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营

时间:2022-08-05 05:41:13

探讨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营

摘要 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水资源提出了更高需求;而污水排放量的增加也成为一种趋势,对我国水资源的长期性、稳定性、健康性发展十分不利。本文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营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水资源;污染治理;保护;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2-0216-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政府已经加强重视水资源现状,并意识到由水资源污染而产生的严重后果,正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为了更好地落实水资源保护目标,优化水环境,可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以我国实际国情为出发点,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推动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营。

1 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营意义

以我国实际国情为出发点,水资源短缺问题客观存在;一方面人均占有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水资源管理的方法滞后,以粗放型为主,用水效率有待提高。但是我国拥有十分广泛的节水空间,意识到水资源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树立水环境保护观念,非常重要。因此,全面推动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营,具备重要意义:

1)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推动水资源的效益平衡,发挥最大效率。

2)全面强化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促进水资源利用的公平性,达到效益均衡目标,顺利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2 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营思路与方法

2.1 公布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具体项目

在我国提出的《水法》中已明确规定,我国水资源归国家所有,实际上也就是归属于我国的各级政府,但是当前我国“多头治水”的问题普遍存在,造成水资源的产权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若想从根本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必须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创新水资源产权体系,将每一条江河归属于明确的产权人。通过构建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明确产权所有者的职能与责任,将水资源的污染治理作为重要任务之一。一方面,对江河水质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避免发生水资源污染问题;另一方面,积极治理已经发生污染问题的江河水资源,通过面向市场的方式,公开招标水环境治理项目和保护项目。

2.2 规范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运行过程

以我国当前水资源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而全社会的参与热情不足,没能从根本发展产业化运营,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必须加大水资源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更多力量的积极参与;作为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具体的任务或者项目,由专业性的公司通过竞标的方式获得治理污染的权利,全面推动市场化运行。

在我国发展环保产业过程中,水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实现社会化运营势在必行。对于专业性的经营公司来说,以市场主体的形式存在,一切工作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通过自负盈亏的方式获得持续性发展。一方面,国家在资金、政策、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全面加快水资源的运营体制改革,带来更多市场化运营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2.3 强化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市场监管力度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国家必须加强重视,采取一定的监督管理措施进行规范。在我国提出的《水法》中,已经提出采取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流域性管理、统一化管理,奠定流域管理专业机构的法律保护地位,并且在辖区范围内行使权力,落实监督职能。通过该种管理体制的约束作用,各个流域、各个行政区域参照水法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做到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管理流域水资源。但是以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缺乏各区域政府的统一调控与管理,没能全面落实管理机构的权、责、利,各方关系存在交叉或矛盾之处;另一方面,水资源的监管工作不到位,造成权责涣散,难以发挥严肃的执法权。因此,加快整合不同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各自落实责任,形成一个统一化、规范化的水资源监管系统,非常重要。由水监会直接领导,构建水资源监督管理局,并下设水资源监督管理处,提高监督与管理的权威性。

总之,加强对水资源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参与到市场运营的全过程中,组织不同的市场主体、产权主体等开展工作,并自觉接受水资源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落实权、责、利的统一目标,更好地促进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钊,周孝德,邵磊等.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水体污染治理[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1.

[2]周维龙.浅谈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污染治理和保护机制[J].知识经济,2011,20.

[3]王宝贞.我国水资源污染治理的技术策略[J].全国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与发展交流研讨会,2009.

[4]邓碧云.浅谈水环境污染治理机制措施的完善[J].科技与生活,2010,12.

[5]雷玉桃.流域水资源的市场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1.

作者简介

李晓光(1982—),男,天津宝坻人,助理工程师,天津市宝坻区环境保护局。

上一篇:用于环境监测的生物传感技术探讨 下一篇:百瓦以上白炽灯禁令实施LED难接棒仍是“非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