人不会关注你的孩子,就算是老师,一个班上几十个孩子,老师只会关注最优秀的或者最差劲的,他不会有意识地去发掘每个孩子的优点。

我们现在有很多家长很敏感,喜欢给孩子贴标签。家长往往会把自己放在一个警察、裁判的角色,我们不自觉地用很多标准来看我们的孩子,然后就看到了孩子的很多缺点和不足。于是家长们认为孩子很差劲,有很多方面都不如人。

父母要知道,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找了一个评判的对象,我们不是要去审视孩子。我们的小天使来到地球上,父母不要走在孩子前面审视他们前进的步伐,也不要走在后面使劲儿推着孩子走,而应该牵着他们的手往前走,爱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的。

E-mail:Tel:(010)51026392

上一篇:最亲近的陌生与最小心的伤害 下一篇:一个中等女人的上等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