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胡来! 它们不爱牛奶红烧肉

时间:2022-08-05 03:51:22

别胡来! 它们不爱牛奶红烧肉

每个人吃饭都有自己的口味喜好,有人喜咸,有人喜甜,有人喜欢水果蔬菜,有人喜欢鸡鸭鱼肉。什么是最好吃的东西,从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是的是的,我就独爱红烧肉。可大家喜欢的口味为什么不一样呢?

这除了与每个人的味觉差异有关,饮食习惯也是影响因素,同时这也是人体对营养物质渴求的反映。植物也是如此,对干渴的植物,那些富含营养的土壤溶液,就是它们的琼浆玉液。

那植物之间是不是也存在差别,它们在吸收肥料的时候是如何品尝味道,又是如何把那些美味的营养吃到体内的?

跟我来,一起去寻找植物的“舌头”。

“舌头”长在哪儿

一说到吃喝,我脑海里就会出现小cool龙那张大嘴和他狼吞虎咽的样子。

是的,人和大多数动物在牙齿、舌头和嘴唇的协同工作下,将食物粉碎成合适的颗粒,混成食糜进入人体。植物的根显然没有这些设备,不过,这不代表它们就不会大吃大嚼。

那它们的嘴在哪里,它们怎么嚼?

与地球生命历史相比,嘴巴的出现,算是比较新的事件。在生命初期漫长的年代里,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靠自己的身体直接吸收外界的物质。所有的水,矿物质(比如像食盐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头比较小的有机物(比如氨基酸),都是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生命体的。只是后来,动物和植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动物有了尖牙利齿,而植物呢,还是选择静静地吸收。

在海洋中,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矿物质营养。而在陆地上,这个过程就比较艰难了,看似丰饶的土壤,却很难提供足够的矿物营养汤。并且,这些营养汤夹杂在土壤的缝隙之中,要想吃到它们,就必须增大与土壤亲密接触的面积。树根上那些白色毛毛一样的根毛就是为此而生的。这些根毛从根表皮细胞上面伸出,活脱脱就是插在蛋糕上的小蜡烛。可别小看这些根毛,正是它们的存在增大了根系吞吃营养汤的接触面积,尽管一根根毛增大的面积不多,但是成千上万根累加起来,那可就成大面积啦。要知道在每平方毫米的面积上,豌豆有根毛230根,而玉米则有420根!可以说,这些带着根毛的细胞成了植物的大“嘴巴”。

不过,这些“嘴巴”不会动,水和营养是怎么被吃进去的呢?

从土壤里吸水喝

与吞吃矿物营养相比,喝水这项工作老树根更擅长。就像前面说的那样,老树根会让自己的身体尽可能地贴近土壤,那土壤中的水分会自己跑进根里吗?答案是肯定的。这都是因为水有个怪脾气。

水的怪脾气――爱凑热闹

做个小实验:在装有萝卜丝的盘子里撒把盐,过一会儿,你就会看到萝卜丝蔫软了,盘子里多出来许多水。这些水,就是盐水把萝卜丝里的水分“吸”了出来。为什么萝卜丝里的水分会被盐水吸出砟兀恳蛭盐水浓度高,而水又喜欢凑热闹,所以从浓度低的溶液里跑到浓度高的溶液里了。

我知道了,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树根中的细胞液浓度要远远高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所以,土壤中的水分子就穿过根的细胞膜,冲进树根了。

没错!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那就是肥料太多的时候,土壤溶液浓度急速提升,把根中的水分给榨了出来,结果这些植物萎蔫得就像被火烧火燎过一样。所以,这种现象有个特别的名字――“烧苗”。只是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因为能溶解在水里的矿物质营养元素在土壤中属于稀缺资源。

口味挑剔,不爱牛奶

豆子说得对!植物的确并不喜欢牛奶这种东西,它们的食谱上只有氮家族的铵离子、硝酸根离子,磷家族的磷酸根离子,以及钾离子、镁离子和钙离子等一堆矿物质营养。这些营养物质会在根毛细胞的外表面搭乘专用的蛋白质“摆渡车”,被运送到细胞内。但是,这些摆渡车并不能对付那些大个头的蛋白质和脂肪,甚至连糖都装不上。所以,根系的口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摆渡车”决定的。

也就是说,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牛奶,在土壤中会给植物根系带来麻烦,它们不仅不能帮植物填饱肚子,还会把土壤粘在一起。

是的,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吃东西,它们就是喘气也变得十分困难。对,植物的根也是要喘气的,看似厚实的土壤其实布满了输送氧气的孔道,而牛奶可能会让这些孔道消失,植物的根系很可能会被憋死。

它们也有御用厨师――真菌

植物也要请厨师?它们请厨师来做什么?

在自然界的岩石矿物中有着大量的矿物质,但是多数矿物质都被固定在岩石颗粒之中。它们就像是一大块一大块的生肉,不经加工,根本吃不到根的嘴巴里。于是,根需要雇佣一些真菌厨师为它们烹饪美味。这些真菌利用自身的化学物质把岩石中的矿物质溶解出来,变成植物可以吸收的美味。

我知道,蒺藜苜蓿(jílimùxu)就雇用了两种真菌,让它们从土壤中开采磷酸盐。与此同时,蒺藜苜蓿会为这些真菌提供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作为厨师的酬劳。

这个合作关系看似十分完美,但是时间长了,也难免有耍滑头的厨师出现。不过,植物也不傻,蒺藜苜蓿会辨认出那些不好好干活的厨师。一旦真菌不卖力提供磷酸盐,蒺藜苜蓿就会降低它们的工钱,大幅削减为它们提供的葡萄糖的数量。看似木讷的植物,还是很精明的老板呢。

顺带说一下,经常有可可豆抱怨说,家里的植物养不活。究其原因,多半是因为太勤快了,总是想给花花草草多浇点水,但是这给花草带来了大麻烦――让根没有办法呼吸了。在一些潮湿地区生长的植物(比如水杉、红树、莲藕等),适应了水淹环境,它们的根系能在水淹的时候,通过叶片或者茎秆上的空洞把空气输送给根。但是,在干旱环境下生活的仙人掌是没有这种水下呼吸设备的。在溺水状态下,仙人掌的根得不到氧气,就只能等死了。

哇!原来植物“口舌”之间咀嚼的并不是牵动地球的生命味道。

研究完了植物的“嘴巴”,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做与植物相关的小实验。

植物生长的秘密

如果把种子头朝下种到土里,会发生什么事呢?它会继续往土下长吗?还是会自己翻个身,正常地发芽呢?找几颗蚕豆或豌豆,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先准备:6颗蚕豆或豌豆种子,一些泥土,一个小锅或一个碗,一个小塑料瓶,一张黑纸,一根橡皮筋和一把剪刀。

在锅里装满泥土和肥料,边放边用手指压。然后在锅里放水,多等一会,让水渗进泥土里。

把蚕豆或豌豆放进土里。把锅放在温暖明亮的地方,等种子发芽。从破壳到发芽,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种子发芽以后,找一个能放进一颗种子的小塑料瓶,剪掉两端。

把一颗蚕豆或豌豆放进小瓶,从两边推进潮湿的泥土。等泥土w住种子后,在两端各滴一些清水。

在小瓶外裹一层黑色的纸,不要封口,用皮筋捆牢。把小瓶放在温暖明亮的地方,每天进行观察。

再过一段时间,两根幼芽就从小瓶里钻出来了。其中一根幼芽向上长,顶着一片小小的绿叶;另外一根幼芽向下长,那是白色的胚根。如果把小瓶翻转过来放几天,叶芽和根茎就会改变它们的生长方向。

无论你怎么摆放,叶芽总是冲着太阳生长,根茎则扎向地下,寻找水和养料。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它们用根部吸收水分,用茎部传送。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植物也通过叶片散发水分。那些水珠非常微小,人类的眼睛看不到。现在,试着做做这两个试验吧。

准备:一根新鲜的芹菜,一把餐刀,墨水或水彩颜料,一根带着枝叶的树枝,一个塑料袋,一根线。

芹菜切根,放进一个装了水的杯子里。在水里加几滴墨水或食用色素,在温暖明亮的地方摆一天。

用清水把芹菜洗干净,切成3厘米长的小段儿。仔细观察每一段芹菜上的红点,看看茎部是怎么吸收水分的。

找一棵阳光下的小树或灌木,用塑料袋罩起一根树枝,再用橡皮筋捆牢。整个实验需要2~3天哦。

每天观察,你会发现塑料袋中挂满了水滴。天气越热,塑料袋里的水滴就越多。

每片叶子上都布满小孔。在晴朗炎热的日子里,水分就从这些小孔里不断渗出,挥发到空气中。塑料袋里的水就是这样来的。

也可以用家里的植物做实验。找一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按时浇水。

找一朵白色的鲜花,放了绿色颜料的水里。很快,花瓣就会变成颜料的颜色。

你知道吗?

天气炎热时,一棵普通的桦树或榆树,每天要从根部吸收大约50桶清水,再从叶片上的小孔悄悄地挥发到空气中。

上一篇:阿琳患上了社交障碍症 下一篇:儿童偏食的原因与矫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