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城乡二元文化对学生信息取向的影响

时间:2022-08-05 03:33:01

刍议城乡二元文化对学生信息取向的影响

摘要:城乡二元文化对城乡学生有着深刻地影响,城市文化丰富多元,乡村文化相对封闭但淳朴,因此在对学生的信息取向和学习动力两方面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城乡学生在教育方面的分层现象。城市学生信息取向趋于外向化,而农村学生信息取向更趋向于传统,究其原因,主要是城乡文化的差异以及教育结构的不均衡导致的。

关键词:城市文化乡村文化信息取向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79-02

长期以来,由于文化教育等公共资源没有实现均等化,形成了城乡二元文化结构。众所周知,文化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无论是城市文化,还是乡村文化,无论是主流文化还是地方文化,它们都在推动着教育的发展,带动着时代的前进。然而不同的学生却会对地方文化有不同的取舍,他们的信息取向或是说他们所关注的文化角度不同,获取的信息不同,教育程度也就相对不同。中国一直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在我国,城乡“二元化”问题非常突出。中国由于近代化是在外在入侵压力下开始的,因而从一开始就形成了“现代城市———传统乡村”的格局,城乡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1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

在我国,文化早已成为岁月的记载,历史的象征。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中国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方文化。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文明的不断地发展,我们在教育研究方面,逐渐将地方文化分为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两大类,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文化对于学生和教育上的影响。

首先,城市文化是在内涵与本质上区别于乡村的一种文化。因为城市是人类进步的象征,是发展的核心。城市中汇集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益的工业、商业、科技和人才。城市的文化丰富多元,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层次性、地域性、综合性,还具有丰富性、辐射性和集聚性。城市文化主要以工业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管理为导向,在观念上以创新和利益为中心。城市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商业化的过程,而这种商业化也具有浓厚的城市文化气息。其次,城市文化还表现在居民日常的各个细节上,例如衣、食、住、行等方面。再次,城市中的人们普遍是思想较为开放,对于外界快速更新的知识和信息具有较高的接受率,但受外界信息的影响也较大。城市作为信息的集散中心,信息的更新速度较快,这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最重要的是,城市文化在当代具有三种功能:其一,约束功能,城市文化能够对城市中的人们有一种思想上的约束力,这在于城市文化在他们之间形成的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其二,城市文化能加深城市中每个人之间的凝聚力,并且能够激励人们蓬勃向上,积极进取。其三,辐射功能,城市文化因为其本身的特性,能够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对社会各界产生影响,使社会各界的人们都能够接受这种文化带来的影响,从而为城市各方面的发展带来契机。

乡村文化,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虽然是相辅相成共同为我国的文化锦上添花,但乡村文化还是因其独特的魅力区别于城市文化而独立存在。乡村文化大多是文化沉积的结果,它们用一种能够构成稳定的社会结构和适合自我发展的模式生存着,这其中就蕴含着无穷的文化。乡村中社会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本身能够掌握一种相对的平衡的自洽性。其实,乡村文化就是一个村落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相对于处于主流位置的城市文化而言,乡村文化就属于一种边缘文化。乡村文化因其传统和分散的特性而独立存在,它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知识形态,以继承、血缘等观念为主流思想。总而言之,乡村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封闭,因为其自古以来都秉承着自然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甚少,文化之所以能够形成也主要是依赖于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村民间自然而淳朴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一些淳朴而善良的感情,这也是乡村文化核心的价值观。虽然我们不能否认乡村文化确实是存在一些相对落后的东西,一些思想可能会制约着当地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如果要改变这一相对落后的局面,就要从教育方面着手,从思想上真正改变,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带动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改变这种相对落后的思想给他们带来的束缚。

2城乡二元文化对学生信息取向的影响

由于城市与乡村文化具有截然不同的特质,因此对学生的信息取向影响也是不同的,首先我们可以来分析两种文化对学生的信息取向的影响中较为积极的一方面,城市文化在物质上表现为交通健全,高楼林立,基础设施完备,商业发达,各种文化也趋于多元化发展,并且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和教育制度。在精神文化方面,也因城市人口较多且流动频繁,艺术氛围浓厚,人民的自主意识较强。根据以上几点综合来看,城市学生的信息取向趋于外向化,也就是说,城市学生的信息取向较为多元化,他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与信息,并且获取的信息种类也较多。城市学生获取的信息是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联系较为密切的,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并且这些信息通常是多民族,中西方文化的交汇而成,城市文化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更细腻、更丰富,通过与他人的接触的方式来获取信息能够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使他们更加自信。

相对于城市文化,乡村文化则在物质上具有房屋低矮,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的通达度也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及经济不发达。从制度角度来看,乡村文化具有部分制度缺失的特征,并且随着人地矛盾的日益增大,资金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但另一方面,乡村文化的历史悠久,虽然与外界的通达度较差,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但其内部的种族或是血缘关系带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极强的。因此乡村中的学生,信息获取通常是通过一些历史上保存下来的书籍或是当地人民的口口相传,乡村学生在获取信息时,即使途径较少,但他们还是注重获取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历史气息的信息,这有助于将地方特色的文化进一步地传承并与时代交融。此外,乡村的孩子们能够有机会去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能够获取更多自然传递给他们的真理,他们虽然没有博物馆或是图书馆,但那里面的信息,全都是来源于自然之中。

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人们获取的经验来自三大类10个层次,很显然,受城市文化影响的学生,其信息来源更多地来自于抽象的经验,而乡村学生的信息来源则多地来源于位于塔的底部的经验,即做的经验和观察的经验。

另一方面,城市人口流动性强,商业和经济较为发达,这也促使了文化的不断地繁荣,而城市中的文化,多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学生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途径相对于乡村学生来说也较多,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是手机、电视机等方式来获取信息,而他们对信息的取向则侧重于新鲜和刺激,忽略了这些信息可能对他们的行为、心理和价值观产生的影响,一味地追求走在时代的潮流尖端,而忘却了自己本身的文化,丢失了最基本的价值观。因此城市文化带给学生信息取向的影响有些是不利的,学生在获取信息时应注意文化的辨析,信息的筛选。

乡村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较窄,这主要是因为其闭塞和相对落后的特征造成的,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快,国际化的理念终会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对于信息的更新要有极强的敏感性,积极地融入时代的变革之中去,而不是固步自封地沉浸在乡村文化的氛围中,因此,乡村学生的信息取向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创新和创业的能力,小农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形式终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无法融入当今社会之中。

3如何统筹城乡教育的发展

文化是教育的起点,无论是城市文化还是乡村文化,都对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将地方文化对学生教育方面产生的影响平衡化,我们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的发展教育。社会的发展不仅依靠文化软实力的推进,也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本,以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来发展教育。虽然城乡地区的学生所接受的文化影响不同,但在教育发展的大局势下,满足人的需要,在尊重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要协调全面的发展的目标是不变的。

深入贯彻文化关怀理念,对于城乡文化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要以文化为切入点,注重物质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双丰收。对于城市而言,注重文化与生态的统筹发展,注重中西文化精华的汲取,重视文化对教育的推动力。对于乡村教育而言,在保留其原有的文化以外,也要注重文化与时代结合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文化的全面发展机制,与城市文化统筹发展,形成一个城乡均衡发展的生态圈,使城市文化的辐射性带动乡村的发展,将乡村的教育向高品质,全面化发展。

城乡文化的不同源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我们在统筹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城市和乡村不同的文化禀赋特征,既然城市与乡村的文化早已有了鲜明的差距,那么我们在统筹发展城乡教育的时候就不应坚持一条标准化的道路。我们要根据地方文化的不同,来提倡走一条既符合城市学生又能满足乡村学生要求的优势互补之路,尊重文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现同一目标的前提下,促进地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使两种文化在交融的瞬间得到文化的创新,从而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地方文化承载着地方的思想和精神,然而文化又具有隐蔽性,也可以说,文化的劣质性在影响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文化的劣质性在影响着各地方的教育,这也是我们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充分利用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进行城市与乡村文化的整合,最终使城乡学生的教育能够均衡发展。

4总结

城乡二元文化对于学生的信息取向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各地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历史原因,面对差异性的城乡二元文化,我们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由于文化的不同,学生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学习条件都是不同的,这也充分影响了他们对未来的看法,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设立。因此,统筹城乡的教育发展,才能全面的推动社会的进步。

(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嘉应514015)

参考文献:

[1]王晓钧.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统筹城乡文化建设[J].今日科苑,2008,(22).

[2]辜雅.浅议城乡二元文化的差异[J].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上一篇: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下一篇: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促进学科交叉融合